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鼓噪、絕食、挑釁:一千多日本戰犯三次「鬧監事件」

鼓噪、絕食、挑釁:一千多日本戰犯三次「鬧監事件」

新中國成立後,在撫順關押著一千多名日本戰犯。這批戰犯中,絕大多數是蘇聯移交的關東軍將校和偽滿洲國高官。

圖:撫順戰犯管理所的日本戰犯

這些之前在中國土地上耀武揚威、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軍國主義者,豈是那麼容易改造好的?從1950年到1955年,一共發生過三次「鬧監事件」。

第一次鬧監:戰犯還是戰俘?

1950年7月,蘇聯移交給新中國969名日本戰犯,但是,在進入由撫順監獄改造成的戰犯管理所第二天,日本人就炸了窩。

圖:撫順戰犯管理所正門

原因是,他們看到了管理所的告示署名是:戰犯管理所。

戰犯和戰俘,一字之差,卻命運懸殊:戰俘無關罪行,可以遣返釋放;戰犯則指犯有戰爭罪行,意味著審判甚至處決。

奇怪的是,這幫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日本軍人,居然個個認為自己只是戰俘,而不是戰犯。於是,有人當場把公告撕碎,大聲叫罵,所有戰犯都鼓噪起來,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管理所毫不猶豫採取應對:崗樓上架起機槍,戰士端起了刺刀,所有監房的看守員特意穿上大頭軍靴,每五分鐘一次巡視。

圖:監舍和崗樓

對桀驁不馴者,就要先從氣勢上震懾住,接著才慢慢教育,拿鐵一般的事實說話。在管理所的文武兼施下,日本戰犯的這次炸窩才算平息。

第二次鬧監:日本人絕食。

中國人歷來優待俘虜,對日本戰犯也不例外,在生活、學習、醫療、娛樂上全部優待。

圖:日本戰犯下圍棋

一開始,戰犯管理所提供給日本人的伙食是高粱飯、窩頭為主的粗糧,只有少量細糧。這不是苛刻,根據當時中國人的生活水平,這就算是中等偏上的伙食標準,連管理所的工作人員也是吃這些。

但是,日本戰犯又不幹了。

日本人盤踞東北十四年,吃的全是白米細糧,從來不吃粗糧。當年偽滿洲有句話:「日本人吃大米,滿洲人吃高粱」,似乎是天經地義。這下,部分戰犯認為遭到了虐待,拒絕吃粗糧,把飯菜倒進馬桶里,甚至鬧起了絕食。

這幾個日本人脾氣很倔,絕食就真絕食,連著幾天眼看不行了,管理所只好彙報上去。

很快,周恩來總理批示下來:對日本戰犯全部供給細糧。具體標準為:每人每天菜金最低0.42元,最高1.54元(按照將、校、尉三個級別)。這是非常高的標準,當年東北大米每斤只要0.1元,豬肉每斤0.3元,就算「最差」的戰犯伙食,也遠高於中國人的平均水平。

圖:日本戰犯包餃子

這下,日本人不鬧絕食了,並且開始被中國人的善意感動了。

第三次鬧監:拒寫認罪書。

日本戰犯的日常,主要是學習和改造。但是,到了最後一個環節:要求他們每個人供認罪行、寫出悔改書的時候,不少戰犯又開始跳了。

這些戰犯生怕招供罪行招致嚴懲,有的「軟磨」拒寫,有的直接和管理幹部對著干。

這裡面,有個偽滿錦州市警察局警務長鹿毛繁太,是最不守規矩的一個傢伙,他不服管、屢屢挑釁辱罵看守和其他認罪的戰犯,是第一號「刺頭」。

圖:日本戰犯鹿毛繁太,後免於起訴

在監獄裡,他動不動拿「大和魂」說事,儼然是「大和魂」在中國的代表。

管理所決定把這個刺頭整治好,殺一儆百。

一次當眾辱罵看守後,管理所把他單獨「關禁閉」,雖然沒有任何肉刑,但一個人呆在小監房很難熬。

鹿毛繁太一開始不在乎,以為和以前一樣關兩三天就放出來。但是,這次管教幹部嚴肅告訴他:什麼時候寫認罪書,什麼時候出來。

呆了兩天,鹿毛繁太勉強寫了十來句話的檢討,卻被管教幹部打回重寫。反反覆復「磨」了他四遍,才算通過。但這還不算完事,要求他在全體戰犯前公開宣讀。

鹿毛繁太慌了神,聲稱要「考慮」。行,呆在禁閉室慢慢考慮!

一連「考慮」了一周,終於,鹿毛繁太的囂張氣焰徹底被打消。那天,所有日本戰犯從廣播里,聽到那個「大和魂」鹿毛繁太既熟悉又陌生的聲音:「我檢討我的錯誤和罪行……」

圖:中央檔案館公布的日本戰犯認罪書

恩威並施,攻心為上。所有一千多個日本戰犯,在管理所的日子裡,終於喚醒了良知,認識到自己對中國人民犯下的莫大罪行,有28人在認罪書上懇求判處死刑。

圖:法庭上日本戰犯痛哭

圖:日本戰犯低頭認罪

圖:日本戰犯跪地認罪

在1956年的特別軍事法庭上,被起訴的45名日本戰犯全部當庭認罪,甚至跪地謝罪,自求一死,這在二戰後的國際法庭上,獨一無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哉風 的精彩文章:

他是兇惡的辮帥,大清的死忠:孫中山卻說「我尊敬他」
1300發子彈沒打死的日本「軍神」,被國軍狙擊手幹掉
五十年代給毛主席點煙的女青年
日本空手道之父:一生避戰,唯一一次出手是抓歹徒命根
劉文彩的省長弟弟: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好,縣長就地正法!

TAG:快哉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