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 鄉長篇知青小說連載之四十八

原 鄉長篇知青小說連載之四十八

八年了,知青終於熬出了頭。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雲南農墾的幾萬知青走得所剩無幾,與嚴代英一起來的同學一個一個都走了;男女「光棍」無牽無掛掛地走了,來自同一座城市的知青夫妻走了,來自不同城市的知青夫妻,各回了各的城市,今後該怎麼辦他們不知道,也來不及想了;與當地人結婚的,丟下自己的家走了。有了孩子的,為孩子的何去何從鬧得烏煙瘴氣,有的把孩子送給了農場的老工人,有的乾脆就把孩子丟在了昆明火車站。他們沒有太多的思考,義無反顧地走了。

八年的企盼啊,終於夢想成真!他們跟支邊時一樣,沒有太多的顧慮,毅然決然地走了,未能經住八年「返城夢」的誘惑。

嚴代英沒有走,她已沒有支邊時的那股衝動,她有了顧慮。她丟不下救過她命的丈夫,丟不下兩個寶貝女兒,她也帶不走他的家人。家裡沒有住房,就父親在世時分的小兩間房子,媽媽和哥哥一家人擠在一塊已經夠緊的了,若她們四口人再回去,無論如何也容納不下。她和丈夫沒了工作怎麼養家糊口,城裡可不比農場,開門就得用錢,連倒垃圾都得花錢。

分場里的知青陸續走了,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聽說他們中有的還是要走。嚴代英心裡比什麼都難受,像刀割一樣。恰逢靳學兵在磚窯堆砌「磚胚」(未在窯里燒的磚)時,「磚胚」倒塌砸傷了腰,他整天在家裡休養。他們家裡空氣十分沉悶,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靳學兵小心翼翼地事事都依著嚴代英,生怕引燃了導火線。可是,導火線還是燃了。

嚴代華在重慶給嚴代英發了一封信,叫她立即回家,他已經在廠里給她填寫了申請表,回家後進廠里的大集體工作。接到信後,嚴代英什麼也沒考慮,馬上在家裡收拾東西,把整個屋子翻得亂七八糟。靳學兵和兩個女兒,大的五歲,小的三歲淚眼汪汪的看著她在屋子裡轉來轉去,一句話也不敢說。嚴代英準備第二天就到場部去辦回家的手續。

當晚,夫妻倆在床上整整談了一夜,哭了一晚上。他們從相識談到相愛,從相愛談到相知、相伴,談到結婚生女。風風雨雨這麼多年建立的家,雖說不上富裕,兩口子勤勤儉儉、節衣縮食,辛苦勞作,把一個家經營得像模像樣,在隊里已算得上「小康」了。嚴代英捨不得這個家,她看著床上熟睡的孩子,看著淚流滿面的丈夫,面臨著又一次艱難的選擇。

清晨四點鐘,嚴代英還是像往常一樣到自己管理的那片膠林里去割膠。膠林里濕漉漉的,散布著星星點點的割膠工人,他們頭上的那盞小燈,不住地晃動著,嚴代英感慨萬千。八年了,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們的辛勤勞動啊!當初就他們一群小青年在山上放樹、割茅草、燒山、種苗,造就了這滿山遍野的橡膠林。這裡遍布著他們的足跡,有他們的青春,有他們的血和淚。

看著那乳白的膠液順著刀割的口子流進桶里,嚴代英心裡真是難捨啊!她站在一棵高大的橡膠樹下,撫摸著樹榦,想起栽下它時立下的誓言:立志紮根邊疆永不後悔,守好祖國的南大門。

那是她們知青在連隊種下的「紮根樹」,樹下埋著她同學的骨骸。

八年前,一個剛滿十六歲的少年被葬在這棵大樹下。那時,他們才到邊疆兩個多月,這個同學在搬運橡樹苗的途中遭暴雨,被洪水捲走,當找到他的屍體時已面目全非。同學的母親火速趕到了連隊,當時她並不知道兒子已經身亡,還特意買了許多兒子喜歡的東西。在得知兒子已命喪黃泉時,那痛心的哭啊!……追悼會上,母親把給兒子帶的肥皂、糖果、糕點、罐頭、海帶等,一一分發給了連里的知青們,一百多知青兒女齊刷刷地全跪在她面前喊著:「媽媽——」那悲壯的場面,浮現在嚴代英眼前。

她抱著「紮根樹」號啕大哭,聲嘶力竭地一遍一遍地哭喊著,「我不回去!我回不去了!……」哭夠了,喊夠了,嚴代英才拖著疲憊的身子一步一步地挨回家。

在路上,她聽人說鄰隊老工人張家的媳婦走了,把還未滿兩歲的孩子一起帶走了。婆婆、爺爺、小姑全家哭得跟淚人一般。

老張家的媳婦就是嚴代英他們班上最小的、那個老紅軍的女兒——李湘渝。幾年前她嫁給了一個當地人,丈夫是農場附近部隊的一個連參謀。李湘渝和她的公婆、公爹相處得非常好,家境也不錯,他們家的和睦在農場里是眾所周知。

當看到許多知青都在辦理手續回家時,公爹公婆曾問過她多次,是走還是留,李湘渝都明確表態留下來。幾天前,丈夫回家來,她還當著全家人的面說好了不回重慶的,一家人還因此而高興。就在前兩天嚴代英和她相遇時,她還賭咒發誓地說絕不離開西雙版納。看到李湘渝不回重慶去,嚴代英心裡多少有了一絲安慰。怎麼突然就走了呢?唯一的一個準備留下來與自己紮根邊疆的同學都走了,她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空寂。

嚴代英一路小跑回到家,把昨日收拾好的東西打開,一樣一樣的拿出來扔在地下,又撕又扯,發瘋似地吼叫:「走吧,走吧,你們都走,全走光,一個也別留下,通通的給我滾蛋,我不走,我偏不走。」

兩個孩子被嚇得直哭。靳學兵一把抱住嚴代英跪在地下求她別鬧了,兩個女兒見爸爸跪下了,也跟著跪在媽媽的面前,一家人抱頭痛哭。

從那以後,嚴代英再不提及回家的事,不上街,不和隊里任何人說話,在家裡沒事找事做,一個勁的忙碌著。那些日子她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哥哥接二連三寫信來,她連信都不拆就燒了。她放棄了再次回城的機會。

知青們走了,在南疆的國土上留下了一片片新綠。他們像一群吃了敗仗的逃兵倉惶出逃了,留下的那片膠林無人管理。農場的領導們趕緊調整人員,吸納新生力量,靳學兵就在那次吸納中,由農民轉成了國營農場的正式職工。

整個農場留下的知青屈指可數,他們中間絕大多數都有難言之苦,有諸多的原因未能回家。知青們大撤退後,嚴代英許多年沒回家探親,幾乎和家裡人斷絕了聯繫。她在邊疆完完全全地與當地人融合了,人們幾乎忘記了她是多年前從大城市來的知青,她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拿國家薪水的農工。

夫妻倆起早摸黑地幹活,除了經營好農場的橡膠林外,自己還開闢了不少自留地。農場分了一棟兩層樓的小院給他們居住,他們在院子里養了許多雞、還養了幾條牛,副業搞得紅紅火火,日子過得實實在在。閑暇時,靳學兵就給嚴代英講一些哈尼族人的故事,講他們寨子里那一坡坡梯田如何如何的壯觀,講哈尼族人農耕勞作的習俗,講梯田裡「谷花魚」味道如何如何的鮮美……。慢慢地,嚴代英在靳學兵面前的大漢族意識逐漸淡化,但她多年來還是從沒去過靳學兵的寨子,因寨子里已沒有靳學兵的親人。那段日子,他們夫妻恩愛,生活非常平靜。(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平安,女,原名伍尚萍,自由撰稿人,網路寫手,「搜狐」十大優秀作家。

作者出生、生長於重慶磁器口,一九九八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散文,短、中、長篇小說數十萬字。著有長篇小說《原鄉》、《盪》、《血愛》等。

歡迎投稿

1、文章體裁:小說、散文和詩歌

2、附作者照片一二張,作者100字左右簡介

原創精品,扶持新銳;

立足三匯,面向世界!

名譽主編:楊森林 張力

主編:黃河

執行主編:王中雲

特約主編:孫小淞

編輯:付麗霞 張成芳(特約) 唐中華(特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歐聯杯 奧地利維也納vsAC米蘭 拒絕連敗 紅黑軍團劍指3分
生菜的經典作法,要減肥的趕緊碼起來
甜瓜不來了?哈登:來不來無所謂,我和保羅會擊敗勇士!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