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殲15A生產線突然關停,下代艦載機型號震撼世界

殲15A生產線突然關停,下代艦載機型號震撼世界

重型雙引擎戰機殲-15A目前是中國首艘服役航母遼寧艦的艦載機,編製為24架。最新型的殲-31隱形戰機很有可能做為中國新一代航空母艦的艦載機。

>已服役的航空母艦遼寧號所使用的艦載機殲-15A戰機,目前量產已達30架左右,近日突然傳出生產線已全部關停。

由於中國國產001A航母未來3年內不會交付>,該艦使用的艦載機尚未定案,對此解放軍可能開發新型的殲-15B或以殲-31隱形戰機做為下一代航母的艦載機。

據報導,中國航母遼寧艦的艦載機滿編為24架,經過一段時間量產,該航母艦載機殲-15A已量產至30架左右,已經能滿足遼寧艦訓練和日常陸上基地教學需求。

而正在建造中的國產001A型航母尚有數年才會完工,因此做為航母艦載機主力的殲-15A需求在數年內不會增加,其生產線因此關停。

報導說,殲-15A是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製造的重型雙引擎艦載戰鬥機,該機是以中國的國產殲-11戰機為基礎,參考俄制蘇-33戰機原型機T-10K-3號機研製而成。

中國原先想購買俄制的蘇-33戰機,但俄國要價太高,且條件苛刻。幸運的是,中國獲悉烏克蘭有一架蘇-33的原型機T-10K-3,並得以低廉價格購入。

該機雖與蘇-33尚有差距,但解放軍仍以其為參考,研製出國產艦載機殲-15A。當殲-15A戰機在遼寧艦上完成起降時,俄國十分懊惱,甚至指責烏克蘭蓄意破壞中俄的蘇-33交易。

做為殲-15A戰機基礎的殲-11是中國空軍遠程空優作戰主力,據說該機換裝綜合火控系統與數位電傳操縱系統,以及太行渦輪發動機等核心部件後,可以對抗國外4代戰機如美國F-18大黃蜂戰機或歐洲的颶風戰機。

而蘇-33戰機則是前蘇聯在蘇-27的基礎上研製的單座雙引擎艦載機,號稱"艦載機之王"。該機有12個外掛點,可攜帶多種空空導彈。

因此,報導說,以殲-11為基礎,蘇-33為參考研製的殲-15A艦載機擁有12個外掛點,可以搭載各種精確打擊武器,包括霹靂-8近程空空導彈、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遠程空空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3空艦導彈、飛騰-2反輻射導彈以及雷石系列激光制導炸彈等。

解放軍的專家稱,殲-15A雖號稱可與美軍F-18媲美,但是F-18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而殲-15A卻相當欠缺。而且長遠來看,蘇-27和蘇-33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產物,模仿這兩型戰機的殲-15A設計已不符合未來發展需求。

在國產航母完工後,中國必須研製出航母的二代艦載機。美軍最先進的艦載機是F-35C,很可能在林肯號航母大修之後便部署於該艦之上,因此中國必須要研發一款能夠與美軍F-35C性能相當的隱形戰機。

專家指出,殲-15A艦載機停產意味著遼寧艦的艦載機數量已經全部生產完畢,中國航母艦載機將進行換代,可能會著手研製以融合國產殲-11D與俄制蘇-35S而成的殲-15B艦載機。

但美國媒體則分析,中國很可能會直接以殲-31隱形戰機做為下一代艦載機,果真如此就能對美軍造成相當壓力。XLW

現在世界上能生產艦載戰鬥機的也只有俄羅斯蘇-33和米格-29K,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和F-35B/C「閃電」,法國的「陣風」M和中國殲-15等。

目前我國遼寧艦上的艦載機已經初步確定為殲15戰機,這款戰機是在T10驗證機上進行改進和完善而來的,能夠做到超短距起降的效果,而且這款戰機不僅能夠做到摺疊機翼的能力,甚至還可以進行盤旋降落,擁有極強的空中打擊能力。

那麼,我國的國產航母是否會採用殲15作為艦載機呢?

我們分析一下,殲15說到底只是一款四代戰機,其性能上和裝備上都和美俄的艦載機有比較大的差距,比如在作戰半徑方面,殲15的作戰半徑就比較小,所以視角的寬度也較小,受到的限制也會較多。

另外,殲15攜帶的武器裝備都是比較落後的,要是在空中和美俄的戰機對戰,會非常吃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殲15沒有隱身的能力,飛行的速度不能突破音速,所以和F35沒法比,只能說目前殲15隻是暫時性的艦載機,真正的艦載機很可能是殲31艦載版。

據媒體報道,中國的殲-31戰機已經進入最後試飛階段,這架先進的第五代戰機將會和美國F-35一樣有多種改型,並且很可能作為中國的第五代艦載機出現在彈射型航母上。

說起殲31大家應該都是比較熟悉的,這是一款中國自主研發的戰機,而且屬於五代戰機,擁有比較良好的隱身能力,改進了垂直尾翼、切尖明顯,所以受到的空氣阻力也會比較小,戰機提升的拉力就會比較大,而且戰機的靈活性也比較高,是我國未來海上的王牌武器。

由於殲-15的性能參數仍處於保密狀態,故不能對殲-15的具體性能作統一評價。

不過由於殲-15與殲-11B的特殊血緣關係,仍可大致推測出一些殲-15的性能指標。

航電系統

與殲15同系列的殲11B戰鬥機已經採用了先進的帶綜合特徵的聯合航電系統,所以就目前而言,殲15的航電系統至少會與殲11B相當,達到西方90年代末的水平。

但也不排除殲15更進一步採用帶有第四代戰鬥機特徵的綜合式航電,包括有源相控陣雷達。

動力系統

殲-15裝備的中國WS-10「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採用了高達32的總壓比和1710K的渦輪前溫度,遠高於АЛ-31Ф的23.8總壓比和1665K渦輪前溫度,油耗從АЛ-31Ф的0.77kg/kgf.h降低到0.67kg/kgf.h。

而且太行發動機的推力達到了132千牛,約合13500千克,遠大於АЛ-31Фсерии3的12800千克最大應急推力,更有利於起飛操作。發動機推力上升,也有助於提高飛行性能,殲15戰鬥機的爬升率等性能可以接近陸基蘇27S的水準。

機載武器

殲-15的機載武器應該和現役殲-11B、殲-11BS大同小異。但由於是>型號,因此會更強調對海攻擊能力,尤其是具備強大的使用反艦導彈能力。

固定武器為一門30毫米機炮,可以攜帶使用目前所有國產精確打擊武器,如霹靂-8/9近程空空導彈、霹靂-12主動雷達制導遠程空空導彈、鷹擊-91超音速遠程反艦/反輻射導彈、鷹擊-8空對艦導彈、KD-88遠程空地導彈的對海上目標版本、飛騰-2型反輻射導彈以及「雷石」系列制導炸彈等,而且可以使用和俄制蘇-30戰鬥轟炸機配套引進的各種俄制精確打擊武器如Kh-59ME遠程防區外空地導彈。

由於載彈量大,還可以使用重型反艦導彈如國產的鷹擊-62或俄制KH-41「白蛉」。

如果要盤點當今現役最小的航母的話,非泰國的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莫屬。它是泰國海軍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航空母艦,於1997年服役,全長182.6米,寬22.5米,吃水深度6.25米,標準排水量7000噸,滿載排水量11450噸,這個排水量跟阿利伯克3型驅逐艦,差不多大,只有我們的遼寧艦的六分之一。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對於泰國卻是意義重大,它的服役,使得泰國成為二戰後繼印度後第二個擁有航母的亞洲國家,也是東南亞地區唯一擁有小型航空母艦的國家。泰國將該艘航空母艦命名為「查克里·納呂貝特號」,為泰國曼谷王朝開國君主的名字,艦舷號為911,9在佛教當中有吉祥之意,11表示上上的意思。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與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

它的建造也比較偶然,在最開始,泰國只是希望建造一艘直升機母艦,一方面用於應對災害天氣,便於救援,同時,泰國臨近馬六甲海峽海盜猖獗,也需要其保護過往船隻。泰國海軍在向世界幾大船舶公司表達意向後,最終接受了西班牙巴贊船舶公司造價僅為3.6億美元的輕型航母方案。

「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作為一艘航母3.6億的造價,真的是超級便宜。為什麼西班牙人的費用這麼低,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在除了涉及與作戰、生命力有關的關鍵項目(如飛行甲板等)之外,其他如管路、電纜等儘可能用便宜廉價的民用品,可見軍民兩用配合好了,能大大節省成本。

而且為了節省成本,即使是關鍵的動力方面,也進行了指標性能的降低,1.15萬噸的航母的動力性能指標居然僅相當於3000-4000噸級的護衛艦,導致泰國航母最高航速才26節,巡航速度才18節。

這艘航母近況十分的不佳。這航母的標準載機為9架AV-8S「鷂Ⅱ」垂直起降戰鬥機或14架SH-3「海王」直升機。但是它的鷂式艦載機在2006年退役,這也讓泰國的這艘航母成為一艘沒有任何實際飛機的航母平台。由於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泰國經濟不景氣,軍方無力維持,雖然它仍然服役,但是已經停止使用,現停泊在港口裡供市民參觀遊覽。

俄軍唯一航母將進場大修 或載機米格-29K

2015年5月14日,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進入摩爾曼斯克州的船塢維修。軍方沒有透露維修時間和工作量。

這或許意味著俄最大的軍艦(滿載排水量為5.5萬噸)將在未來幾個月里進行日常維修,然後再次開始航行。然而,更有可能的是,俄政治和>領導人這次決定對俄唯一的航母進行至少兩到三年的大修。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重型航母於1985年12月4日下水,是後蘇聯空間內唯一的現役航母。坦白地說,「庫茲涅佐夫元帥」號當時和現在都稱不上是世界造船業的傑作。

戰艦的主動力系統讓海員抱怨不已,>政治領導人則對其航空集群的弱點不滿意。然而,俄航母在此期間完成了7次遠洋航行,最後一次是2013至2014年前往地中海。它在防止西方國家侵略俄在中東的戰略盟友敘利亞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防部發言人不止一次表示,俄唯一的航母近年來保持著良好的技術狀態。2008年,該艦在「小星星」艦船維修中心更新了主動力系統,維修了鍋爐、空調系統、甲板起飛裝置,更換了電纜,恢復了武器系統的個別組件。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

「花崗岩」導彈系統、防空炮、跟蹤引導系統工作正常。用蘇-33代替米格-29K和米格-29KUB的艦載機更新計劃正在實施中。

然而,這並沒有解決主要問題。「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在近30年的歷史中從未進行過大修。它至少需要新的動力系統、無線電電子設備和俄軍工業近20年來大量研製的艦載武器。

「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編隊

對「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進行大修還有利於目前的外交局勢。任何航母首先都是強大的外交工具,是展示國家守護萬裏海疆決心的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兩到三年內,俄、美、歐的主要利益碰撞區不是中東,而是烏克蘭。這裡不需要航母--部署在克里米亞的飛機已經完全控制了黑海及其沿岸地區。

因此,俄羅斯有幾年時間來更新自己唯一的航母,在東南亞和拉美為航母戰鬥群建造(更準確地說是重建)海軍基地,對航母的護航艦--4艘「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進行大修。

俄羅斯啟動米26T2重型運輸直升機批量生產

5月22日,俄羅斯技術集團旗下的俄羅斯直升機公司(以下簡稱俄直公司)宣布在羅斯托夫直升機工廠啟動米-26T2重型運輸直升機批生產。

該機是米-26T重型運輸直升機(米-26的商用型)的現代化改型,配裝了最新的航電設備,使機組人員得以由5名減少到2~3名,並具有了夜間作業能力。

米-26T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羅斯托夫工廠投產,至今仍在生產之中。

該直升機能在艙內運載或外部弔掛20噸載荷。將米-26T現代化改進為米-26T2的工作由俄直公司旗下的米里莫斯科直升機廠與羅斯托夫直升機廠聯合完成,2010年完成了設計準備和使用文檔。

與此同時羅斯托夫直升機廠將一架米-26T改裝為米-26T2原型機,2010年12月該原型機由總裝線轉移到試飛站,2011年2月17日完成首飛,同年8月在莫斯科航展上完成了展示,在經過大量試飛之後最終投入批生產。

米26T2型直升機

該機的「玻璃駕駛艙」中有5台多功能液晶顯示器,採用了升級後的數字式通信組件和機載作業視頻顯示器。

在空中的米26T2

此外,該型機還提高了飛行控制的自動化程度,加裝了近地告警系統,障礙物和防撞告警系統,為駕駛艙和運載艙加裝了空調與加熱系統。

在制裁、禁運、克隆和複製扮演重要角色的環境下,中國攻擊直升機終於從過去的仿製陰影中解放出來,走上了自主道路。

20世紀80年代,當來自法國宇航公司(Aerospatiale)八架裝有HOT式反坦克導彈的SA342L「小羚羊」直升機交付中國時,中國人民解放軍(PLA)才有了最初的攻擊直升機概念。

這些行動敏捷的輕型直升機被中國人用於反坦克戰術開發,同時也用於邊境巡邏並且在中國特種兵的軍事訓練演習中模擬敵機。有一段時間,雙方曾考慮過SA342L的許可生產,但隨著冷戰的結束,這一計劃也被叫停。不過,有了使用「小羚羊」的經歷,解放軍之後又採購了更多的偵察直升機。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長的陸地邊境線-13800英里(22000km),中國顯然需要比其他任何國家更多的、能夠執行長距巡邏任務的武裝直升機。這種需求在20世紀80年代尤為明顯,因為當時的中國與許多鄰國存在邊境安全問題。

儘管這種情形明顯威脅到了中國的國土安全,但中國人民解放軍多次想購買攻擊直升機的計劃都以失敗告終。然而,中國的武器採購評估一直在進行著,有證據顯示,中國工程師曾前往安哥拉考察配備了反坦克導彈的米里Mi-8TVK運輸直升機。

米里Mi-8TVK運輸直升機

這種考察顯然是值得的,因為折翼航空火箭(FFAR)和自由落體炸彈技術隨後被應用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哈爾濱Z-5(中國引進米里Mi-4許可證生產的直升機)和Z-8直升機。在解放軍成功獲得一架該型直升機(可能來自蒙古)做評估後,中國也曾打算採購Mi-24。中國人還對Mi-24的武器系統做了研究,看看它們是否可以在中國生產,並裝配到中國解放軍在役的直升機上。

奧古斯塔A129「貓鼬」直升機

由於蘇聯擔心中國會在中蘇邊境部署攻擊直升機,所以即使中國當時想購買Mi-24,蘇聯政府也不可能同意。

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對奧古斯塔A129「貓鼬」直升機進行了評估, 1988年獲許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購買AH-1「眼鏡蛇」直升機並獲得生產BGM-71 TOW型導彈的許可。其實早在幾年前,中國工程師已經在訪問伊朗時對該類型的直升機做了評估。

但是在美國對中國執行嚴格的武器禁運政策之後,兩項交易都被取消。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曾親近保加利亞、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希望可以獲得大量的二手MI-24。解放軍也曾計劃將這些直升機運往>進行現代化改造,但採購再次失敗。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曾要求採購俄羅斯的新卡莫夫Ka-50和米里Mi-28直升機,雖然新成立的人民解放軍地面部隊可能成為這些直升機的第一個海外客戶,但兩項軍售請求都被克里姆林宮否決。這促使人民解放軍地面部隊高級軍官下決心大力發展本土攻擊和偵察直升機。

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已經部署有一架武裝直升機,它是在哈爾濱中型運輸直升機Z-9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Z-9是獲得歐洲直升機公司A5365「海豚」許可生產的。20世紀90年代,大約200架Z-9非武裝直升機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地面部隊服役。該型飛機據說可以搭載反坦克導彈、導彈掛架以及相關的瞄準感測器。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外國製造商沒有向中國提供任何的直升機設備。

Z-9B大約有70%的組件是中國製造,其餘由法國提供。然而,後者提供的是技術最複雜的組件,比如直升機的航空電子設備和發動機等。中國也曾努力減少法國設備在Z-9中的分量。到Z-9A-100型開始飛行測試時,只有9%的發動機部件和18%的機身和系統組件來自歐洲直升機公司。

俄羅斯的新卡莫夫Ka-50

Z- 9A-100之後被選為偵察和攻擊直升機批量生產的基準模型。第一款改進型的Z- 9A-100是Z-9C,主要用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的海上巡邏和支援行動。緊隨其後的是Z-9W,它是為解放軍地面部隊執行偵查任務和提供直接火力支援設計的。

哈爾濱中型運輸直升機Z-9

Z-9W的武器主要是中國國產的HJ-8反坦克導彈,據說是未經許可生產的俄羅斯AT-3"薩格」光學跟蹤線導反坦克導彈,中國人整合併改進了該導彈的武器結構、制導系統和彈頭效能。HJ-8B射程較遠,是Z-9W直升機的最佳武器選擇。 該直升機可以搭載的武器還有國產吊艙式57毫米和90毫米非制導機載折翼火箭(前者是蘇聯時代的S-S火箭複製品),以及7.62毫米、12.7毫米和23毫米口徑炮吊艙。

在原型機完成首航的兩年後,第一批Z-9W於1989年在軍事演習中首次亮相。經過詳盡的武器驗收試驗後,該直升機又於1993年正式服役解放軍>航空部隊PLAGFAF。從那以後,Z-9W的生產進展一直很順利。據報道,哈爾濱飛機製造廠共生產了約50架此型號直升機。

1999年,哈爾濱飛機製造廠開始生產更先進的晝夜全天候Z-9WA直升機。它和Z-9W的區別是:Z-9WA裝配了用於武器制導和飛行導航的前視紅外球形炮塔。HJ-8B導彈則被更現代的HJ-8E取代,HJ-8E具備了熱成像、晝夜全天候導航能力,射程則增加到了3.7英里(6公里)。

該導彈的彈頭也得到升級,可以穿透現代坦克的爆炸反應裝甲。新型反坦克導彈,比如 HJ-10(有時也指ADK-10)也獲得准許在該直升機上使用。中國自主研發的這種導彈武器在功能上類似於美國的AGM-114地獄火導彈,也屬紅外、激光和電視制導導彈。為了自衛,Z-9WA也被准許搭載射程達6公里的TY-90紅外-導引反直升機導彈。TY-90是目前唯一專門為空戰直升機開發的空空導彈。

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在一架自主生產的武裝直升機上試驗並經過中國國防工業部門升級後,第一架Z-9WA原型機於2000年開始飛行測試。現存的大部分Z-9W配備的也是與Z-9WA一樣先進的系統。中國也在考慮進一步改進Z-9WA,包括目前仍在研發的飛行員頭盔目標提示系統。

哈爾濱全天候Z-9WA直升機

2010年,四架出口型Z-9WE被賣給肯亞軍隊,中國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首個第一。這些直升機首次參加戰鬥任務是在2012年,它們被部署到鄰國索馬利亞南部,在為期6個月的部署期間,Z-9WE主要用於在被青年黨伊斯蘭恐怖分子佔領的區域執行地面部隊支援和武裝巡邏任務。

昌河飛機工業公司(CAIC)製造的升級版Z-11

到20世紀90年代,SA342直升機已顯過時,PLAGFAF選擇了昌河飛機工業公司(CAIC)製造的升級版Z-11作為替代。Z-11是在AS350「松鼠」直升機的基礎上研發的,該項目開始於1989年,其項目負責人吳希明隨後成為WZ-10攻擊直升機和WZ-19戰場偵察直升機的總設計師。Z-11的飛行測試於2000年10月完成,不久之後,改進型CZ-11W戰場監視、偵察和輕型攻擊機的研發工作也隨之展開。

CZ-11W的研發共歷時三年,可攜帶多達四枚的HJ-8反坦克導彈,該直升機也在頂部配備了前視紅外雷達球狀炮塔。作為對老化的SA342直升機的替代,PLAGFAF迄今仍在採購CZ-11W,目前配備的數量不到24架。Z-9WA據說是一款更加靈活且功能更加強大的武裝偵察機。不過與體積更大的Z-9WA相比,CZ-11W的優良性能更具競爭優勢。這意味著CAIC生產的飛機更加適合在山區作業。

在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中與科威特、伊拉克南部的伊拉克坦克和裝甲車的較量中,盟軍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美國>AH-1「眼鏡蛇」和美國軍隊AH- 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成為聯軍地面進攻的先鋒。這促使中國開始研發專用武裝直升機。

擅長借鑒外國製造商設計經驗的中國政府曾設法說服海外製造商與第602和第608研究所合作,開發民用6噸級國產中型直升機(CHM)。在這個過程中,歐洲直升機公司(提供了與轉子安裝和設計有關的諮詢)、普惠加拿大公司(提供PT6C渦輪軸發動機)和奧古斯塔·韋斯特蘭(提供傳輸系統)提供了所有的重大技術支持。

很快,CHM項目被證明只是一個託詞,因為同時期開展這項工作的還有中國的武裝直升機團隊。鑒於長期以來存在的武器禁運政策,中國被迫進行這樣的秘密活動。研發工作開展四年後,1998年第602研究所指出:武裝直升機項目應該比CHM項目優先發展。正是基於這一點,該新型直升機第一次被命名為(武直)WZ-10。

美國>AH-1「眼鏡蛇」

在2000年向俄羅斯購買Ka-50直升機交易失敗後,WZ-10的研發工作顯得更為重要。它的發展一直被嚴格保密,甚至比同一時期的成都J-10戰鬥機還要保密,WZ-10計劃被稱為中國的特殊武器項目。

美國軍隊AH- 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

第602研究所被公開指定為該直升機項目的研發單位,這樣做是為了向外界表明,該直升機是中國自主生產的。實際上,早在1995年,卡莫夫設計局就與中國政府秘密簽署合同,一起研發WZ-lO。

確實,俄羅斯公司在制定飛機的基本規範-如重量、載荷能力和速度-問題上完全不受約束。最終,雖然原型機裝配、飛行測試和進一步的研發是在中國進行的,但WZ-10卻是一項不折不扣的卡莫夫設計。這已經得到證實,令人驚訝的是,卡莫夫首席設計師謝爾蓋在2013年的直升機博覽會上曾公開表示,WZ-10是俄中合作項目,即外界所知的「941工程」。

2012年,聯合技術公司的子公司普惠加拿大和漢勝被美國司法部罰款7500萬美元,因為他們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對華武器禁運現狀-包括提供發動機控制軟體和輔助WZ-10研發。但中國國防部堅決否認這一指控。據媒體報道,普惠加拿大已同意幫助中國製造其國內第一架軍用攻擊直升機,以換取為中國民用飛機提供發動機的豐厚利潤。

雖然飛機的生產任務在2000年被轉移到總公司,但CAIC的哈爾濱工廠卻是最初被指定生產WZ-10的單位。第一架WZ-10原型機於第二年建造完成,並與2003年4月完成處女航。WZ-10原型機共生產了六架,而WZ-10的組件也在Mi-171和Z-8平台上測試過。

在全面測試過程中,根據飛行試驗結果,設計人員對直升機做了大幅修改。例如,最初出現在前兩架原型機上的流線型機身面板,最終被低雷達截面(RCS)的扁平面板取而代之。

中國武直10武裝直升機

此外,發動機支架和排氣布局也被重新設計,感測器也被升級後的系統取代。第一批預生產的12架直升機於2009年在北京附近的一個空軍基地被拍,據信有多達74架的WZ-10正在PLAGFAF一線服役。

WZ-10正在PLAGFAF一線服役

雖然WZ-10據說是一款完全自主的直升機,但在其早期測試階段,試驗方案依靠的卻是中國複製的法國透博梅卡-馬基拉引擎。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渦軸9引擎當時仍在研發中。儘管WZ-10適配性測試中使用的引擎不是最優的(共有5個引擎,用於WZ-10的性能居第四),但渦軸9的組件最終還是實現了完全自主生產。

然而,西方觀察家稱,中國的渦輪軸發動機只是用於大多數米里和卡莫夫多用途和攻擊直升機的俄羅斯克里莫夫TV3-117的複製品。

與後者引擎不同的是,WZ-10的渦軸9安裝在了直升機的變速箱尾部,而TV3-117的布局則無法做到這一點。WZ-10的設計師之所以選擇這台發動機,是因為這種布局的直升機與這台發動機搭配可以減少振動,並且可以簡化主齒輪箱結構。俄羅斯和中國引擎的另一個重要區別是,TV3-11發動時要依賴輔助動力,而WZ-10配置的則是內置電機起動器。

WZ-10直升機的乘員艙布局採用了典型的現代攻擊直升機的階梯縱列艙。與」阿帕奇」或米-24不同的是,WZ-10的飛行員在前駕駛艙,武器控制官坐在他身後-與歐直「虎式」直升機和川崎OH-1的布局相同。據信,除了目前在役的WZ-10外,之後生產的此型號直升機兩個座艙都將完全實現夜視功能。

作為中國直升機的首個第一,WZ-10據說已經配備了通過手不離桿總距桿與變距桿(HOCAS)按鈕實現的電傳飛控系統。然而,根據一些上傳到互聯網的駕駛艙剪輯視頻,WZ-1O似乎採用的是傳統的控制系統-與作為備份的HOCAS系統一起開發。在其他一些圖片中可以看到:WZ-10飛行員和武器控制官的頭盔採用了類似於 「阿帕奇」長弓直升機飛行員使用的霍尼韋爾綜合頭盔顯示器視覺系統(IHADSS)。

米-24

WZ-10的駕駛艙都配備有兩個大的液晶多功能顯示器,前座艙還配有平視顯示器。WZ-10是中國配備了飛行管理系統的第一批直升機,這大大方便了飛行員的任務規劃和彙報工作。

WZ-10

WZ-10的兩個座艙都是由聚碳酸酯材料製成,底部和兩側都有複合裝甲保護。艙蓋則配有38毫米厚的防彈玻璃,使其能夠承受從50mm口徑機槍發射子彈的直接衝擊。WZ-10的機身主要由鋁合金製成,其中複合材料佔30%左右。據報道,該直升機塗有可吸收雷達波的偽裝材料,其雷達反射截面也得以降低、飛機電磁特性也有所削弱,但WZ-10仍算不上「隱形飛機」。

駕駛座艙之後是主減速器,其動力來自兩個短艙安裝的渦軸9渦輪軸發動機。發動機入口有鐵絲網保護,以防外物進入造成損傷。在WZ-10的早期發展階段,直升機的主旋翼由CAIC副總工程師李萌領導的團隊設計。直升機旋翼由五個95KT型複合材料槳葉組成,這也是CAIC WZ-10直升機的10項關鍵技術之一。WZ-10的阻尼系統設計靈感來自安裝在AS350直升機上的球狀旋翼轂系統。

由於早期的Z-9直升機布局取得了成功,WZ-10最初也考慮過尾旋翼配置。然而,尾旋翼布局有更大的動力需求,加之飛機的重量和高度設計問題和維護成本問題,「尾旋翼」計劃最終被類似於AH-64的傳統四葉交叉形尾槳取代。這種簡單的布局有助於降低噪音。除此之外,主尾旋翼葉片還可承受12.7毫米子彈的直接衝擊。

中國稱,WZ-10的航空電子設備套件比俄羅斯的攻擊直升機更先進。這些設備套件包括完全固態和數字化的YH毫米波火控雷達,該火控雷達還可與直升機電子戰系統的其他子系統集成,如雷達告警接收器、激光警戒接收機、電子支援設備和電子對抗裝置。

WZ-10的主火力控制系統(FCS)屬光電型,其研發過程受到了法國和以色列系統的影響。然而,FCS使用的軟體卻是完全自主的。火控系統主要依賴日間彩色電視攝像機、夜視攝像機和紅外成像攝像機等設備,除此之外,飛機的傳統機腹前視紅外搜索轉塔中還裝有激光指示器/照明器和測距儀。FCS可以通過頭盔控制。WZ-10原型機也配備了類似於AH-64D的現代化目標/飛行員夜視感測器系統,不過,目前在役的WZ-10都未裝該設備。

Z-9直升機

得益於其模塊化設計和GJV289A的標準數據匯流排體系結構(中國版的MIL-STD-1553B),WZ-10還可以配裝源自羅斯和西方的各式武器。其中,內部武器系統包括安裝在直升機機頭下方的自動炮。

WZ-10直升機的短翼各有兩個掛載點,均可單獨攜帶多達四枚的反坦克導彈。這些導彈包括中國自主生產的HJ-8、HJ-9和HJ-10「紅箭」 導彈。 不過,儘管「紅箭」具備反直升機能力,但WZ-10使用的空空導彈主要還是TY-90。WZ-10也可以配備尺寸在20mm到30mm之間的各種機載折翼火箭。較小口徑的火箭均為吊艙式,而130毫米的武器則被單獨裝在掛載點上。

WZ-10的飛機短翼也可搭載重500公斤的自由降落式炸彈,並可搭載7.62毫米、12.7毫米和23毫米炮吊艙。

在WZ-10研發的同時,第602研究所的吳希明開始了將Z-9改裝成WZ-19偵察和攻擊直升機的工作。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原因是:WZ-10的造價太高-每架大約2700萬美元,它是迄今為止中國製造的最昂貴的直升機。為此,中國國防部開始在Z-9基礎上研製低成本的小型武裝直升機。

不同於為PLAGFAF專門設計的WZ-10,WZ-19還將列裝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空軍和負責邊境安全公安部。經過一系列的設計更改和分析,WZ-19的最終布局於2004年敲定。據說,這一決定是在對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的聯軍直升機戰鬥經驗做詳細評估後做出的。

通過分析西方軍隊在這些國家使用的戰術, PLAGFAF指出:將發展可與WZ-10聯合作戰或可獨立在低強度衝突中作戰的偵察直升機。事實上,這正是法國EC665虎式直升機和SA342M「小羚羊」或AH-64D長弓」阿帕奇」和OH-58D「基奧瓦勇士」直升機在阿富汗「獵殺小隊」行動中採用的戰術。為海軍和邊境巡邏任務開發的WZ-19偵察和攻擊版直升機隨後也入列服役。

2005年,第一張WZ-19直升機的照片在互聯網上出現, 照片上的WZ-19停在哈爾濱飛機製造中心的辦公樓前。此時的飛機模型主旋翼上方出現了模擬雷達桅杆。而一年之後出現在互聯網上的第二張照片,則展示了修改後的水平尾瓣設計。到WZ-19原型機2010年5月首飛時,該直升機才最終定型。

AH-64D長弓」阿帕奇」

儘管中國媒體通常都會報道飛機的相關進展,但奇怪的是,官方從未將此予以公告。不幸的是,這架原型機在同年9月18日墜毀(最近的一次事故發生在2014年3月4日:一架PLAGFAF WZ-10在陝西省中部墜毀)。

WZ-19

通過對這些飛機進行研究可以發現:WZ-19使用了Z-9的動力系統,其中包括一對法國阿赫耶lCl型渦輪軸發動機。不過,也有新聞報道指出,中國版的阿赫耶WZ-8C發動機也裝在了該直升機上。摒棄了傳統Z-9前機身部分設計後,吳希明和他的團隊採用了大多數現代戰場直升機的階梯狀座艙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陸軍事-前沿 的精彩文章:

揭秘中國最特殊女兵,為何要長得又高又漂亮?

TAG:西陸軍事-前沿 |

您可能感興趣

外媒稱 2019年三星將會在A系列機型上搭載屏幕指紋技術
殲8戰機神秘型號比殲20還晚公開!空軍至今沒有替代機型
出現BUG,手機變板磚,3款小米重磅機型停止安卓8.0內測
中國一款世界頂尖艦載機亮相 美軍同類機型曾「擊落」F22
旗艦地位難撼動,最強驍龍835機型
震撼!傳殲31戰機轉正:一舉中標艦載機等四個機型項目
雙十一「撞上」中國空軍69歲生日,殲-20攜各種明星機型低飛向祖國獻禮
F-117隱身戰鬥機退役卻不停飛,異種機型空中追逐,閃現死亡峽谷
波音737MAX-8停飛!坐飛機選這5種機型更安全
波音737MAX機型被多國宣布停飛,空難時為何不能跳傘求生?
升級版機型真機上手!4900電池+大屏幕+710晶元,定位低端市場
殲20B將成為航母艦載機?楊偉首次證實殲20系列機型的存在!
境外媒體:中國或將FC-31隱身戰機作為殲-15艦載機的替代機型
美聯邦航空局:波音將對737MAX機型進行軟體升級
小米旗艦MIX2S發布在即,盤點目前其主流機型的生存現狀
各機型全露面 殲10戰鬥機首飛20周年紀念
三星摺疊屏手機型號確認!11月7日有望登場
殲20與殲6同框出現,或殲20控制無人機「蜂群作戰」測試機型
新加坡宣布將停飛波音737 MAX機型
一款高端旗艦機型,搭載驍龍845處理器,擁有側屏感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