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陰中求陽」與「陽中求陰」
點擊上方"岐伯有道"可關注我們
張景岳《新方八略引》曰:「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字面上的意思是:善於扶陽的,必然懂得酌情加入滋陰的葯,那麼,陽氣得到陰液的幫助就可以生化無窮;而善於滋陰的,必然懂得酌情加入扶陽的葯,那麼,陰液得到陽氣的幫助就可以源源不竭。
這是《中醫基礎理論》的解釋。但我對照原著,覺得這樣解釋不妥。
張景岳還有一句話:「凡陽虛多寒者,宜補以甘溫,而清潤之品非所宜;陰虛多熱者,宜補以甘涼,而辛燥之類不可用。」補陽的用甘溫,補陰的用甘涼,是不能混淆的。
所以他說:「以寒熱分陰陽,則陰陽不可混。」既然不可混,扶陽葯(甘溫)加入滋陰的葯(甘涼)不是違背了藥物配伍不宜相惡(一種藥物的功效被一種具有相反功效的藥物所減弱或抵消)的原則了嗎?
後面我又注意到他還有一句:「以精氣分陰陽,則陰陽不可離。」我才豁然開朗。既是不可離,那麼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是相輔相成的。益氣有助於補精,因為氣可化精;補精有助於益氣,因為精可化氣。
我在《生命的狀態》中提到過,因為陰陽具有極其豐富同時也是很不確定的含義,所以在具體的語境應當要專門明確出來。否則,你說你的陰陽,我說我的陰陽,所指並不統一,真理就無從辨明。我們說,人是由無形之氣(以下簡稱氣)與有形之質(以下簡稱質)組成的。
如果氣屬陽,那麼質就是相對應的陰。因為陰陽中亦能分陰陽——就象把一物上下兩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仍然可以分上下一樣——氣可分陽氣與陰氣,質可分陰質(即是「陰液」或「津液」)與陽質(即是「精」或通稱的「陰精」)。大家也許有些眉目了,同時也開始暈了。且跟著我的思路往下走。
現在我們的頭腦中已經有了4個新的概念:陽氣,陽質,陰氣,陰質。正如上面所說的,公眾號:思考部落。氣和質是人體的組成部分,是我們要考察對象(物),而這裡的陰和陽是指考察對象的屬性。接下來我們就用這4個概念去說明文章開頭的那句話: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前半句這樣解讀:
第一個陽字是指陽氣;
第一個陰字是指陽質;(因為質相對於氣來說屬陰)
第二、三個陽字同第一個;
第二個陰字同第一個。
後半句這樣解讀:
第一個陰字是指陰質;
第一個陽字是指陰氣(清熱)
第二、三個陰字同第一個;
第二個陽字同第一個;
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善於扶陽氣的,如果單純用薑桂附等辛熱藥效果不顯著的,就要考慮輔以填精(即補陽質)的葯如熟地,枸杞,巴戟天,補骨脂等溫潤之品,而善於滋陰生津的,如果單純用生地,麥冬,花粉而效果不顯著的,就要考慮加用清熱的葯如石膏,竹葉等[熱去則陰氣(即後半句的第二個陽字)生]。
如此看來,我對陰陽的理解是和其它書有不同之處。雖然不敢說盡合著者原意,但讀書貴在覺悟,高明者自能諒之。
附原文:補方之制,補其虛也。凡氣虛者,宜補其上,人蔘、黃 之屬是也。精虛者,宜補其下,熟地、枸杞之屬是也。陽虛者,宜補而兼暖,桂、附、乾薑之屬是也。陰虛者,宜補而兼清,門冬、芍藥、生地之屬是也。此固陰陽之治辯也。其有氣因精而虛者,自當補精以化氣;精因氣而虛者,自當補氣以生精。
又有陽失陰而離者,不補陰何以收散亡之氣?水失火而敗者,不補火何以蘇垂寂之陰?此又陰陽相濟之妙用也。故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余故曰∶以精氣分陰陽,則陰陽不可離;以寒熱分陰陽,則陰陽不可混,此又陰陽邪正之離合也。故凡陽虛多寒者,宜補以甘溫,而清潤之品非所宜;陰虛多熱者,宜補以甘涼,而辛燥之類不可用。知宜知避,則不惟用補,而八方之制,皆可得而貫通矣。
我在上篇中嘗試解讀了「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源泉不竭」,結果少人問津,好象只有作者才看得懂。,自己檢討一下,結論是我講得很不透徹,弄得讀者霧裡看花。忽悠大家的眼睛是我的錯,現在來改正。
上篇我提出了4個名詞:陽氣,陽質,陰氣,陰質。把這4個名詞替換入句中,就成了:善補陽氣者,必於陽質中求陽氣,則陽氣得陽質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質者,必於陰氣中求陰質,則陰質得陰氣升,而源泉不竭。
再接著打個比方,陽氣=陽光,陽質=煤炭,陰氣=冷氣,陰質=冰塊。那麼,整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補充熱能,單靠陽光的照射還不行的話,就要加上煤炭的燃燒:如果你想降溫,單靠冰塊的冷卻還不夠的話,那就再吹冷氣。
經過這麼轉換,道理就很淺顯了,但是對於用藥有什麼指導意義呢?
假設病人證屬陽虛,當須補陽,但是用了附子,乾薑,桂枝出現這樣的情況:吃藥時癥狀很快改善,但一停葯又很快回到老樣子。這時候你就要考慮了,附子,乾薑,桂枝側重補陽氣,病人還有陽質虛的情況。這陽質就是專門儲備陽氣的,象駱駝的駝蜂。人呼吸天氣,飲食地味,化成陽氣,一部分用作即時之需,另一部分要收藏起來,而陽氣要收藏需要一個載體,就是陽質。
身體的陽質少了,即是收藏的能力下降,就算有再多的陽氣補充,也無法完全吸納。小電池能充多少電呢?這薑桂附是有很大的陽能的,可病人的電池容量小啊,一充就滿,其餘的吸納不了就發散出去了。等到停葯的時候,儲存的陽能很快用完,所以病情反覆。這時候怎麼辦呢?要加用熟地,枸杞,紫河車之類,這些是側重於補陽質的,也就是擴大你體內的電池容量的。
同理,假設病人證屬陰虛,你用了天冬麥冬,芍藥,生地,效果不是很理想,你可以考慮用清熱的葯如石膏,梔子之類的。好比一個人熱的厲害,你只是在他旁邊放很多冰塊,卻沒看到他還在烈日在暴晒,多少冰塊都很快融掉的了。
怎麼辦?當然是把太陽去掉了——把人移到陰涼的地方,不讓陽光照到。石膏梔子就起到類似的作用。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下面是你最愛的微信榜單, 家庭倫理道德思想, 中醫知識, 國學傳統文化, 並提供最新的免費公益傳統文化培訓, 開啟幸福圓滿人生...
快去關注吧,還等什麼呢?!
①
長按二維碼
,選擇「
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
一鍵關注。②複製「微信號ID」,在「添加朋友」中粘貼搜索關注。
你本善良
jrbch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國學傳統文化,家庭倫理道德思想,性理療,講病治病,佛法
岐伯有道
yidaoyiruchan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聖賢治要
daodeism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聖賢治世精要, 國學傳統文化, 家庭倫理道德思想, 歷史文化


※看看中醫、針灸在國內外的差距有多大
※中醫大家胡希恕:祛瘀藥用法!
※珍貴!名老中醫李可最全的自擬方總結
※黃帝內經:為什麼上古之人可以活到上百歲?
※劉力紅:醫學只能解決10%的健康問題,剩下的要靠自己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