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引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老年病人2 3 cm 腎結石的療效
歡迎關注《實用老年醫學》雜誌
導讀
泌尿繫結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而老年腎結石病人在臨床上也不少見。老年病人身體條件較年輕病人差,手術耐受能力也較差,容易出現病情變化,因此,手術需要講究安全性及有效性。
可吸引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老年病人2~3 cm 腎結石的療效
姚磊宋樂明劉泰榮陳華劉生鋒
341000 江西省贛州市,贛州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
[中圖分類號]R 691.4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9198.2017.02.020
泌尿繫結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見的疾病,而老年腎結石病人在臨床上也不少見。老年病人身體條件較年輕病人差,手術耐受能力也較差,容易出現病情變化,因此,手術需要講究安全性及有效性[1]。我科將自主研發的輸尿管軟鏡鞘應用於>60 歲的老年病人行可吸引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治療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 年6 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老年腎結石病人進行研究。病例納入標準:(1)年齡>60 歲;(2)經泌尿系統CT或靜脈腎盂造影明確診斷,結石直徑介於2~3 cm 之間;(3)腎功能良好,具有手術價值。排除標準:病人合併有凝血功能障礙或者有嚴重心肺疾病而不宜手術。共67 例符合要求的病人納入此次研究,其中38 例行可吸引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為觀察組,28例接受微造瘺經皮腎鏡取石術為對照組。觀察組男24例,女14例,年齡60~77 歲,平均(68.4±8.3)歲;對照組男16 例,女12例,年齡61~76 歲,平均(68.6±7.3)歲;2 組病人的年齡、性別等基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觀察組病人術前2 周左右留置雙J管被動擴張輸尿管,2組病人術前均行尿培養及抗生素治療。
1.2手術方法觀察組:全身麻醉下,取完全側卧位,先拔出留置雙J管,再用F8.0/9.8 輸尿管硬鏡逆行至腎盂,留置導絲後退鏡。然後沿導絲放置自主研發的14F 輸尿管軟鏡吸引取石鞘(圖1),推入深度與之前硬鏡進鏡深度相一致,退出內芯和導絲,沿軟鏡鞘置入F 7.5 Storz輸尿管軟鏡。觀察鏡鞘位置良好,無輸尿管、腎盂穿孔等損傷後,觀察腎臟集合系統形態,尋找結石位置,然後連接鈥激光碎石機,置入200 μm 光纖碎石,碎石功率<20 W(0.6~1.0 J/10~20 Hz)。術中使用自動控制腎盂內壓的灌注水泵,灌注流量為80~100 ml/min。碎石過程中負壓吸引功能可將<1 mm 的結石碎塊直接從輸尿管軟鏡鞘與輸尿管軟鏡體之間的間隙吸出。手術結束後退出輸尿管軟鏡和軟鏡鞘,常規留置雙J管4周。對照組:腰硬聯合麻醉下,先行截石位常規患側逆行留置輸尿管導管,外接生理鹽水致患側人工腎積水。改俯卧位,B超引導下穿刺擴張,建立碎石通道後行鈥激光碎石取石術,術畢同樣常規留置雙J 管4 周。
比較2 組病人的一期結石清除率,手術時間,術後住院天數及術後併發症發生率。
1.3統計學方法採用SPSS 13.0 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2 組比較採用成組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2 組比較採用X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組均順利完成手術。觀察組與對照組一期結石清除率、平均手術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後住院天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後併發症有發熱及術後疼痛,而對照組術後併發症則有發熱、疼痛及輸血,觀察組術後發熱及疼痛的併發症發生率明顯低於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腎結石作為泌尿外科發病率最高的疾病,其治療方法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有了日新月異的改變,而對於一些單純性腎結石的治療,已隨著輸尿管軟鏡的出現從「微創治療」轉變成為「無創治療」。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常被用於<2 cm 的上尿路結石的治療,而對於更大直徑的結石治療,尚存在爭議。
Hyams 等[2]研究顯示,使用輸尿管軟鏡治療120例2.0~3.2 cm 腎結石病人,其單次手術結石清除率為63.0%;但是二次手術後清除率可提高至98.0%,並認為隨著結石增大,碎石成功率明顯降低,多次手術可顯著提高碎石療效。Mariani 等[3]則報道使用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手術時間會較微造瘺經皮腎鏡取石術更長。年齡>60 歲老年病人,手術耐受能力相對較差,術後出現尿源性膿毒血症的風險也較大,故要求手術時間短。我科將自主研發的可吸引輸尿管軟鏡鞘用於老年病人,治療2~3 cm 腎結石,並與微造瘺經皮腎鏡吸引取石術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在手術時間及一期清石率上2 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我科使用自製輸尿管軟鏡鞘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其一期清石率可高達92.3%,遠高於國外文獻報道水平,而且手術時間也較國外文獻報道的更短[4],其原因考慮為在行可吸引碎石時,我們給予較平常更大流量的灌注,在保證腎盂內低壓的情況下有較好的手術視野,可以持續碎石。而可吸引碎石術,在碎石的同時可直接將小結石吸出,減少了碎石過程中「暴風雪」現象,這些都可以大大節約手術時間及提高清石率。在住院時間上,因微造瘺經皮腎鏡對腎臟有創傷,需要卧床休息,會增加住院周期;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則在術後第2天病人即可下床活動,住院周期短。同時,在術後併發症發生情況上,經皮腎鏡取石術併發症發生率明顯高於可吸引輸尿管軟鏡。有文獻報道,經皮腎鏡及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的併發症發生率與腎盂內壓力的高低呈明顯的正相關關係[1,5]。可吸引輸尿管軟鏡碎石術直接吸取腎盂內灌注液體,將腎盂內壓力控制在較安全的低壓水平,明顯降低了併發症的發生,術中無嚴重周圍器官損傷,術後小部分病人出現發熱及疼痛情況,給予對症治療後均治癒,而且無輸血病人。
由此可見,可吸引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與微造瘺經皮腎鏡取石術均可有效治療老年2~3 cm 腎結石的病人,而可吸引輸尿管軟鏡碎石術以其無創,可控制腎盂壓力及可吸引取石的優點相較於微造瘺經皮腎鏡取石術更安全,可顯著減輕病人身體負擔,縮短老年病人的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略
選自:《實用老年醫學》2017年2月第31卷第2期,系本平台首發,轉載請標明出處!


※國內最適合中老年人旅遊的地方大盤點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護理
※中老年人熱衷整形,專家提醒:要量力而行
※中老年冠心病病因及治療中藥匯總
※20年後的今天,第一批丁克夫妻步入中老年,他們現在後悔沒
TAG: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