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有睡眠障礙嗎?為什麼你覺得睡不醒

你有睡眠障礙嗎?為什麼你覺得睡不醒

這本書是寫給有睡眠障礙的讀者的,希望可以幫到你們。

我在廣州讀軍醫大的時候,對心理學專業非常感興趣,當時,曾經向老師提出過轉專業,去學習心理學。

當時國內心理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很不樂觀,事實上,當下也並不樂觀。當然,如今我們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說起「去看心理醫生」普遍還是比較抵觸的,認為只有精神病才需要進行心理干預;即便發覺自己的心理真的有些問題,也往往不願去就醫,有些諱疾忌醫的意思。

我認識的心理諮詢師,有不少最後都走上了督導師或者培訓師的道路,就是以培訓心理諮詢師為工作,而不是真正以面對面的心理諮詢為工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心理醫生的市場需要有限,在現實生活中,有心理問題的人還是很多。

就拿最常見的睡眠障礙來說吧,我深知睡眠不良的苦楚,因為我自己也曾經飽受睡眠障礙的困擾。

做醫生並不容易,長達幾個小時的手術是個體力活,還常常要熬夜、加班。畢業後我在鄭州的153醫院當了胸外科醫生,於是,睡眠障礙就逐漸找上了我。

開始是為一些現在看起來並不算大的事情而失眠,畢竟那時候年輕,還經得起時間的煎熬。後來,開始習慣性晚睡,再後來,就開始有了睡眠障礙。

有意思的是,汶川抗震救災和玉樹抗震救災我都去了現場,在災區的那種忙碌,對任何一名醫生來說,都是極大的考驗。不過,在那段時間裡,我卻沒有失眠,反而,天天體會到神奇的「秒睡」。

後來,診治了太多的病人,逐漸發現睡眠障礙的普遍性。從醫十幾年來,肺癌和食道癌等病人見得比較多,也發現很多時候,睡眠問題更多地帶走了他們的活力,甚至是生的意志。

的確,在長時間的睡眠障礙後,連我自己都覺得常常情緒暴躁、精神不佳、心情煩悶,那麼,對於身處絕症的病人來說,睡眠障礙更是恐懼隱諱的問候。而且,即便是術後,也常常有病人因為睡眠障礙而恢復得很慢、很艱難,因為他們在長時間與疾病鬥爭的過程中,已經失去了信心,更別提對付睡眠障礙這個令人頭疼的魔鬼了。

我想,是該寫一本書,來探討一下睡眠障礙的時候了,這不僅僅是一名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對於病人的責任,也是人文關懷的必需(說明:我上大學時就攻讀了心理學課程,尤其自己有了睡眠障礙後,一直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我們要治癒的,不僅僅是身體的疾病,更是心靈的疾病,只有積極的情緒、良好的睡眠、抖擻的精神,才有利於病人戰勝病魔。而且,很多時候,病由心生,那些因為生活中的困境而陷入身體疾患的人們,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器械治療,更多的是溫暖的笑臉,貼心的問候,乃至,踏實的睡眠。

我曾經遇到這樣一位病人,他的病情並不算太嚴重,也就是說,如果積極治療還是有可能生活下去的。然而,他似乎並沒有良好的家庭關係,在他住院期間,家裡人少有探望,甚至在他手術前後家裡人都沒有來陪伴。

這位病人常常長吁短嘆,術後恢復非常緩慢,而且常常失眠。後來,他的病情惡化,護士長不禁感嘆:如果家人能多一些關心,他不至於如此。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責任,作為醫生,我們應該救治的不僅僅是肉體,還有內心。

「解決睡眠問題」並不是我的專門職業,但是,在對於病人的術前治療和術後關懷中,我植入了睡眠關懷這一項。而且,隨著人文關懷的逐漸推廣,我發現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開始關注病人的睡眠情況和心理狀況。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而我自己,在這些年的從醫過程中,對於人們的睡眠意識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總體而言,現代人對於睡眠問題的重視程度雖然較高,但解決方法還是停留在「自我消化」上——在很多人的傳統意識中,「睡不好」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毛病,也根本不值得去看醫生。

事實上,從古到今,睡眠問題都被視為疾病,嚴重的話是需要就醫的。

就拿中醫來說,在戰國時有個名醫叫文摯,他對齊威王說過這樣一番話:「臣為道三百篇,而卧最為首……夫卧,使食糜消,散葯以流形者也。譬卧於食,如火於金,故一夕不卧,百日不復。」

意思是說,養身之道有很多,但是睡好覺是第一位的大事,人和動物都一樣,只有睡好覺才能夠生生不息。睡眠能幫助我們消化食物,所以睡覺是最補的事情,人一晚上不睡覺,所造成的傷害是100天也恢復不了的。

這位古代醫師話中的某些內容,如果用今天的醫學理論去衡量有許多不科學的地方,但他卻指出了睡眠的重要性和失眠所造成的長期傷害,這些是沒錯的。

古代中醫的思想體系受到了道家的影響,所以在睡眠這件事上,古代中醫特彆強調「順應自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且,古代中醫也認為,睡眠的質和量是一樣重要的。

對於這種觀點,我是百分之百認同的。那麼,什麼樣的睡眠才能算得上是高質量的睡眠呢?我在判定一個人的睡眠質量情況時,一般會從客觀和主觀兩個層面來考量。

從客觀上觀察一個人的睡眠情況,我一般會讓他們做睡眠日誌,內容包括近一個月來每天幾點睡,從上床到入睡一般需要多長時間,一般情況下每天可以睡夠幾個小時(注意不是卧床時間)。

有了這些客觀的睡眠數據,可以大體判斷出一個人的睡眠情況,但是卻不能因此而下結論說——你沒睡夠7個小時,睡眠質量就一定不高。

因為每個人對於睡眠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我見過每天睡10個小時但還是精神不振的人,也見過每天只睡不到6個小時但身體各項指標都很健康的人。

因此,要判斷一個人是否存在睡眠障礙,除了要關注客觀數據之外,還應該重視對方的主觀感受。

我經常會問來訪者兩個問題:

1.你睡醒之後是否感覺到愉悅?

2.你是否覺得自己屬於那種不睡覺也能保持精力的人?

關於第一個問題,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不能。」

有太多人早上起不來,即便是勉強爬起來,也會覺得非常不爽。有個來訪者對我說:「早上起來感覺不好是因為起得太早了,9點鐘上班,7點鐘就得起床。天天如此,受不了啊!」

我反問:「周末的時候,你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那麼,你睡醒之後感覺一定很好啰?」來訪者想了想,說:「好像還是感覺不太好。」

其實,這就是睡眠質量出現了問題所導致的。不管是量的問題還是質的問題,如果持續時間夠長、情況夠嚴重,都會造成非常可怕的後果。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資格,請不要讓睡眠問題剝奪了你幸福的權利。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盼盼」原型傳奇大熊貓巴斯去世享年37歲
夜華素素再聚!楊冪趙又廷親密合影
印媒吃了「印日聯手懟中國」搖頭丸
澳國會大廈為提升安保級別 斥資6.6億元建圍欄
「卡西尼」號「吻別」土星 20年探索旅程將迎終點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