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找到自己—《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找到自己—《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陳坤,其實我和大多數的人一樣,並不了解他。既不是他的粉絲,也不追他拍的劇,印象中唯一一部他拍的作品就是《畫皮》。如果真的要我說對他的大概印象,大致是:一名演員,外形條件好,是趙薇好友以及有宗教信仰:信佛。我不大喜歡標籤化去理解和認識一個人,不過大抵也因為這個人與我的生活毫無關聯,也就沒有什麼興趣去了解。

那麼既然沒興趣了解「陳坤」,那為什麼會讀這本書呢?我的回答是:因為我被這個主題所吸引,被他身上的一些故事所吸引。在閱讀全書的過程中,我始終帶著自己的疑問在思考:他遇到了哪些問題?他是如何從低谷中走出來的?他又是如何獲得力量,找到自己生命的價值的?

這本書就是在以陳坤本人自述的角度,來敘述在他身上遇到的人,發生的事;講述他一路以來的成長和進化。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他的低迷,糾結;也感受到他的努力,堅持。在我眼前,看到了他不斷上下求索,逐漸找到自己想要的,並且選擇用行走的方式來體驗生命與生活。

在分享本書之前,先轉述一下他部分的個人經歷吧。出生在重慶的陳坤童年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小時候和父母,兩個弟弟一家五口人擠在一個十三平米的房子里。之後的他經歷父母離異,身為長子的他還要替母親肩負起承擔家務,照顧弟弟的工作和責任。毫無疑問,他的童年並不完整,也不幸福。

對待這段經歷,他認為,表面上看起來不好的事情,父母不完整的家庭生活,或者是不幸福的童年,也許有可能造就更好的人生。

機緣巧合下,陳坤被同學拉著一起考電影學院,最終同學沒有考入,但陳坤卻考上了。即使考入了電影學院,因為他的性格自卑而獨立且不合群。2002年,又因為機緣巧合被導演選中,拍了《金粉世家》。湊巧的是,熱播該劇的同時正是2003年非典SARS發病的時期,病情的迅速擴散導致大家大多閉門不出,在家看電視劇,導致該劇收視率節節攀升。於是陳坤因為該劇人氣一夜爆棚,身價暴漲,迅速擠入國內一線男明星行列。

但是迅速的走紅,身價的暴漲帶給陳坤的除了急速攀升的物慾滿足之外,他開始陷入深深的迷茫與困惑。

他說:「人在兩種狀態里,都會遇到魔鬼:一種是失意的狀態,一種是得意的狀態。不過,在我看來,得意時更容易遇到魔鬼,更容易迷失。」

成名以後的他,覺得不值得如此多的關注與褒獎,他害怕公眾的讚美與批評,他如此在意外界的眼光以至於在成名不久就得了重度抑鬱症,並且帶自殺傾向。他說:當別人在討論他是如何出名的時候,他卻在思考如何結束自己的生命。

事後在其反思這段經歷的時候,他說自己年輕時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只要別人眼光里稍微帶有一點質疑或冷淡,就會特別受傷害。換成現在他根本都看不見,也不會再受到傷害了。他現在坦然接受自己是「明星」的這個身份,因為當你在得到一些東西的同時,就勢必會失去另外一些東西。既然自己享受了「明星」帶來的好處,就也理應接受這所帶來的壞處。

從那之後,當他再被「明星」身份束縛與感到不安的時候,他會追問自己生命本來的面目是什麼?

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除去所有光環後的「人」。把名氣、財富等等身外之物統統拿掉的時候,「拿不走」的那個你,才是真正的你。

在自述中,他說自己從小就有一個做設計師的夢想,曾經也想努力實現,但命運讓我成了一名演員。在成名之後,他嘗試到歐洲設計院校申請做設計師,但所有的申請都被拒絕了。他也曾經有過不甘,認為命運在捉弄自己。但走著走著,有一天忽然明白,人生的這條軌跡本就屬於你。無論走到哪裡,都是你的腳印踩出來的,你應該從心底里真正地去接受。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希望泯滅令自己很難過的時刻,但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面對這一刻。只有面對,他/她才會變得強大。每個人都會在面對或多或少的順利與不順利,但實際上,人生的好與不好,都是真實的經歷,也是值得珍惜的感受。

在他的眼中,人生是一場又一場巧合的相遇。遇見了就是緣分,沒有對與錯、好與壞。緣來了好好珍惜,緣盡了自會分離。最重要的是珍惜當下的每一刻,因為每一刻都是完全不可重複的。因為我們的腳步不會蹚過同一條河流,我們也不會再營造出同一個場景。一切都是不可重複的。

書中的他對比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他發現:小時候自己總是為了證明自己很牛而做一件事; 而現在是因為這個事本身很牛而做。小時候因為心裡沒底,故意表現得特立獨行;現在明白,真正的特立獨行在心裡,而不是證明給別人看。在今後的人生路上,他明白再也沒有輸贏的概念,因為他無需再與別人比,只跟自己較量。

他說:「當真正做一件事時,結果不是我需要考慮的。只要這件事情是我想做的,那就一心去做就好了。我一直都相信,我們身體里原本就具有強大的力量。我們不必向外尋找,它就在我們的心裡。只要你安靜下來,就會與它相遇。那個「巧合」,就是你內心的聲音,它把你帶到你現在所站立的地方。你只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你最終會成為那個你想成為的人。」

行走就是一種方式,走著走著,就找到了自己。

走著走著,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走著走著,就走進了陽光照射下的內心世界裡,並且繼續往前行走。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行走。面向前方,不要停下。

合上書本,一段段他的經歷與過往就像電影一樣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一個個場景,一幕幕片段,不華麗張揚,卻真實且純粹。下意識對比自己的經歷與過往,覺得自己身上的困難真的不算什麼。從他身上可以學習到的,除了自省,堅持與認真,還有很多很多。「行走」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在我這,或許在身體上難以親身去西藏徒步,但自己的心早已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走著走著,就會找到自己。

文末,分享一句話:「你必須很喜歡和自己作伴。好處是:你不必為了順從別人或討好別人而扭曲自己。」 -- 《費里尼自傳》

祝願我們都能找到真實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喵兔的後花園 的精彩文章:

TAG:喵兔的後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