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交易成本理論系列序:未來是怎樣的社會?

交易成本理論系列序:未來是怎樣的社會?

導讀:本文共2980字,需花時6分鐘。

100年前,大批量生產技術與市場全球化推動了企業的制度演化。到了今天,傳統生產的潛力幾乎挖掘殆盡,而交易方面的節約則剛剛開始,這為下個100年的制度演化提供動力,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網易公開課上有一個系列紀錄片,片名為《美國的建造者》,介紹了美國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在幾位先行者的引領下,成為全球領導者的歷史。這幾位先行者分別是:范德比爾特,構造了強大的美國鐵路網,連接了美國東西部;洛克菲勒,創建了標準石油公司,為美國全境提供了照明;卡內基,建立了美國最大的鋼鐵公司,為建築提供了骨架,改變了大城市的基本面貌;摩根,建立了最大的投行,為電力網路發展提供資金,使人類更快的進入了電器化時代;福特,用一種全新的方式生產汽車,使汽車進入了平民家庭。

卡內基的鋼鐵公司

蘋果公司新園區

100年前的那個時代是一個轟轟烈烈的大時代,後續100多年都在不斷的消化、吸收與改良那個年代的技術創新,成就了今天的繁榮。轉眼百年已逝,一個新的大時代又將開啟。以信息與智能技術為基礎的顛覆性創新不斷湧現,為這新時代注入了源動力,一大批高瞻遠矚的企業家開始站到了新的歷史舞台上:比爾蓋茨,喬布斯,貝佐斯,扎克伯格,馬斯克,佩奇,以及中國的馬雲、馬化騰等開始承接了現代商業文明的接力棒,引領世界前行。

「美國的建造者」的那個時代被哈佛史學派的學者錢德勒描述為「工業資本主義」時代,是通過大規模投資,大規模生產來實現的。技術成就了那個時代的傳奇,鐵路、石油、鋼鐵、電力、內燃機、汽車等都是在100年前剛剛興起的變革性技術下的成果,這些技術通過大資本與大範圍的投資與廣泛的市場應用來獲得規模與效率。轉眼到了今天,與之相類比的是,100年前的技術基礎面臨著一次根本性的替代。鐵路為主的陸路運輸開始由高速鐵路所替代;汽油內燃機技術也逐步被電池驅動技術所改變;鋼筋與水泥等基礎設施的大規模投資被信息與大數據的新型基礎設施所取代;由石油驅動的工業文明正在向被數據驅動的智能文明方向發展。150前年,鐵路大王范德比爾特在美國的鐵路投資與中國當下的高鐵熱潮如出一轍;130年前,愛迪生的直流電與交流電的競爭與時下IOS與安卓的平台之爭遙相呼應;100年前,福特的大批量製造替代了四輪馬車,將汽車引入了美國家庭,而當下的電動車與智能駕駛革命則又在為下一百年的世界奠基。

福特老爺車

Google 無人駕駛車

上一個大時代,美國是幸運兒,藉此機會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一。在技術變革推動下,組織與社會制度隨之也發生了劇烈的轉變。在組織制度層面(參見錢德勒的《看得見的手》),多元化業務的大公司開始興起,所有權與經營權合一的家族企業向現代公司轉型,職業經理人登上歷史舞台。在市場制度層面,全球化統一市場逐步形成,全球化採購、生產、分銷開始成為跨國公司的主要資源調配手段。上述制度的變革持續了將近100年,而到了本世紀,一場新的變革又悄然而至:

第一:許多大型跨國公司開始朝歸核化與去中心化的方向轉向,蘋果公司的外包模式與小米公司的眾包模式開始成為一種趨勢,高聳的金字塔型與集權組織可能一去不復返。

第二:對企業價值評估開始遠離傳統的財務指標,重資產公司的估值遠不如輕資產的創新型公司,這些公司的組織模式代表了未來的制度演化方向。

第三:企業的邊界開始模糊不清,顧客、供應商、員工、投資人之間的關係更類似於一種網路連接,線上直播與自媒體平台、電商交易與支付平台、共享租賃經濟將傳統企業的邊界打的支離破碎。

那麼,這些變化與交易成本有什麼關係?我的回應便是,交易成本正如主流經濟學中分析價格的「供需曲線」,交易成本分析便是制度分析的「基因」,理解了交易成本的內涵與變化,有助於認清楚制度演化的邏輯。本系列的評論也是圍繞這三個主題:

1.理論層面的問題

至今為止,交易成本理論仍處於定性描述的初級階段,概念界定與理論體系仍存在較大的爭議。即便如此,其現有的研究都足以展示出其充滿魅力的前景。比如說由於對於企業邊界的研究貢獻而獲得2009年諾獎的威廉姆森,其觀點對於企業縱向一體化的解釋是基礎性的。再比如說由於對不完全合約的研究而獲得2016年諾獎的哈特,其觀點對於產權設計也有著很好的洞察力

由於本人能力有限,在理論層面,我儘可能繞開理論上的晦澀與衝突區域,在已有相對成熟的研究基礎上展開,回應制度、契約、科層、權威、代理及激勵等相關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2.實踐中的問題

當下中國的互聯網創業熱潮衍生出了眾多全新的商業模式,比如說眾包、眾籌、團購、共享租賃、用戶創造內容、免費定價、知識付費等模式。這些模式在傳統的企業戰略框架下無從解釋,而進行事後歸納總結又缺乏深層次的理論演繹。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直接改變的就是信息搜集與信譽保障成本,從合約的視角來看,這恰恰是交易成本的主要構成。所以,交易成本在信息技術變革推動下不斷下降是一個常識性的演繹。在此基礎上,交易成本下降與新興商業模式間的關係探究便為理論工作者提供了極好的探索空間。事實也確實如此,交易的成本一旦下降,生產便顯得相對沒有了效率,生產、服務外包、第三方物流都是這個成本變化下的產物。

3.社會層面的問題

交易成本的分析最早是從企業的一體化開始入手的,即分析企業什麼時候決定自己生產原材料還是購買原材較。對於汽車企業而言,自建橡膠廠與鋼鐵廠當然是一種戰略選擇,購買也是一種選擇,這便是早期的交易成本分析。但是,轉到社會層面,很容易發現黑社會老大也可以進行一種權衡,可以選擇給小弟發工資行使權威也可以讓小弟自己負責一片區域來收提成。轉到日常家庭生活,可以發現做飯與訂賣外也是一種權衡,這受到做飯成本與訂外賣的成本約束。再到大學組織,可以直覺感受到校內飯堂與校外飯店的區別,這又是另一種成本的分析比較。如果可以大膽想像一下,交易成本理論甚至可以對戀愛、家庭、交友、求職提供洞察力。

100年前至今,是一個大批量生產與全球市場不斷擴張的年代,生產成本的節約是整個商業文明史的主旋律,成就了許多偉大的公司。但是到了100年後的現代,傳統生產的潛力幾乎挖掘殆盡,而交易方面的節約則剛剛開始,這種根本性的變化將為制度變革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極為有趣的是,高速鐵路、網路平台化、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革命主要發生在中國與美國。美國有著強大的人才儲備與金融支持,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與強有力的國家戰略。兩強爭霸的時代即將到來,而其中競爭的關鍵恰恰是誰的制度更有效率。

藉助交易成本理論,我也做了些預測

100年後,高速鐵路連通世界,陸上貿易的成本開始低于海運成本,高鐵沿線的樞紐城市逐步崛起;100年後,世界500強前10位的企業由能源(電池)、電動車及大數據智能服務企業所包攬;100年後,專業的社群聯盟成為一種主流的企業制度設計,開始承擔引領全球創新的重任,大學也以非盈利的社群聯盟方式存在,不再以地域為限;100年後,大量的自我服務由社會服務取代,例如做飯、私家車、家庭教育與養老等方面;100年後,大量政府的非盈利性的公共品供給由企業提供,如公共交通、公園、公共衛生、公共電力等,這些企業通過智能演算法來實現共享租賃經濟的贏利,形成了真正的「計劃經濟」;100年後,生產性、物流性等可重複性的活動全部智能化與自動化,企業內社群聯盟的責任在於執行人工智慧決策與優化智能的演算法。

100年後的經濟與社會,想想就足夠讓人興奮。至於我預測的理由是什麼,我會在後續的評論中展開。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其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轉載合作必須取得作者同意,請與公眾後台取得聯繫,不允許未經許可的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鴻老師的公開課 的精彩文章:

TAG:家鴻老師的公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