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對抗後金下血本,僅這個地方就600多萬兩軍費

明朝對抗後金下血本,僅這個地方就600多萬兩軍費

文|陶禹廷

崇禎帝重新起用袁崇煥並把他升任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令其總督薊、遼、登、萊、天津等地軍務。同年七月,袁崇煥入京言事,崇禎在平台召見了他。當二人談及復遼方略時,袁崇煥誇下海口稱:「方略都已經寫在我的奏疏中。為臣既然得到陛下的特別關照,希望還能得到便宜行事的權力。(這樣一來)只需五年,我就能恢復整個遼東。」崇禎聽後欣喜地說:「如果能恢復遼東,朕絕不吝惜封侯級別的賞賜。你努力解救天下人的倒懸之苦,也是在為你的子孫謀福。」

話講到這裡,崇禎暫退內室小憩。給事中許譽卿趁機詢問袁崇煥「五年平遼」的具體計劃,袁崇煥回答說:「皇上焦慮勞苦,我只是安慰他罷了。」許譽卿提醒道:「今上英明,怎麼能用輕慢的態度回應?來日真的按期問責,你打算怎麼辦?」袁崇煥也自知「五年平遼」有些託大,怎奈覆水難收。為了更容易實現目標,他在崇禎小憩後再次奏請道:「遼東事務本來就不易處理。陛下既然委任給臣,臣不敢推辭。但五年之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用人才,兵部調兵將,必須事事配合我,如此才可以成功。」崇禎急於收復遼東,對這些要求全部應允。

崇禎朱由檢

一場映射危機的兵變

京師這邊的袁崇煥還在和崇禎討價還價,寧遠那邊的軍營卻已經炸了鍋。就在同一個月,寧遠爆發了一次軍人嘩變。由於朝廷欠餉,先是從川、湖調來的戍邊士兵「大噪」,緊接著剩下的十三營士兵也群起響應。憤怒的士兵把巡撫、總兵、通判、推官等人通通捆縛到譙樓,要求他們支付餉銀。兵備副使郭廣為安撫士兵,散發了官庫的二萬兩存銀。但士兵們已經四個月未見餉銀,二萬兩根本不夠。郭廣又向商人借貸五萬兩,這才暫時穩住亂局。

八月初,袁崇煥抵達山海關。他聽說兵變的消息,急得單騎出關,徑直馳往寧遠軍營。雖然欠餉之前已經發放,但寧遠的士兵們仍情緒緊張,日夜戒備。袁崇煥向他們「宣上德意」,「各兵始還營伍」。兵人嘩變屬於謀逆大罪,不可能就此收場。為了善後,袁崇煥和郭廣秘密傳喚了帶頭嘩變的楊正朝、張思順。袁崇煥提出,只要楊、張二人幫助逮捕其他嘩變首領,就答應免除他倆的罪責。楊正朝和張思順別無選擇,報告了其他十幾名嘩變首領的名字。十八日,15名首領一齊被帶到袁崇煥面前。經郭廣親自辨認,十五人均系帶頭嘩變的「首惡」,旋即被梟首示眾。

處置完底層士兵,袁崇煥又著手處置違令的官員。推官蘇涵淳和通判張世榮一酷一貪,直接激發了兵變,受到申斥並降職。嘩變發生時,士兵們集中在廣武營歃血起誓。中軍吳國琦和參將彭簪古明知營中有變卻沒有阻止,袁崇煥遂以瀆職罪斬了吳國琦,讓彭簪古等待處分。對其餘治軍不善的車左營加銜都司王家楫、車右營加銜都司左良玉、管局游擊楊朝文、總鎮標營都司僉書李國輔等人,袁崇煥也都分別予以責罰。只有都司祖大壽,因麾下士兵沒有參與嘩變而得到嘉獎。

經過一番複雜的軟硬兼施,袁崇煥總算是控制住了寧遠兵變的不良影響。然而,引發此次兵變的財政危機,卻早已超出袁崇煥的能力所及。

財政的「過量」投入

不少歷史學家認為:財政危機是造成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此言不虛。但值得注意的是,明末的財政危機並不代表遼東戰場的投入不足。恰恰相反,自薩爾滸戰役以來,明廷對遼東的財政投入一直都充足到「過量」的地步。

萬曆四十六年(1618),為準備征討後金所需的費用,戶部開始向全國土地攤派「遼餉」,每畝增稅三厘五毫,實際攤派總額約200萬兩。萬曆四十七年(1619),明軍在薩爾滸遭遇慘敗。面對岌岌可危的遼東局勢,朝廷把當地的軍餉預算提高到300萬兩。可戶部經過東拆西借,僅募集230萬兩,實際運到遼東的只有160萬兩。在財政盈餘不足的情況下,朝廷不得不提高遼餉的攤派額度。萬曆四十七年(1619),遼餉在每畝三厘五毫的基礎上再加三厘五毫,總額增至400萬兩。萬曆四十八年(1620),國用仍然不夠,每畝又增二厘。至此,遼餉已達每畝九厘,年額共計約520萬兩。

事實上,萬曆朝每年在遼東投入的軍費還不止這520萬兩。從萬曆四十六年到天啟元年的不到三年時間裡,朝廷以遼餉為名共發放軍費2000萬兩,年均支出超過660萬兩。為了填補遼東這個無底洞,戶部還需請求皇室發放內帑,拆借各個部門的餘款,甚至挪用其他邊鎮的糧餉。

到天啟年間,因田賦收入下降,朝廷又把遼餉的攤派擴大到鹽課和關稅等領域。尤其是袁崇煥經略遼東的天啟六年(1626)和天啟七年(1627),在不計算皇室內帑和拆借挪用等雜項的前提下,單是遼餉攤派就高達550萬兩左右。如果算上其他款項,總額起碼在600萬兩以上。

這600多萬兩的軍費是個什麼概念呢?晚明的財政收入大體分為四項:田賦、徭役、鹽課和雜色。田賦每年徵收約2800萬石,折銀2200萬兩左右。萬曆初期的一條鞭法規定以銀代役,使國庫另有徭役收入約1200萬兩。鹽課和雜色收入相對較少,僅500多萬兩。四項稅收合計,共約3900萬兩。這些收入並不固定,遇上天災、動亂等問題時會向下波動,但保持在3100萬兩以上應該是常態。也就是說,600萬兩的遼東軍費,大約相當於全國財政的1/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用《元史》看看「四種人制度」:趙孟頫、張弘范、史天澤、賀惟一
二戰中瑞典鄰國都被德軍佔領,瑞典靠什麼保持中立?
安德魯·羅伯茨:天才名將是怎麼誕生的
沒有他,世界歷史會是什麼樣?
去掉辮子其實挺難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