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有液奶品牌市場定價失准

自有液奶品牌市場定價失准

[F]OOD&DRUG|食品醫藥|

導讀

「聖牧業績的下滑背後是整個奶製品行業整體低迷的縮影,上半年整個奶製品市場需求減弱,而這影響了聖牧的銷售」

「中國最大的有機乳品公司」——這是中國聖牧有機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聖牧」)在其官網對自身定位的介紹中向外界傳遞的信息。

而如今,在赴港上市三年後,這家身背「中國有機牛奶第一股」光環的乳品企業卻遭遇了經營業績上的最嚴重的一次挫敗。

聖牧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其共計實現銷售收入為11.52億元,同比下滑28.7%。

銷售收入在下滑,聖牧的利潤同樣在下滑,並且更加嚴重。

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聖牧溢利為1.31億元,同比下滑75.4%;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0.06億元,同比下滑98.4%。

對於業績出現如此巨大變動,聖牧在財報的字裡行間中解釋為「原料奶售價同比下滑」「自有品牌降價」「受歸屬於母公司的生物資產公平值減銷售費用的變動產生較大虧損」等因素所致。

然而,對於這樣的解釋,來自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似乎並不「買賬」。

東方財富網信息顯示,在聖牧首次發布2017年上半年《盈利警告》時,其股價即逆市大跌11.35%。

「聖牧業績的下滑背後是整個奶製品行業整體低迷的縮影,上半年整個奶製品市場需求減弱,而這影響了聖牧的銷售。」深圳中為智研諮詢有限公司研究員張雷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兩大業務板塊迎雙降

GIF/118K

是哪些業務板塊拖了聖牧的後腿?

公開資料顯示,聖牧旗下共有兩大業務板塊,即奶牛養殖業務、液態奶業務。而如今,從2017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聖牧的這兩大業務板塊都在大幅下滑

財報顯示,聖牧在奶牛養殖業務方面實現13.35億元,較2016年的13.17億元實現小幅增長。不過,在奶牛養殖業務方面,聖牧的原料奶銷售實際多數屬於內部消化,這一部分大概佔了60.5%。

所謂「內部消化」是指聖牧奶牛養殖業務中的原料奶用於內部液態奶業務的生產。

也因此,如果僅從聖牧奶牛養殖業務實現外部銷售收入來看,聖牧的原料奶銷售實際並不良好。

財報顯示,聖牧奶牛養殖業務實現外部銷售收入為4.5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8.49%。

具體而言,在聖牧原料奶的外部銷售中,聖牧主打的有機原料奶實現外部銷售收入為2.3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20.34%;優質非有機原料奶實現外部銷售收入為2.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16.35%。

與此同時,下滑的還有聖牧的液態奶業務。

財報顯示,聖牧液態奶業務實現銷售收入為6.97億元,較上年同期同比下滑34.14%。

在6.97億元的液態奶業務銷售收入里,聖牧的有機液態奶業務佔了很大比重,為6.88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33.5%;此外,其高端非有機液態奶銷售收入為0.09億元,同比下滑61.33%。

當然,下滑的並非僅有聖牧「銷售收入」這一財務指標。聖牧的毛利、毛利率同樣表現不佳。

總體來看

聖牧在2017年上半年共計實現毛利(抵消後)為5億元,同比下滑35.32%。這其中,聖牧的奶牛養殖業務和液態奶業務分別實現毛利(抵消後)為1.67億元、3.33億元,同比下滑分別為30.71%、37.41%。

與此同時,聖牧的毛利率也下降明顯。財報顯示,聖牧在2017年上半年的毛利率為43.4%(抵消後),較上年同期的47.8%減少4.4個百分點;這其中,奶牛養殖業務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3.2%降為36.7%,液態奶業務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50.3%降為47.8%。

原料奶售價下跌超10%

GIF/118K

「原料奶價格持續走低已成為聖牧業績下降或虧損的最主要因素,而此輪原料價格走低與上游去產能趨勢緊密相關。」談到聖牧業績下滑的原因,張雷說,「由於以往進口奶衝擊以及。國內產能過剩,原料奶價格持續走低,成為其上半年業績下降的最主要因素。」

來自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區)的生鮮乳平均價格已經從今年1月的3.55元/公斤,下降至6月的3.42元/公斤。

聖牧財報也印證了張雷的說法。

整體來看,聖牧的原料奶在2017年上半年實現29.41萬噸,這一數字比上年同期的27.83萬噸增長了5.68%。

可是,聖牧原料奶的售價卻在大幅下跌,而這也直接造成了銷售收入的下滑。

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聖牧原料奶的平均售價為每噸4540元,較上年同期的每噸4732元下滑了4.06%。

從上述數據來看,可能感覺聖牧的原料奶售價降幅並不太大。這是因為聖牧銷量的58.53%原料奶在靠「內部消化」維持價格。

如果我們從聖牧對外銷售的結果來看,聖牧的原料奶售價下跌的更加明顯。

聖牧的原料奶分為有機原料奶和優質非有機原料奶兩部分。財報顯示,聖牧有機原料奶在2017年上半年外部銷售平均售價為每噸4194元,較上年同期下跌10.37%;同時,聖牧優質非有機原料奶外部銷售的平均售價為每噸3335元,較上年同期下跌11.82%。

不過,除了行業大背景的影響因素,業內人士同時告訴法治周末記者,聖牧在2017年的表現不佳也跟自身在液態奶業務上的策略有關。

「由於養殖成本較高,聖牧自有液奶品牌走的是高品質、高價格的高端路線,與目前國內市場需求並不一致,這才是導致其液奶品牌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張雷坦言。

財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聖牧的有機液態奶銷量為7.09萬噸,較上年同期下滑23.8%;平均售價也由上年同期的每噸1.11萬元降為0.97萬元,下滑12.8%。

不過,對此,聖牧則稱其在過去的半年一直是在「穩定價格,提升聖牧的品牌形象」。

「2017年以來,面對國內乳品行業進一步加劇的競爭態勢,聖牧提出『提升品牌、穩定價格、深耕渠道、創新發展』的市場策略,在這一策略的指導下,今年1月至5月聖牧在終端市場上主動退出價格戰,全面地穩定了價格,提升了聖牧的品牌形象。」聖牧稱,「儘管在穩定價格維護品牌形象的過程中,與去年同期相比,市場份額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由於品牌形象的提升對於聖牧品牌長遠的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如何自我拯救

GIF/118K

現狀之下,一貫宣揚「有機品牌」的聖牧該如何自我拯救破局?

「聖牧現在應該逐步加強調整經營策略,延長產業價值鏈,擴大知名度。」張雷建議。

張雷舉例,譬如聖牧可以開發牧草種植與養牛規模,下游則應拓展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成人奶粉及低溫品類;積極開發乳酪、半濃縮奶製品、高端兒童乳製品等終端產品。

「未來有機嬰幼兒奶粉、乳酪有一定發展空間。在上游環節,聖牧可利用沙漠有機產業鏈優勢開發多種種植和養殖產品。」張雷說。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向法治周末記者表達了相同的建議。

「聖牧從根本上改變聖牧的經營結構,圍繞沙漠有機農業展開,打造奶肉兼用型牛,發展高附加值的養殖產業。」宋亮說,「可以種植有機的蔬菜、水果,如藍莓、沙棘、有機甜瓜等。」

「從經營層面講,中國聖牧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原奶銷售和下游產品銷售的問題。」中研普華研究員茹俊波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在原料奶的銷售上,中國聖牧需要尋求大客戶。」茹俊波說,「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聖牧五大客戶合共占集團銷售收入總額的49.5%,最大客戶占集團總收入額的23.4%。五大供應商占集團總採購額的37.5%,最大供應商占集團總採購額的17.7%。」

文/代秀輝

圖/網路

編輯整理/李含 王碩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治周末 的精彩文章:

朱天心:用三十三年回答胡蘭成之問
人工智慧的立法考量
「洋貴族」西門子家電在華市場迷失
洪災募捐背後的法律「紅線」

TAG:法治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