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番茄炒蛋都沒有?這樣的古代你還想穿越嗎

番茄炒蛋都沒有?這樣的古代你還想穿越嗎

中國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傳承到當代,又與國外餐飲碰撞結合,再加上現代作物種類非常豐富,除了常常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食物,各種稀奇古怪的食品也讓人應接不暇。可以說,沒有吃不到,只有想不到的。

這種豐富程度也常常延伸到古裝影視劇中。電視劇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面,不管劇中人物身處唐宋元明清哪個朝代,主角們都統統面對滿桌滿盤的各色菜肴,看的觀眾口水直流,不禁感嘆,古人的伙食還真不錯。但是事情的真相併不是這樣的!

電視里琳琅滿目的古代食物

再加上近幾年以穿越為題材的影視作品的火爆,可能每個人都曾幻想過自己也如主角一般,依靠神奇的力量突然穿越回古代,憑藉跨時代的理念和先進的知識一頓操作然後分分鐘走向人生巔峰……但事實上,如果你真的穿越回古代,可能你一天都不想多待,因為那時候的伙食真的太糟糕了!要知道統一六國、呼風喚雨的秦始皇卻連一頓番茄炒蛋都吃不到。

那麼古代的人們都吃些什麼呢?Janthy君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回到古代,用科學和史實來展示先人們的「菜譜」。

夏朝以前

在某個雷電交加的夜晚,一道閃電突然擊中一棵大樹,星星之火逐漸燃遍整個樹林。

部落首領慌忙叫醒人們,趕緊避火刻不容緩。好在下了一場雨,大火只燒了兩天三夜。部落的人們陸續返回住處,匆忙避難行李都沒有收拾,希望大火沒把家當都燒乾凈。

返回的路上,陣陣香味牽住了疲憊不堪的腳步。飢勞不已的人們開始尋找香味的源頭,終於在燒焦的樹墩下,發現了一隻焦黑的兔子。

這個急於避火不幸撞樹的小生命,第一次讓人們嘗到了烤肉的味道。於是,BBQ成為了先人們的主要餐飲方式。

煮飯用的陶器

但依靠打獵燒烤而進食的日子經常會出現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情況,於是種植稻、栗等穀物成為了獲得穩定食物來源的方法,人們還發明製作了專門用來煮飯燒粥的陶器。

夏商周時期

由於建立了規模較大的統治系統,再加上農耕文化的發展,此時的人們已經吃上了五穀雜糧:稻、黍、稷、麥、菽(豆子)。然而前四個由於研磨技術的落後,吃起來很難受,有一種咽沙子的感覺,只有豆子比較好,只是吃多了愛放屁。但是在古代,能找到一種不那麼難吃,還能填飽肚子的東西,大家應該心滿意足了。而且營養豐富哦。

五穀雜糧

《汜勝之書》說:種大豆,率人五畝。意思就是說,四分之一的田種豆子。可見豆子在我國的地位很高。那時候的人大概吃過飯都要躺在地上通通氣,如果你回到古代,不要妄想人們的日常生活里有什麼文藝氣氛,也許那時候風景很漂亮,但人們生活的環境是非常糟糕。

這時的蔬菜是葵菜,薺菜,竹筍,馬蹄菜,豆葉。這幾樣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那會中國人沒什麼調料,就是水煮,那滋味你可以感受下,就拿常用蔬菜葵菜來說,黏糊糊,還很苦,對現代人來說,跟拿把野草放鍋里煮一煮感覺基本相同。更別說那時候的主要蔬菜,還有浮萍。

這個年代的人水果也很單調,大概就是梅子和棗,其他的也有,比如李子,但沒有梅子和棗吃的多,而且野生環境里,這種東西肯定是沒人工培養後的好吃,大概是酸味比較大的。

不要幻想貴族們就吃的好,無非就是多吃點肉。大家看過封神榜,知道紂王荒淫無度,但他的追求也就只能達到「酒池肉林」的水準。那種肉,就是白水肉,反正什麼味道都沒有,沒有油,沒有香料,有可能用鹽腌制肉乾,但沒什麼調料,花椒就是比較奢侈的了。最多就是有些肉醬,味道也只能是咸和酸兩種。

《趙氏孤兒》劇照,背景:春秋時期。麵條?那可是宋朝才有的

更何況平民連肉都吃不上,每天吃兩頓:「朝食」大概早上9點,豆子配水煮葵菜。「補食」下午4點,顧名思義就是吃早上的剩飯,而且每天如此。

秦漢三國時期

秦漢時期的主食依舊以五穀為主,不過由於磨的出現,人們終於可以不用直接嗑麥粒了。這時候的粗磨將麥子磨成粗麵粉,可以製作成一些比較粗糙的麵食(注意我用了幾個粗字),一般叫餅。由於粗面難以下咽,經常與湯同煮同進,所以也叫湯餅,也就是水煮麵片,後來也發展成為了饅頭、肉夾饃等等麵食。肉食也比較豐富,有牛羊犬兔豬,但是比較珍貴:「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所幸的是有的時候還能吃上魚。

絲綢之路線路圖

在漢朝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之後,終於帶來了一些新鮮食材:葡萄(蒲桃)、紅藍花、胡荽、安石榴、胡麻、胡桃、大蒜、苜蓿等,帶「胡」字的食物一般都是這時候引進的(除了胡蘿蔔是南宋時期由伊朗引入),不過由於稀缺,它們還是只能停留在一小部分人的碗里。

《陸貞傳奇》劇照,背景:北齊朝。火龍果?不存在的

總體來說依舊是那樣,貴族富人多了一些新鮮食物,但平民老百姓依舊是豆子和菜葉,期待著有生之年能碰上一條鯉魚。

隋唐時期

唐朝安定繁榮的環境讓人們的食物也增色不少,玄奘帶回了製糖技術,讓蔗糖開始為家家戶戶送去了甜味。西瓜也是這時候進入中國的,奈何卻未能普及。強大的物流系統讓資源逐漸平衡了起來,人們開始普及水稻和麥子的種植,主食終於告別了豆子。

不過水果和茶依然是稀缺物品,「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說的就是這個。肉類食品也終於進入了普通人民的餐桌,這裡提一個小插曲,牛肉一直是非常珍貴的,因為農耕國家牛作為重要生產工具,濫殺是犯法的,所以電視上演的「大俠套餐」:二斤牛肉配兩壇女兒紅是不現實的。

大俠必備套餐「兩斤熟牛肉+兩壇女兒紅」並不現實

而且豬肉一直不算流行,地位還沒有雞肉和狗肉高——還記得孟浩然的那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嗎?由於貴族階級一直鄙夷豬肉,而且梁代名醫陶弘景和唐代名醫孫思邈都認為豬肉「味苦,虛人」,久食容易生病。但這也間接導致了豬肉成為一種平民食品,因其「價賤如泥土」——這話出自蘇軾的《豬肉頌》,接下來兩句是「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兩宋時期

直至宋朝,人們關於吃的想像力終於被無限發揮了出來。飲食文化的興起需要物質文明的帶動,而這個時候宋朝很有錢,海上貿易,鐵器製造,商業興起,人們產生了消費行為,市場活躍了起來。

《關雲長》劇照,背景:三國。關二爺放下偃月刀切起了來自宋朝才有的胡蘿蔔

鐵鍋的普及直接帶來了烹飪方式的變革:炒法開始流行了起來。在炒的基礎上,他們還演化出了煎、燠、爆等製作方法,並在日後成為了中國菜肴最重要的製作方式;主食也花樣翻新,將經過發酵的麵粉蒸成蓬鬆柔軟的包子,替代了硬邦邦的烤餅;也是在宋朝,人們開始注重菜肴的造型設計,做出了惟妙惟肖的「食雕」和別出心裁的花色拼盤……可以說,今日之「中國菜」的雛形,直至此時才定下基調。直到此時,麵條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普及,蔬菜也終於從主食和肉類中脫離出來形成了獨立的菜品,出現了以銷售為目的的專業化蔬菜生產基地,黃瓜、茄子、芹菜、蘿蔔、白菜、冬瓜、竹筍、菌類都是暢銷產品。豆製品的出現也為食材的豐富增色不少。

宋朝集市常見的路邊攤,提供夜宵

而且由於宵禁的取消,夜宵文化也隨之發展了起來。有趣的是,這時候的皇家貴族似乎還沒有平民吃的好,宋朝宮廷有制度:不得取食於四方。京城所在地方產什麼,宮裡就吃什麼,不能讓全國各地進宮土儀即地方特產,以免增加百姓負擔。皇帝的御宴並不豐盛,主要吃的是「場面」,餐桌上擺上各種珠寶玉石、果盤,每一盞酒都要有歌舞雜技,吃的主要是一些套餐速食,比如烤肉串、包子、湯羹之類,所以宋神宗在夜晚批閱奏摺之後,也會走到皇宮外面的小吃攤上小吃。

柴米油鹽醬醋茶總算成為了廚房標配,要說還有什麼遺憾,那就是沒有辣椒

元明時期

明朝是食譜擴展的另一個重要的時間點。

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引發了歐洲人對這塊所謂「新大陸」的注意。在美洲成功殖民後,16世紀後期,西班牙人進而在南亞的菲律賓建立殖民地,一些美洲農作物開始傳入菲律賓,再由菲律賓傳到南洋各地,並進一步傳到中國。美洲作物的引種與傳播成為明清時期我國農作物引進的一個顯著特點。

傳入中國的美洲作物計有玉米、番薯、豆薯、木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菜豆、利馬豆、西洋蘋果、番荔枝、番石榴、油梨、腰果、可可、西洋參、番木瓜、陸地棉、煙草等近30種。

更重要的是,辣椒終於來了!並且由於油菜的廣泛種植,我們終於在炒菜的時候用上了油!在蒸餾提純工藝的推動下,我們終於喝上了高度的白酒!

清朝時期

進入清朝後,我們的菜單終於和現在的生活八九不離十了。清朝時期引入的食物一般都帶上了「洋」字,比如洋白菜(捲心菜),洋番薯(馬鈴薯)等等。更重要的是,番茄在清朝末期才走上餐桌,因為西紅柿起初是作為觀賞植物被引入的。所有要想吃番茄炒蛋,在清朝以前是根本不行的!

清朝精緻的飲食

清朝皇族的飲食可謂是非常講究了,皇帝一個人每餐的飯菜要上百樣,擺滿六張桌子。皇帝一人每天食品原料的定額是六百斤: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肉十斤,羊兩隻,雞五隻(其中當年雞三隻),鴨三隻,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蔬菜十九斤。蘿蔔(各種)六十個,蔥六斤,玉泉酒四兩,青醬三斤,醋二斤,以及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棗等數量不等。此外,還要每天專門給皇帝一個人提供牛奶一百二十斤,茶葉十五斤。

可是皇上的飯真的好吃嗎?並不見得。

皇帝貴為九五至尊,講道理一切都應該享受最好的,但實際上皇上的飯並不好吃。所以要穿越回古代的朋友可要三思啊。首先,皇上吃飯的時間、地點經常不固定,所以御膳房就需要將食物提前做好時刻準備著,把燉好的菜放入碗中,再放在一個底下有熱水的特製的器皿中,保持菜的溫度不會涼。所以皇上吃的時候基本都不是新出鍋的菜了。另外,餐前禮儀又很多,經過宮人們試吃、試毒,再夾到皇上嘴邊,估計菜也涼透了。所以影視劇裡面皇上總喜歡去後宮佳麗的小廚房吃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皇帝總愛去嬪妃們的小廚房用餐

其次,即使皇上喜歡的菜也不能多吃,可謂「食不過三」,據說皇帝吃過的兩口的菜,幾個月內不能上桌;皇帝吃過三口的菜,這輩子都不可能上桌,以防被人知道了皇上的喜好,往菜里下毒。

同時,季節性太強的食材和特別好吃的民間菜肴皇帝一般也吃不到。古代沒有溫室大棚,如果皇帝夏天要吃冬筍,冬天要吃青團,宮人們弄不到是要掉腦袋的。民間美食皇帝想吃也是很難,因為怕皇上吃好了要求宮裡製作,宮人們做不出地道的口味,也沒準會被殺頭。所以好吃的東西基本都御膳房給被屏蔽掉了。據說乾隆下江南時想專門嘗嘗鹽商們的手藝,可吃了半天也不覺得好吃。原來還是太監們搞的鬼,把所有的菜統統都多加了一大勺糖,太監們只怕萬歲爺回宮後還想吃,做不出來,小命又是不保。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木西里小科蟲 的精彩文章:

TAG:木木西里小科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