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里,二師兄的「八戒」到底是哪八條戒律?
《西遊記》里,二師兄豬八戒無疑是主角之一,他時而偷懶、時而機智,基本上是整個取經團隊中出力最少、收穫卻最大的人。
不過,在二師兄剛加入取經團隊的時候,唐僧除了給他起法號「悟能」之外,還給他起了個別號「八戒」,並且,自始至終,大傢伙兒熟悉的都是「八戒」,而法號「悟能」卻被淡化了。
那麼,這「八戒」到底是哪八條戒律呢?
獃子,哪裡去
事實上,所謂「八戒」並不是佛教徒需要恪守的八條戒律,而是民俗信仰中的八種飲食禁忌。
「八戒」的別號,出自《西遊記》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經」,原文是這樣說的:
悟能道:「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既是不吃五葷三厭,我再與你起個別名,喚為八戒。」
看到了吧?所謂「八戒」,其實是「五葷」加「三厭」,統共八樣東西都不能吃(戒),合在一起,就叫「八戒」。
本土化的五葷(辛)
那麼,這五葷三厭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先來看五葷:
1.大蒜
2.小蒜
3.興渠
4.慈蒜
5.茖蔥
其中,興渠是古印度特有的食物,在漢地有把芸薹當作興渠的,其實是誤解。
再來看三厭:
1.大雁
2.狗肉
3.烏龜
所有這八種東西,今後都與二師兄寬大的食腸無緣了。
二師兄,你瘦了
那麼,為什麼二師兄不能再吃五葷三厭呢?
先看五葷。五葷者,都不是肉,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帶有強烈的刺激性。說得再俗一點,都有「壯陽」的作用。所以,一旦食用,就會激發荷爾蒙的分泌,使人慾火旺盛,無法專一修行。
再看三厭。傳統的說法中,大雁有夫婦之情(「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寫的就是一對大雁夫婦殉情之事),狗有護主之義(所謂「打狗看主人」)。而道教說烏龜有君臣忠敬之心——當然這說法是靠不住的,更可能的是,道教講長生,烏龜是長壽的象徵,故此不食烏龜肉。
所以,二師兄一人要守「八戒」,相當於把佛教的、道教的禁忌都佔了,佛教、道教規定不能吃的東西,二師兄全部都不能吃了。
雁有夫妻之情
不過,說來也怪,「五葷」是佛教所禁忌的,「三厭」卻是道教所禁忌的,《西遊記》里二師兄明明是跟著佛教這邊混的,為什麼還要去遵守道教的規定,不食用「三厭」呢?
說起這點,就要提一個概念:三教合流。
在唐宋以前,儒釋道三家雖然也有相互借鑒,但基本上是自己玩自己的,不存在哥仨好的局面。但是,宋代以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三教合流是大勢所趨,三教合流了,社會才能穩定發展。
於是乎,一代一代的文人學者,為了「三教合流」的目標而努力。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朱熹——朱熹老先生,雖然歷朝歷代沒少被黑,但人家對於三教合流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他所創立的「理學」思想體系,就是三教合流的典範。
在民間,從上層文人學者那裡取用一部分自己能用的東西,也逐步完成了三教合流的過程。
八戒,休得胡言
吳承恩的《西遊記》,雖然是佛教為主線的小說,但其中包含了儒釋道三家的經典內容,比如一個「八戒」的名號,就是佛家與道家合而為一的產物。
只不過,吳承恩這麼玩兒,真的是苦了二師兄,人家招誰惹誰了,不僅要守佛教的戒律,連道教的戒律也要一起守了,真是罪過啊!
吳承恩:讓你八戒就得八戒
原創不易,請多多支持!
點擊展開全文


TAG:依他起 |
※在西遊記中為什麼白龍馬不是二師兄,而是豬八戒呢?
※《西遊記》中的二師兄豬八戒那不為人知的一面,曾殺死自己的兄弟姐妹!
※西遊記中,小白龍入門比豬八戒和沙僧早,為何不是二師兄?
※《西遊記》的大BUG:唐僧給二師兄賜名八戒,自己卻常常破戒!
※西遊記的真相:原著里為何二師兄豬八戒是挑擔的
※《西遊記》孫悟空和豬八戒合作最默契的一次,這才是師兄弟
※西遊記中最神秘的女人,一生傾心豬八戒,還給二師兄一座「豪宅」
※八戒是真的天蓬轉世嗎?為什麼沒人敢揭二師兄老底?
※西遊新視界1:八戒竟不是二師兄!這20多年二師兄是白叫了。罪過,罪過
※《西遊記》師徒四人相聚新電影,大師兄老了,豬八戒瘦了,沙僧依然帶著佛珠
※沙僧怎麼稱呼豬八戒?不是二師兄,而是這兩種叫法!
※小白龍是唐僧第二個收服的,為何二師兄卻是豬八戒?原來是這麼回事,且聽分析道來!
※豬八戒叫悟空「猴哥」,為何沙僧叫「大師兄」?這一點太關鍵
※港版《西遊記》劇照:色眯眯的大師兄,八戒你是不是很幸福
※《西遊記》中小白龍比豬八戒沙僧先入門,卻要叫他們師兄?孫悟空一眼看破真相
※斗羅大陸:誰還記得三師兄擂台一串三?這還是那個猥瑣的徐三石嗎
※李天飛解密為何豬八戒不是二師兄?
※豬八戒,取經路上二師兄,大智若愚的凈壇使者
※西遊記中豬八戒的授藝恩師是誰?可能和陸壓道人是師兄弟!
※《三生三世》十六師兄和胭脂在一起了,看到照片後,網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