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別人做活動刷屏,而老闆卻說你不行?

為什麼別人做活動刷屏,而老闆卻說你不行?

新媒體管家

「我們老闆真摳門,做活動1分錢預算都不批!」

我曾不止一次聽到圈子裡的同行相互抱怨。

一場刷屏級的活動,的確可能有預算花費。

但大把燒錢,轉化如煙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為什麼別人做活動能刷屏,而老闆卻總說你不行呢?

畢竟,你不是新世相。

畢竟,新世相也只有"逃離"和"漂書"讓人印象深刻。

雖然,做出刷屏級活動難度很大,有時甚至需要「看天吃飯」。

但策划出優質活動,卻有章可循。

什麼是優質活動?

我把它定義為:能收回投入的成本,包括財務成本和時間成本,且能獲得高於平時2倍以上的正向收益(用戶增長,轉化購買,留存等等)。

知道什麼是優質活動後,你需要掌握2個核心:邏輯思維+創造力。

邏輯思維意味著能不能拆解目標,有步驟地落實。

一個正確的目標要有一條明確的時間線和有一個可以計量的數據結果。

其一,不盲目。

不是看到了競品做什麼,就拍腦門做什麼。

競品的受眾和自身受眾是否一樣?

自身受眾有沒有參與和傳播的需求?

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大部分商家都會進行節日促銷。

借勢是運營和營銷人員常用的手段,主要是指當網上爆出某個熱點話題後,能夠快速將熱點與自己的產品相結合,並植入到該話題中。

通過包裹的外衣,吸引到用戶的注意力,從而實現刷屏傳播的效果。

抓熱點很難,一個是反應速度,一個是契合點,二者缺一不可。

很多人都說,一般活動其實都是蹭已知既定的節日或者產品發布會等等。所以,完全可以提前準備。既有充足的時間打磨內容,又能夠很好地使用借勢槓桿。

然而,很多商家的產品跟節日主題並不契合,但大部分都是「霸王硬上弓」,拉新和轉化效果並不好。

比如我負責的產品,也曾在這些節日中做過活動。

產品受眾是大學生,在母親節、父親節時,將文案很好地嫁接了大學生與父母的關係,但結果發現,效果並不好。

後來複盤分析,並做了用戶調查,發現大學生們只願意在網上單純地,向父母表白,並不願意在傳播上商業化自己的孝心行為。

所以,後來我們乾脆砍掉了不相關的熱點活動,轉而做了一些非熱點但滿足用戶剛需的活動,效果非常理想:用戶增長能達到平日的5倍。

其二,可量化。

比如,「一個月用戶數增長60%」,就比「爭取這個月讓用戶多增長一點",要清楚的多。

當有了量化數據後,就可以結合數據,對目標進一步地拆分。

比如,一次活動,計劃拉新1000人。

我們就可以從發布渠道,聯合宣傳渠道,活動文案,活動時間等多個維度進行拆分。

發布渠道:自身原有的所有內容分發的渠道,這些平時的數據是多少,有多少基礎流量?能帶來多少流量?

聯合宣傳渠道:為了更好的宣傳效果,肯定需要找合作渠道,需要多少預算?需要哪什麼資源互換?以往轉化最好的渠道是什麼?

活動文案:能不能集中用戶痛點?長文案,短文案的撰寫,拿捏力度是否足夠?

活動時間:排期與活動內容有沒有強關聯?能不能借勢應景地引導用戶參與?

當然,不同產品還可以拆分更多的維度,然後根據目標和預估的轉化,對數據進行合理分配。

拆分完目標,再來談談具體的落實步驟。

一場刷屏級的活動,需要周密的策劃方案。

一般分為:前期預熱,活動發布,後續跟進曝光。

前期預熱,主要是為了撩撥用戶好奇情緒,勾起他們的胃口。最好用的打法就是講故事。

喜歡聽故事是人類天性,至於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我後續的文章會有提到。

故事要留有懸念,又不能把話說得太滿。

就像很多線下活動要出售早鳥票一樣,利用人性的弱點來拉動銷量。

我們在故事中,同樣需要利用人性的弱點,來收集用戶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活動發布做準備。

活動發布時,文案內容成為重中之重。

這一部分可以理解成內容製造。

能否在文中點燃用戶情感?能否在標題中表達用戶訴求?能否有邏輯地清晰表達活動規則?

這部分內容製造有別於一般的日更推文,同樣需要一套方法論和套路去支撐。

而後續跟進可以彌補活動發布時的失利,也可以繼續放大活動取得的效果。

這個部分需要大量抓取與用戶的互動,同時主動督促用戶給出反饋,然後仔細篩選,收集整合成內容。

如果內容不夠,還需要自己做虛擬觀眾席帶節奏。

如果說邏輯思維「骨架」,那麼創造力就是挖掘流量的「血肉」。

一個有影響力刷屏級的活動,一定有一個好創意支撐。

比如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比如騰訊公益的畫展捐贈。

創意不是天馬行空,創意要結合用戶需求,同時能表達用戶態度。

逃離北上廣,找到了城市打工白領的訴求:「我就不去上班,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騰訊公益畫展,找到了人們傳遞愛心的訴求:「為自閉症兒童貢獻一份愛,內心也獲得了一絲超然。」

所以,構思活動時,一定要注意用戶的訴求。

找到需求後,還需要用帶有情緒的文案包裝出來,而不是蒼白無力的敘述。

其次,創意需要與眾不同。

光滿足需求還不夠,還需要讓用戶覺得有新鮮感,這也是難點。

如何推陳出新?如何想出讓用戶眼前一亮的點子?

大規模密集閱讀相關活動案例,借鑒雜糅相關不同活動之間的元素,或許是誕生創意的方法。

當然,有個地方就專門解決公司這樣的需求。

廣告公司不就是賣創意嗎?

大公司預算充足,或許能買一個創意。

而小公司精益創業,可以多看看廣告公司相應的網站和貢獻的idea。

Social beta,數英網是個不錯的地方。

有了縝密邏輯思維拆分,以及腦洞創造力的填充,基本上活動就可以發布了。

除了自身的發力,大型的活動可能還涉及,互推,資源共享等推廣環節。

一般是結合上下游,進行產品互補,通過一場活動,達到共贏的效果。

這部分涉及到,商務推廣和資源整合,這裡就不做過多贅述,改日單獨成篇分析介紹這一塊。

所以,要策劃好一場活動,需要考慮以下4個方面:

用邏輯分析能力拆解目標,分析需求

用平時積累或者推廣預算去打磨創意

思考能否安排時間合理借勢

對外公關整合資源做好推廣

優秀的互聯網運營和營銷人員,除了有邏輯思維能力和腦暴創意,在策劃活動方案時,還需要做到大規模密集閱讀,和結束後必不可少的復盤總結。

拍腦門、硬上弓、過分看重和依賴預算...

或許就是老闆總說你不行的原因吧。

文章為原創,轉載請聯繫本人。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姚望運營日記 的精彩文章:

TAG:姚望運營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