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人帶還是父母帶,幼兒園老師竟一眼就能看出來?真相扎心了

老人帶還是父母帶,幼兒園老師竟一眼就能看出來?真相扎心了

年度大片《開學日》又要上演了,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的心情如何?

相信有一大批家長正感覺如釋重負,終於要把娃送回了學校(哈哈哈)。

而還有另一批家長此刻可能忐忑不安,一直惦記著孩子,這一批就是幼兒園新入園的家長。

入園不單是對家長的挑戰,更是對老師的挑戰。那一個哭就帶動整個班一起哭的場景,老師一手抱一個再拉一個到處哄的場景,真是想想都覺得不容易。

最近跟一個資深幼師朋友聊天,她告訴我同是新入園的孩子,表現可千差萬別。

尤其是父母帶的孩子跟老人帶的孩子,基本一眼就能看出來。

她告訴我,一般老人帶跟父母帶的孩子有兩點區別。

一是

規則意識

在幼兒園裡有一項內容叫區角活動,就是不同的區角有不同的玩具遊戲,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進入不同的區角進行活動。

孩子之間大部分的爭搶衝突就發生在區角活動期間。因此老師會對每個區角制定不同的規則,要求孩子遵守。比如排隊輪流玩,東西放原位等。

但有一些孩子總是不能很好地遵守規矩,玩具撒一地不收就跑,幾個區角來回串,常常跟其他小朋友搶玩具。

這些孩子往往都是老人帶的多。因為老人帶孩子通常都是重照顧輕教育,把孩子餵飽穿暖就夠了,孩子有什麼要求都滿足。所以老人帶出來的孩子都比較自我中心,不接受管教,規則意識較差。

幼兒園裡有非常多的玩具繪本,對小朋友來說很吸引。因此有些小朋友總是「無意識」地就把玩具帶回家。

朋友說,她帶過的班有一個孩子,特別喜歡「拿」東西,教室里的玩具、草坪里的小花甚至別的小朋友的畫筆,他都拿走。

後來跟孩子媽媽溝通,孩子媽媽說平常孩子都是奶奶帶,奶奶有個毛病特別愛貪小便宜,曾經帶著孩子把路邊插的彩旗順走好幾根......

因此在孩子眼裡,似乎都什麼東西都是可以隨便拿的。

二是

行為習慣

在幼兒園裡,學會自己上廁所是幼兒必備的一項能力。而大多新生在短時間內都能夠學會自己上廁所。

然後有個別孩子,要上廁所不報告老師,而是直接在操場上草地上甚至走廊上直接脫褲子就尿。

朋友說,只有老人帶的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她見過很多老人帶著孩子,哪怕就在家門口,孩子要尿尿,直接就在地上尿,似乎家裡的廁所只是個擺設。

孩子在幼兒園有四餐,除了早餐午餐還有兩頓課間餐,能滿足孩子一天的需要。

然而有的孩子怎麼也吃不夠,一天都吵鬧著要吃糖。到學校要吃糖,上課要吃糖,睡覺要吃糖,睡醒也要吃糖,甚至吃飯時間也要吃糖。

這些糖果大王背後有一批「糖果供應商」,一言不合就發糖。相信大家也猜到,「糖果供應商」們清一色都是老人。

不知道大家聽到這些「殘酷」真相後有何感想,反正蕉寶媽我如坐針毯,因為我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

當然,本文並非要批判所有老人都是孩子問題的罪魁禍首,老人帶出教養性格都很好的孩子也大有人在。

只是時代使然,上一輩的老人大多沒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在育兒知識上有很大的缺失,有一些缺陷在所難免。

因此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家裡也有一個類似上文的老人,能溝通的堅持原則去溝通,不能溝通的還是排除萬難自己帶吧!

——END——

專欄簡介:蕉寶媽,畢業於南方醫科大學應用心理系。兒童沙盤治療師、二級心理諮詢師。崇尚「愛和自由」,喜歡科普和深度思考的學院派媽媽。育有兩歲女兒——古靈精怪、思想老成略帶奸詐的小蕉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優親子 的精彩文章:

TAG:沙優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