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降血壓,這招是精髓:四箭齊發養血脈

中醫降血壓,這招是精髓:四箭齊發養血脈

本文理論依據:《黃帝內經》、《本草經疏》

列位看官,今天為你說上一病,這就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當然,高血壓的類型很多,我們不可能用一篇文章為您說清楚。今天,我們只說緩進型高血壓。

什麼是緩進型高血壓?它又被稱為「良性高血壓」,即進展十分緩慢、患者的不適感很輕,甚至毫無察覺,一直到體檢、就醫,或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時候,高血壓病情才被發現和重視。

對於這種高血壓,現代醫學往往用內服藥物的方式進行調節,效果明顯。但是說到長期服藥,甚至終生服藥,很多患者還是難以接受。還有一些患者,受自身體質的影響,用藥方案錯綜複雜,不停變換,藥量越來越大,久而久之成了藥罐子。

今天要為您介紹一張中醫方劑,它對於這種緩進型的高血壓,有不錯的調理效果。它不見得適合所有人,但是體現了中醫治療此病的獨特思路,借鑒意義很大——

桑寄生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白芍15克,黃芩15克,菊花15克,夏枯草30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桑枝15克,桂枝15克,生石決30克,甘草15克。水煎取葯汁,每日一劑,早晚溫服。根據醫案記載,有患者服用此方21劑,血壓恢復正常。

是名方必有出處。此方名喚「調絡飲」,為遼瀋國醫明宿王樂善先生的經驗方。王師之生平,幾天前我們在相關文章中介紹過,這裡不再贅述了。總之,他在當代中醫發展史上是佔有一席之地的名醫。

對於高血壓的形成機理,中醫和西醫之間,有著截然不同的認識。在長期的實踐和總結中,祖國傳統醫學將調整經絡血脈,作為調節血壓的途徑。血液在脈絡里運行。血壓升高,出現異常,必然和血脈之間有關係。因此,降血壓的過程,就是養血脈經絡的過程。

那麼,如何養血脈呢?上述方劑,給了我們很好的啟迪。

首先,我們知道,中醫認為精血同源。肝腎之精,是血液化生的物質基礎。養血,就必然要養精。因此,我們首先用了三味可以養腎精的藥材,這就是桑寄生、杜仲和牛膝。那桑寄生,性味苦、甘,平,入肝、腎經,能補肝腎,強筋骨。《日華子本草》說它可以「益血脈」。《本經逢原》說它可以「通調血脈」。那杜仲,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功在補肝腎,強筋骨。還有那牛膝,性味苦、酸,平,入肝、腎經,功在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三者強補肝腎之精,這是調養血脈的第一步。

調養血脈的第二步,就是清血熱、化血淤。我們知道,血液在經脈里的運行,一旦受到熱邪的影響,就難免離經叛道,出現異常,形成血淤、血熱等問題。反應出來,就是血壓的異常升高。因此,我們要清血熱,化血淤。用什麼?用生地、丹皮和白芍。生地黃能夠滋陰涼血,清熱添精。白芍可以和血脈、養肝血,清血熱。那丹皮,是涼血活血化瘀血的能手。三味葯相須為用,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

調養血脈第三步,就是要解肝鬱、清肝熱。中醫語境中「肝和血壓之間的關係」,相必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了。肝鬱化熱,肝血虧虛,引發肝風內動,是引發高血壓的重要原因。肝主藏血,調節血量。肝主疏泄,對血液的順暢運行至關重要。所以,調養血脈,我們離不開調肝。用什麼辦法?用黃芩、菊花、夏枯草和生石決。生石決,即石決明,性味咸,寒,入肝經,功在平肝潛陽,清肝明目。那夏枯草,性味辛、苦,寒,入肝、膽經,清肝火、散肝鬱是它的強項。那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入肺、肝經,能清肝經風熱。那黃芩,性味苦,寒,朱丹溪認為「黃芩乃上、中二焦葯,能降火下行」。前面幾味葯以清下焦火為主,佐黃芩清上焦與中焦之熱,可以讓清肝火更為有效、徹底。

最後,我們用桑枝和桂枝來通經絡,四箭齊發,這養血脈的事情,算是完成了。

上面這個方劑,被收錄在《中國名醫名方》等多部專著里,療效是比較確切的,因此有一定借鑒意義。屬於緩進型高血壓的患者,如果能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應用此方,適量加減化裁,應該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要把它介紹出來的原因。

由祖國傳統醫學對常見病的認識,自有一番妙處在。理解它、借鑒它、應用它,可以讓我們的康復多一條路徑,增一份希望。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跟我來 的精彩文章:

總打嗝,一把刀豆就解決!《本草綱目》中明確記載
淤血生,百病生!淤血怎麼來的,怎麼消除,此文全說透
一朵小花治閉經,舌頭髮紫臉上有斑的人最適合
重建胃氣,就是重建生命!超簡單的上古經方,竟真的做到了

TAG:健康跟我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