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食家蔡瀾微博變「小黃文基地」,回答敷衍只因對年輕人失望

美食家蔡瀾微博變「小黃文基地」,回答敷衍只因對年輕人失望

蔡瀾不只是美食家,早在20年前,他便已經是深受年輕人歡迎的「人生導師」。微博讓蔡瀾重新找回了這個身份。自從開通了微博付費問答,蔡瀾的微博一度成了「小黃文基地」,而在各色人等想要對他進行「視奸」時,卻發現並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文 | 單子軒

編輯 | 金石

2017年8月19日,蔡瀾76歲的第一天。

下午兩點,他在上海某飯店的餐廳里吃咖喱飯,咬了兩口配菜里的黃瓜,問身旁的人:「這個黃瓜跟你們記憶中的味道一樣不一樣?」旁人被他問的放慢了咀嚼速度,一臉疑惑。

其實,蔡瀾這次來上海的身份並不是美食家,而是「情感導師」。他出了兩本「新」書,書名看上去有點雞湯——《愛是一種好得不得了的「病毒」》和《忘不了,是因為你不想忘》。但翻開書後,內容並不陌生。1997年,蔡瀾曾出版上下兩冊《給年輕人的信》——當年的年輕人喜歡寫信給蔡瀾,傾訴暗戀的心思、三角戀的糾結、遇人不淑的無奈,蔡瀾會扮演「情感諮詢師」的身份在自己的專欄中回信,隨後又將這些回信集結成書。這次的兩本新書則是20年前那兩本回信集的再版。

看著身邊疑惑的年輕人,蔡瀾說:「以前的黃瓜很清香,不是這個味道。全世界都是這樣,變種了。我已經幾十年沒有吃到好的香菜了。」

「幾十年」這幾個字彷彿讓蔡瀾意識到了什麼:「你們小,記憶中的味道就是這個。」他指指桌上的黃瓜。

1

事實上,對蔡瀾而言,「情感導師」的身份是先於美食家到來的。

1989年,倪匡愛上了一個夜總會的媽媽桑——於是,他常請黃霑和蔡瀾到夜總會,結果這三個男人講的話逗得所有女孩們直樂,三人便想:既然自己花錢娛樂人家,還不如到電視台講同樣的東西,還能掙到錢。

於是,被稱為「香港三大才子」的蔡瀾、黃霑、倪匡便做了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三兄弟穿著西裝和明星一起癱坐在沙發上,一起抽煙、喝酒、爆粗口,提問非常大膽且出人意料。林青霞在節目里自曝了和秦漢的戀情,張國榮講起自己的初夜「是失敗的,不大好」。

蔡瀾、黃霑、倪匡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 圖 / 網路

也正是因為如此有料,《今夜不設防》播出後在香港創下了高於70%的收視率記錄。BBC甚至派出團隊來拍攝了專題片,因為,「當時,全世界都沒見過這麼自由奔放的節目。」蔡瀾說。「張國榮在節目里,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的那份洒脫,就算不是空前,也肯定是絕後。」

同自由奔放的節目一起被觀眾認知的,還有同樣自由奔放的蔡瀾。

「拍過的最有美感的床戲」是當時張國榮被問到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之前,做了幾十年電影監製的蔡瀾揚著手臂直言:香港電影一提到性的方面,大家就會覺得是骯髒的。「性是人生活的一部分,為什麼不能展現出來?」

對於「三級片貽害社會」的說法,監製過三級片的蔡瀾更是嗤之以鼻。「香港的三級片,怎樣也不夠日本片咸濕,為什麼不見日本社會的犯罪率高?」同被抨擊的還有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這應該是一個性能力不強的人想出來的、怕老婆跑掉的人想出來的。很自然的人性的話,如果是自己的能力很強,你就多幾個伴侶,這個從原始社會到現在,都應該是一樣的道理。」蔡瀾說。

於是,年輕觀眾在看了《今夜不設防》之後都紛紛開始寫信給蔡瀾,傾吐情感糾葛、請教生活瑣事,蔡瀾索性在報紙上開了專欄進行解答。

他的回答簡單直接沒廢話,直指問題核心,且沒有「傳統知心姐姐」不給讀者做決定的迂迴,自己怎麼認為就怎麼說,自己會怎麼做就怎麼給建議。

有人因愛上表哥而糾結,蔡瀾便建議她思考好了就轟轟烈烈地去愛,如果害怕他人眼光,可以計劃移民國外或者拚命賺錢成為富有的人;有人發現男朋友是同性戀,蔡瀾在勸其分手的同時,也留了餘地:「要是想最後一搏,試試和他睡一睡吧,看看結果如何。」

一位落款為「悲哀的人」的讀者寫信來說:「我八年以來,都與一位同性男子同居,他是個祥和的人。希望你不會介意或感到嘔心……希望你能接受我,我在此請你原諒我年少無知。」

蔡瀾的回信中寫道——

其實你們的別名叫gay,是歡樂的意思,作為同性戀者,你完全曲解自己的立場。

當今將此事公開的人不少,有一位作曲家直認,叫人不必介紹女友給他認識;不少名演員也默認,做導演的關錦鵬更向報界透露身份。當然還有一般的人,我們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但在日常生活中呢,與父母商談的例子更是多得很。

你也許是生長在思想並不開放的地方,也許你只躲在小地,所以還迂腐得以為我聽到這種事會感到嘔心。

我生性太過陽剛,不能對同性戀有什麼興趣。但這不代表我會歧視我一群身邊的朋友。他、她都是同性戀者。

你的事,沒什麼好「原諒」的。我不是判斷你的神,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人。

人與人之間應有一份互相的尊敬,抱著這個宗旨,不卑不亢地去做,總是沒錯。

就這樣,很快,蔡瀾便成了深受年輕人歡迎的「人生導師」,這時,他美食家的身份還沒有完全被公眾發現。

2

能如此回答他人的問題,一方面因為蔡瀾本就是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人,另一方面則是,那個時候的蔡瀾,剛好也是個活明白了的蔡瀾。

他在新加坡出生長大,父親蔡文玄(筆名柳北岸)是南洋知名的華人作家和詩人。「我十四歲開始懂得性,」蔡瀾說,「看著馬來少女圍著紗籠,開著水龍頭洗頭,微微看到胸部,血液衝上頭,要連跑三圈,拚命跑。」

蔡瀾和家人 圖 / 網路

沒過幾年,還在讀書的他就讓一個比自己大四五歲的女生懷了孕。對方跑來對蔡瀾說,讓他愛她,「我說我哪裡可以愛你,這根本不是一回事。」在接受許知遠採訪時,蔡瀾回憶道。不久後他留學日本,事情也不了了之。

當被問到有過多少女朋友,「幾十個是有的,」蔡瀾一本正經地答,「從十四歲開始,一年一個不算過分吧?」並逐一談起墨西哥女人的溫柔,西班牙女人的浪漫,韓國女人的豪放,以及日本女人看上去壓抑,但其實觀念很開放。

雖然一直很「放蕩」,但年輕時的蔡瀾也有自己的害怕和焦慮。

他害怕「做不出什麼,讓家裡人失望」。一直在邵氏做電影,他也很困惑,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藝術」,野心勃勃地想要做一些好的作品,覺得做生意、賺錢是一件庸俗不堪、不值一提的事。直到有一天他開始想買最貴的視聽器材,想穿最貴的衣服,他才真正開始面對一件事——人要如何面對自己的慾望?

「抵抗誘惑的唯一方法就是投降。」他說。於是,文藝的蔡瀾開始成為一個享樂的、無所謂的、甚至完全不正經的蔡瀾。

蔡瀾接受許知遠採訪 圖 / 《十三邀》截圖

他後悔自己曾經為了「深刻」而逼迫自己去看《戰爭與和平》這種書,「不值得」。許知遠問他,這是否是一種對自己的背叛,蔡瀾哈哈大笑著答:「不是,沒有背叛。」他開始去找最好的食物,去世界各地旅行,買材質一流的限量版衣服,還通過做生意賣「爆爆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總之,一切的目標就是要「好奇地把一生活完」。

「越來越不負責任了,」他承認,但也有對自己的要求,不能虛偽,面對年輕人的問題,要答真的想法,「不能假」。有女生在同性異性間不知如何做抉擇,寫信問蔡瀾,蔡瀾答:「兩者都要,皆大歡喜」,因為他自己「年輕時也曾經和一對女同性戀者搞戀愛,總覺得女同性戀比男性戀來得美。」

聽到這些回答,許知遠連連表示「很佩服蔡大嫂」。蔡瀾的妻子方瓊文是電影監製,在蔡瀾看來,她懂得人和人之間的這些事,明白蔡瀾「男人有的缺點他都有」,但也明白蔡瀾承諾過照顧她就一定會做到,於是給他空間——這也是蔡瀾「放蕩」的底線,要信守承諾,以及要光明磊落,不能在背後詆毀前任。

因此,他對李敖頗有微詞。「他早期的文章是好的,很好,但後來有了幾段感情,分開後就把幾任老婆的瘡疤都挖出來說,」蔡瀾對此非常不屑,「不是人,男人不能做這樣的事。」

3

自從決定開始坦坦蕩蕩地做一個享樂主義者,「美食家」便成了蔡瀾身上壓倒一切的標籤,「導師」的身份也開始漸漸地被忽略,直到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網路逐漸興起。

與之前寫信略有不同的是,微博上的蔡瀾給出的各種答案異常簡單,經常只有幾個字,但直接程度還是一如往常——

「蔡先生,女生要不要主動追男生?」

「要。」

「蔡先生,我不想結婚,這是不是一種病態?」

「正常。」

「蔡先生,女友出軌了,我該原諒嗎?」

「精神的阻止不了。」

「蔡先生,我和同事發生了關係。但這之後他就不理我了,轉去和別的女生曖昧了,我該怎麼辦?」

「學他。」

「蔡先生,人這輩子怎麼活才算活得好?」

「吃飽喝足。」

「蔡先生,有什麼對年輕人的建議嗎?」

「別靠父母。」

有人覺得他的回答乾脆,也有人覺得太過敷衍。這種「爭議」在今年年初達到了高潮——

今年2月,蔡瀾開通了微博付費問答,提問價格是39元一條,介紹里寫著「關於煩惱,錢到消除」。於是,各路網友拋來了各種問題,由於提問如果被其他網友「偷聽」,提問者也會獲得收益,因此,基於蔡瀾一貫的「咸濕」,不少問題都涉及性和隱私,尺度極大。

有人讓蔡瀾描述「最精彩的一次性經歷」,蔡瀾答了:「那要等到寫小說時才描述。」還有人打探蔡瀾朋友的房事,蔡瀾也答了,提問者滿懷欣喜地點開,答案是:「不知,我又沒藏在人家床底下。」

「以為39元便可以偷窺一下我的性趣故事,我才不那麼笨,四兩撥千斤地三言兩語打發掉。」蔡瀾說,但不說假話的底線,他還是一直堅守的,儘管有時會「出賣」朋友——有人問林夕性取向的問題,蔡瀾答道:「林夕和倪震為好友,到倪家玩,倪匡兄見是個大好青年,問有無女友,要不要介紹一個?林夕回答:不必了,倪叔叔,我是基的。」

曾經「敷衍」的爭議也因此一步步升級為「蔡瀾的微博問答已經變成了小黃文基地」,甚至是「為老不尊」的指控。蔡瀾承認有的攻擊會讓自己不舒服,但也承認,自己這麼大年紀還這麼積極地回答問題,就是想在社交網路上更好地圈粉並建立個人品牌,以便「更好地做生意,賺錢」。他還是想穿質地最好的衣服,用最先進的電子設備,而且不止自己用,還要多買一個送朋友。

他繼續著「不虛偽」的準則,他也從沒想過當君子,而如果要做「小人」,那也要做一個坦蕩的「真小人」。因此,他也有一種「不被理解」的無奈,「他們沒有看懂我傳達的正面訊息。」

蔡瀾並不掩飾對當代年輕人的悲觀,在他看來,許多年輕人的視野都「太窄小」,「他們的煩惱,這麼多年來都一樣。渺茫啊,失戀啊。都沒什麼意義。」蔡瀾說:「他們不看《權力的遊戲》,很普通的應該看的事情,很多人不看。」在最近接觸的年輕人中,蔡瀾覺得許知遠「最有趣」,「說出來要得罪很多年輕人的,他肯看書啊,現在的年輕人不肯看書。」

但這種失望和無奈並不會真的影響蔡瀾。因為他是一個「永遠看前面的人」,至於那些發問的年輕人,你問我答,願打願挨,且答得都是真話,只是他並不相信這些「真話」能改變什麼,因為,能幫到這些「自尋煩惱」的年輕人的人,只有他們自己。正如他20年前寫給讀者回信——

「我也患過這種無聊的絕症,回想起來,那時實在很傻,所以我並不喜歡年輕的我。我知道我是改變不了你的。因為當年的我,也沒有辦法改變我自己。」

(參考資料:《十三邀》第一季第八期——許知遠對話蔡瀾。)

每人互動

你有沒有什麼想問蔡瀾的問題?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人物 的精彩文章:

安徽農民蒙冤入獄16年,獲賠208萬:想找回妻子告訴她,我沒殺岳母
薛之謙被爆吃軟飯、騙錢騙炮騙粉絲,翻紅好男人形象面臨全面崩塌
王寶強前經紀人宋喆被抓,律師稱若罪名成立,最高可判15年
Wephone創始人蘇享茂94天為翟某欣花費1300多萬,離世前還曾想賣掉公司
Wephone創始人遭前妻逼迫自殺,前同事:典型的IT男,從未見過他發火

TAG:每日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