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學啟

學啟(18291864),字方忠,桐城南鄉北聖(今樅陽縣樅陽鎮五一村境內)人。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短短的十年間,程學啟完成了「悍匪」到「悍將」的傳奇逆襲。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丁汝昌

程學啟幼年喪母,由族人程惟棟之母養育成人。程學啟起自貧家無賴,身材五短,貌如文弱書生,自幼不務正業,但「任氣使俠」,擅長打架鬥毆,一旦兵戈而動,則不惜以頭顱賭榮華。清咸豐三年(1853年)十月,太平軍進入桐城,程學啟率眾投奔。在太平軍中,程學啟的長處得到全面發揮,因屢立戰功累晉「弼天豫」(太平天國公候爵),成為安慶守將葉芸來的佐將。程學啟的部屬,更有一位後來的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葉芸來

葉芸來是太平天國中少有的將,程學啟相助更使之如虎添翼。葉芸來(?1861),廣西人,初隸太平軍陳玉成部,封受天福,升受天安。1860年春,英王陳玉成攻打清軍江南大營時,葉芸來奉命留守安慶。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張謇書法

安慶是天京(南京)的屏障,湘軍久攻安慶均未得手。曾國藩曾經問計孫雲錦,孫雲錦提議策反程學啟。曾國藩問其故,孫雲錦說:此人「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大呼:「此名將也!」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清代安慶

孫雲錦(18211892),字海岑,桐城人。孫雲錦是一位地方名士,據其孫孫孟平輯《開封府君年譜》,孫雲錦以諸生入曾國荃幕府,從軍後步入仕途,曾任江寧知府、淮安知府、開封知府、二品頂戴三品銜江蘇補用道,參與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刺馬案」的審理,狀元張謇的識拔者,孫孟平輯其作為《孫先生遺書》,張謇親作《校次孫開封集後序》,與地方望族東至周家結姻親。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張謇

孫雲錦與程學啟同為桐城老鄉,老鄉害老鄉,兩眼淚汪汪。深知程學啟軟肋的孫雲錦,獻計湘軍拘逋程惟棟母子,威嚇程母「學啟不降,當誅爾親子」。程母被逼無奈,化裝為丐婦進入程學啟營,伏地痛哭,跪求程學啟投降。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曾國藩書法

葉芸來對程學啟甚為倚重,亦頗有恩情,特以妻妹配程學啟為妻。養育之恩與知遇之恩間程學啟徘徊難定,適葉芸來偵知丐婦化裝入營之事,以壯士八人持令箭急招程學啟相見。程學啟感到事情不妙,咸豐十一年(1861年)二月十九日夜,程學啟攜丁汝昌等八十二幹將叛逃湘軍。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李鴻章書法

葉芸來殺程學啟留在城中的妻子與幼子,懸首安慶城頭以瀉其憤,程學啟立誓「滅賊以報國家」。九月五日,程學啟引湘軍攻破安慶城,太平軍一萬六千餘人戰死,葉芸來死於亂軍之中。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曾府三傑:從左至右依次為曾國荃,曾國藩,曾紀澤

程學啟以安慶戰功升從三品游擊,隨曾國荃部攻打無為後擢為正三品參將,並受命自立營頭,擴軍為「開字營」。咸豐十一年(1861年)冬,太平軍攻打上海。曾國藩與李鴻章商議,李鴻章著手組建淮軍。曾國藩擔心淮軍單薄,程學啟部轉隸淮軍。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曾國藩

程學啟至上海後「練兵學戰」,練成最早使用洋槍的清軍。五月初一攻克嘉定,五月十一日攻破七寶太平軍營壘,接著圍攻上海,程學啟親燃劈山炮,太平軍才陸續撤退。程學啟督率淮軍各部,陸續奪回南匯、川沙、奉賢等地,程學啟因功升為副將。程學啟接著攻打青浦等地,被保奏為記名總兵。九月,太平軍譚紹光部圍淮軍水陸各營於黃渡口、四江口一帶,程學啟率部前去解圍。程身先士卒,胸受炮傷,裹傷繼戰,殲滅太平軍二千三百餘眾,程學啟以總兵遇缺提奏,並加記名加提督銜。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戈登

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十五日,程部攻陷太倉,屠城萬餘。四月十五日,淮軍攻佔崑山,清廷論功實授程學啟江西南贛鎮總兵,以提督記名,並予一品封典。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李鴻章書法

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程學啟總統淮軍各部進攻蘇州。蘇州城中納王郜永寬等,自感大勢已去,與清軍通款輸誠。十月二十日夜,郜永寬與程學啟、鄭國魁、常勝軍統領戈登等密會,達成獻城投降協定。郜永寬的條件是:「留半城屯其餘眾」,「編定廿營照給餉」,「奏保總兵、副將官職,指明何省何任」。郜永寬將侄女許配戈登密友、常勝軍軍醫馬加尼,由戈登居間作保。程學啟折箭起誓,三條一概應允。十月二十六日,郜永寬、伍貴文、汪安均、周文佳、范啟發、張大洲、汪懷武、汪有為等八人,投奔清營謁見李鴻章。款待筵席上,程學啟率百餘人挺刃湧出,瞬間將八人殺死。攻下蘇州城,程學啟縱容部大肆搶劫掠。李鴻章嘆曰:「君亦降人也,奈何遽至於此!」蘇州既平,程學啟授一品封典騎尉世職,賞穿黃馬褂。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李鴻章

功成名就,程學啟始終集「悍匪」與「悍將」於一身。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清軍總攻嘉興城,太平軍殊死抵抗。十八日午後,程學啟親率領敢死隊攻城,被洋槍擊中頭部左太陽穴,三月十日腦漿崩流,死於蘇州,時年僅三十六歲。

「揮金如土,殺人如草」,曾國藩竟大呼「此名將也」!

清史稿


延伸閱讀:《清史稿》——

程學啟,字方忠,安徽桐城人。初陷賊中,陳玉成奇其勇,使佐葉芸來守安慶。咸豐十一年,率三百人自拔來歸。曾國荃使領一營,戰輒請先。安慶北門石壘三最堅,學啟力攻拔之,絕賊糧道。未幾,遂克安慶,學啟功最,擢游擊,賜花翎。從國荃克無為、銅陵諸城,擢參將。

同治元年,李鴻章率淮軍規江蘇,請於曾國籓,以學啟隸麾下。瀕行,國籓勉之曰:「江南人譽張國梁不去口,汝好為之,亦一國梁也!」三月,抵上海,立開字營,凡千人,最為勁旅。屯虹橋,賊猝至,敗之。次日又至,擊退,追至七里堡,大破之,會諸軍克南鎮橋。五月,從鴻章援松江,軍於泗涇,賊酋陳炳文糾悍黨突營,分股繞攻上海,學啟營被圍,力御,斃賊無算,仍不退。學啟開壁衝突,賊披靡,與諸軍夾攻,乃大潰。松江圍解,擢副將,賜號勃勇巴圖魯。進破賊於青浦東北,復其城。八月,賊酋譚紹光由蘇州來犯,敗之七寶鎮,進戰北新涇,平其壘數十,以總兵記名。九月,紹光復大舉窺上海,圍水陸各營於四江口,學啟會諸軍進擊,賊扼橋布陣。學啟陷陣,截斷賊隊,胸受炮傷,裹創疾斗,賊卻走,未渡河者悉殲之。三路圍擊,殲斃落水者數萬,盡毀賊營,以總兵記名加提督銜,授江西南贛鎮總兵。自虹橋、泗涇、四江口三捷,皆以少擊眾,於是增軍至三千人。

二年,進規蘇州,偕鴻章弟鶴章及英將戈登克太倉,賊酋蔡元隆詐降,擊殲之。鴻章令學啟總統諸軍,學啟曰:「崑山三面阻水,一面陸路達蘇州,先斷其陸,乃可克。」偕郭松林破蘇州援賊於正儀鎮,遂克崑山,以提督記名,予一品封典。連拔花涇、同里,克吳江。賊憑太湖結寨,學啟扼飛虹橋,殲其酋徐尚友,乘勝破湖賊,悉平洞庭東山諸壘。七月,直抵蘇州婁門外永定橋駐軍。蘇州城大,四面阻水,寶帶橋為太湖鎖鑰,賊死力爭拒,合水陸軍大破之,平其壘,親督軍扼守。李秀成自江寧率眾來援,大戰竟日,擊走之。城賊數萬復來爭,亦擊退。進破五龍橋賊壘,留營駐守,分兵破嘉、湖援賊於百龍橋、八坼,逐北至平望。十月,李秀成糾李侍賢同踞無錫以為援,為劉銘傳、李鶴章所綴,學啟督戰益急,連破賊於蠡口、黃埭,攻破滸墅關及十里亭、虎丘賊壘,於是蘇州之圍遂合。賊自盤門至婁門連壘十餘里,號曰「長城」,亦悉破。秀成知不可為,又江寧被圍急,遂以城守付其黨譚紹光,自出走。賊酋郜雲官與副將鄭國魁舊識,密介通款,學啟與國魁及戈登單舸見雲官於洋澄湖,令斬紹光為信。秀成行三日,紹光會諸酋議事,雲官即座上殺之,開齊門降。明日,學啟入城,賊酋列名者八人,雲官外,曰伍貴文、汪安均、周文佳、范啟發、張大洲、汪懷武、汪有為,皆歃血為誓,然未剃髮,乞總兵副將官職,署其眾為二十營,劃半城為屯。學啟佯許,密請李鴻章誅之。鴻章謂殺降不祥,且堅他賊死拒心,未決。學啟曰:「今賊眾尚不下二十萬,多吾軍數倍,徒以戰敗畏死乞降,心故未服。分城而處,變在肘腋,何以善其後?」鴻章乃許之。次日,諸酋出城謁鴻章,留宴軍中。酒半,健卒百餘挺矛入,刺八人皆死。學啟嚴陣入城,以雲官等首示眾眾曰:「八人反側,已伏誅矣!」賊黨驚擾,殺其悍者數百人,餘不問,分別遣留,皆帖服,蘇州平。乘勝偕李朝斌水師克平望,復嘉善。

三年春,進規嘉興,薄城下,破西門、北門賊壘七,分兵克秋涇、吳涇、合歡橋諸賊壘,逼賊築炮台。賊自盛澤、新塍來援,皆擊走之,圍攻匝月,毀賊炮台二十餘。發地雷,裂城百丈,揮軍肉薄而登,忽中槍貫腦,踣而復起,部將劉士奇繼之,遂克嘉興。捷聞,詔嘉其身受重傷,攻拔堅城,命安心醫治,頒賞珍品。尋以創重卒於軍。李鴻章疏陳其兩年之間,復江、浙名城十數,克蘇州為東南第一戰功。優詔賜恤,稱其謀勇兼優,贈太子太保,特遣員賜祭一壇,安慶、蘇州、嘉興建專祠,謚忠烈,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又加恩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並為三等男爵。初學啟投誠時,妻子皆為賊殺,以弟子建勛嗣,襲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情偶記 的精彩文章:

「紅樓」與「青樓」,都是「居民樓」!
古代沒有「奶粉」,嬰兒沒奶吃怎麼辦?
尊重傳統文化,大學可以有這樣的樓!
看看古人上班多辛苦,現在「賴床」還好意思么?
美女作家蘇雪林的 「劉海兒發」,原來與安慶的這所大學有關!

TAG:閑情偶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