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有重症精神病患者,請勿踏入「旋轉門」

家有重症精神病患者,請勿踏入「旋轉門」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南院)功能神經科 著

我國重症精神病患者約佔總人數的1%,但是卻逐漸消失在人們眼中。

曾看到一位醫生寫道:精神病患者的自救,是整個人生中尋求自救的一部分,而且一定是最慘烈和輝煌的一部分,也別忘了施以援手,因為他們不僅僅是他們,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根據疾控中心數據統計顯示:我國重症精神病患者約1600萬人,佔全國總人數的1%。

可是我們幾乎無法感覺到這個龐大群體的存在,因為他們正不知不覺消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患者就像是大海中的孤舟,他們要麼被送進精神病醫院,要麼被關進家中。命運就像是未知的黑暗,誰也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一位紀錄片導演曾經自己拍攝精神病紀錄片定名叫做《囚》,而現實中,患者的待遇比《囚》的字面意義更加殘忍。

貴州銅仁,一位精神病患者家裡,35歲的男人被一根粗壯的鐵鏈囚禁在床邊,屋內臭氣衝天,手上嵌入肉里的鎖鏈告訴我們他這些年的掙扎。這個男人曾經因襲擊自己的父親之後被親戚和母親用鐵鏈鎖在這裡,一鎖就是10年。

根據2017年進行的貴州省重症精神病患者調查顯示,僅在貴州,就有12萬這樣的精神病患者。

走不出的「旋轉門」,到不了的家

通常的,我們把精神病患者「住院-回家-發病住院」的這個過程稱為旋轉門。

這樣的旋轉門,在中國的精神疾病患者中非常常見,對於患者而言,因為醫療資源的缺失、患者自身對治療的排斥以及社會接納度的不足,導致患者多年徘徊在旋轉門之中。

精神病本來就是漸行性加重的疾病,如此反覆徘徊,會導致患者病情逐漸加重,進而引發各類悲劇事件發生,最終結局就是患者會以某種方式「消失」在正常社會中。

註解:「消失」指,患者由於疾病所致自知力缺失,出現離家出走、意外受害、自殺等。

在精神病領域中,把臨床癥狀消失視為「痊癒」,而把患者正常回歸社會稱為「康復」,一項世衛組織的統計表明,超過一半的首發病人只能靠長期服藥抑制病情,但最終達到「康復」的患者卻是寥寥無幾。

造成病情反覆的原因和影響因素很多,但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卻是首要原因。

數據顯示,患者不依從、拒絕治療,是導致病情惡化的最主要原因,覺得自己「沒病」、不吃藥、不去醫院是最主要原因,生活沒有規律、懶惰,開始出現思維混亂、幻聽幻視,對於精神病這種漸行性疾病來說這是必要杜絕的一個方面。

抗戰並非意味著勝利

家裡很難有專人拿出時間和精力來「管理」他們,也很難有工作接納他們,這是我國精神病患者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還有一個更大的麻煩就是:許多精神病患者在家無事可做,只能天天睡覺。

一旦精神病長期發展任由不管,還有可能發展成為另一個病程——精神衰退。

使人處於一種能吃能喝、軀體健全卻什麼都不想做的「無欲狀態」,這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痴呆」癥狀,也是精神分裂症最可悲的結局。

這種精神衰退的發生,大多與患者長期住院,與家人、正常人群和社會環境隔絕有關係。

外科手術或者破解旋轉門,帶患者回家

1935年起,Egas Moniz最先提出額葉白質切斷術治療精神病,無奈當時設備技術存在弊端,導致療效不盡如人意,外科手術一度陷入曲折尷尬的辛酸歷程。

腦立體定向手術的興起,改變了外科手術發展尷尬的問題,人們以立體定向手術選擇性神經調控局限區域或某些聯繫纖維,以調整大腦功能。特別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這方面的報道逐漸增多。由於立體定向手術能精確定位,只在額葉、丘腦或邊緣系統很小部位進行有限的調控,侵襲性小,所以它很快取代了額葉腦白質切斷術,使精神外科進入一個新的治療階段。

應用於功能神經外科的第五代腦立體定向手術

所謂第五代腦立體定向手術,指的是將CT、MRI、DTI等影像學檢查後多圖融合再導入手術計劃導航計算機系統中,由計算機進行3D建模、計算靶點位置、模擬手術路徑的先進醫學技術,其核心亮點就是「精準、微創」避免術中二次損傷所造成的併發症。也就是說,相比傳統的腦立體定向技術,更加精準。

手術其核心作用:1、藥物難以控制的精神癥狀得到控制或消除。2、減少用藥,提高藥效,從而降低藥物副作用,部分患者也有停葯可能。3、恢復患者自知力從而回歸社會,完成正常社會功能(學習、生活、社交、工作)等。

安全性: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功能神經科截止到2016年底,已完成各種神經調控手術與2600餘例,如精神分裂症1230例,抑鬱症338例,癲癇所致精神障礙210例,藥物依賴169例,酒精依賴60例,頑固性睡眠障礙593例。總治療有效率在95%以上。手術併發症不足0.5%,0死亡。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顱腦神經醫學 的精彩文章:

讓「開顱」手術更安全、精準的「精確制導」技術

TAG:顱腦神經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