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技術打破美潛艇優勢;俄軍在敘利亞損兵折將……

中國技術打破美潛艇優勢;俄軍在敘利亞損兵折將……

近日,俄媒稱中國突破最強水下探測技術,或將終結美國水下作戰優勢的報道在網上引起熱議,另外,駐澳部隊首次依法履行職責協助澳門救災的行動也引發廣泛關注。下面就讓我們回顧一下近幾天不容錯過的軍情。

中國反潛技術或終結美水下優勢

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中國研製出超靈敏磁力感測器技術的消息令西方極為不安。文章稱,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或將打造類似美國的水下反潛網路,但基於不同的物理原理。這將掀起潛艇革命,因為一旦中國的水下偵測網路建成,一切潛艇降噪努力均喪失意義。英美無線電技術專家認為,這一發明或令北約潛艇在與中國交戰時蒙受巨大損失,因為對中國而言,發現美國海軍靜音潛艇已不再是難題

對於水下戰場的爭奪,是自冷戰以來各大國始終關注的話題。特別是構建能夠發現和追蹤敵方潛艇的水下反潛網路,在水下作戰體系中,具有與潛艇性能同等重要的地位。

美海軍「海上獵人」追蹤潛艇想像圖

冷戰時期,以美國為核心的北約組織海上力量,即在鄰近蘇聯核潛艇活動區域的北海和地中海鋪設全面覆蓋的反潛偵測網路。這一網路的存在,使得蘇聯海軍的戰略核潛艇和攻擊核潛艇在預定作戰海域變得寸步難行,從而直接終結了蘇聯核潛艇的數量及隱蔽性優勢,甚至在1980年代中後期成為抵消蘇聯第2次核打擊力量的重要技術手段。

反觀我國所面臨的水下戰場競爭態勢,儘管我國有著遼闊的近海區域,可以供潛艇自由出入,並且有條件構建自主的水下偵測網路,但由於我國在潛艇預警、偵測技術上的相對落後,以及水下作戰思想的不完善,使得我國長期以來還不具備應對美、日、韓等周邊國家潛艇威脅的技術能力,從而對我國水下力量乃至潛射核力量都構成巨大威脅。

如今,中國研製出超靈敏磁力感測器技術,並在未來將這一技術運用於水下偵測網路,不但將縮小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水下作戰能力差距,甚至可能在技術上實現「彎道超車」,抵消美日等國新一代潛艇的隱蔽性優勢。這將大大提升中國的水下作戰能力。

資料圖片:網路上流傳的中國海軍反潛機

此外,如果能在南海海域應用新技術構建水下偵測網路,將顯著增強我國新一代戰略核潛艇向更廣闊大洋實施機動部署的能力,並在未來大大提升我國的戰略核威懾力。

駐澳部隊參與救災依法履行職責

近日,澳門遭遇53年來最強颱風「天鴿」正面襲擊,半島北區的沿海老街受災嚴重。截至目前,風災共造成10人死亡、244人受傷,有保險業界人士估計,全澳經濟損失或達50億澳門元以上。應澳門特區政府請求,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駐澳部隊於8月25日出動官兵約千人,協助特區政府及市民一起參加災後重建和恢復秩序工作。經過連續3天3夜的奮鬥,駐澳部隊圓滿完成協助澳門救災的艱巨任務。

此次解放軍駐澳部隊參與澳門災後救援,是嚴格按照《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駐軍法》規定,應澳門特區政府請求,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依法協助澳門特區政府救助災害。這也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駐軍首次參與澳門特區救災工作。

解放軍參與搶險救災,其實是中國內地每年都會出現的常見行動。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在嚴格執行「一國兩制」政策的港澳地區,卻是「開天闢地頭一回」

GIF/1524K

GIF/1078K

GIF/1484K

澳門市民用手機拍攝的解放軍救災畫面。

在此前,解放軍駐港部隊和駐澳部隊雖然每年都舉行大量的軍營開放和軍民互動活動,但由於特區駐軍的特殊性以及維護解放軍形象的需要,特區駐軍都會嚴格執行封閉管理,從而使得港澳民眾與當地駐軍處於相對隔絕的狀態,其對於解放軍力量、作用的了解自然也就不甚直觀。而此番駐澳部隊參與救災,不僅獲得澳門民眾廣泛支持和讚譽,展現了人民軍隊的力量與擔當,同時也對駐軍實施緊急部署和行動的能力進行了初步檢驗。

根據目前官方發布的消息,此次參與救災行動,是按照遵守相關法規議程、特區政府請求、中央政府批准和中央軍委命令這4個步驟執行的。上述嚴格的駐軍出動程序,體現了此次駐澳部隊履行職責的合法性,也反映了這次駐軍出動「師出有名」。而在筆者看來,這一點尤為重要。

8月3日,小朋友與駐澳門部隊女兵合影。

眾所周知,近年來,港澳地區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特區的團結穩定。儘管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基本法》和《駐軍法》都對於中央政府「負責特別行政區防務」,以及駐軍在必要時可參與「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有著明確規定,但迄今為止,上述原則還只停留在法理層面的表述和認同上,卻從未付諸實踐。

此次駐澳部隊參與救災的行動,儘管其參與的行動議題並不那麼引人注目,卻是特區駐軍首次將《基本法》和《駐軍法》的法理規定轉化成現實行動,這無疑為駐軍更多地依照相關法規參與特區事務開闢了道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港澳駐軍將為維護特區的繁榮穩定和社會安定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俄軍在敘損兵折將凸顯困境與無奈

俄媒報道稱,自俄軍參與敘利亞戰事以來,已陸續有多名俄軍官兵陣亡。而在俄官方確認的烈士名單中,包括兩位旅長、四位營長在內的上尉以上軍官竟超過三分之一。儘管這一數字背後所反映的俄軍英勇頑強、身先士卒的精神被外界所稱道,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來,這一現象恐怕更多的是折射出當下俄軍面臨的困境與無奈。

分析俄軍在敘傷亡為何多系軍官,筆者認為這主要與駐敘俄軍的兵力構成緊密相關。眾所周知,派駐敘利亞的俄軍部多為空天軍作戰部隊、技術保障分隊、特種作戰分隊和軍事顧問團。由於這幾類部隊對於指揮和技術專業性要求較高,多由基幹軍官與合同制士官構成,加之其執行的又多是親臨火線的作戰任務,軍官傷亡比重自然會比較高。

在敘利亞作戰時負重傷的彼得·米留金上校

除兵力構成影響傷亡比例外,俄國媒體此前反覆宣揚的「身先士卒」的確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不過,若追溯俄軍軍官親臨前線的真實緣由,恐怕還是敘政府軍的無能。此前有關兩名俄軍特種部隊軍官在敘陣亡的報道即顯示,當俄軍顧問隨敘政府軍進入交戰時,由於極端組織武裝進攻勢頭過於猛烈,敘政府軍竟然拋下俄軍顧問兀自逃跑,直接造成兩名俄軍軍官陣亡。面對戰鬥力如此不可靠的「豬隊友」,俄軍軍官們不得不冒著被拋棄和陣亡的危險親自上陣。

此外,俄軍軍官尤其是高級將領素來有親臨一線的傳統,其實也反映出俄軍指揮系統和戰鬥指揮機制尚處於較為落後的狀態。在現代軍隊的指揮運行中,只有在通信系統不完善、戰場情況感知能力有限、情報匱乏,以及基層部隊自主作戰能力較差的情況下,對於指揮員靠前部署的需求才會增大。顯然,俄軍目前的指揮機制仍未擺脫冷戰時期蘇軍舊體制的窠臼,這才需要作戰指揮官不斷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資料圖片:2016年12月21日,一名俄羅斯士兵在敘利亞阿勒頗國際機場。

同時,筆者認為,俄軍將骨幹精銳力量派往敘利亞,也凸顯了俄軍人力資源嚴重匱乏,「可用之兵」捉襟見肘的困境。此前即有英媒報道稱,多年來,俄軍一直處於實際服役人數遠少於編製人員的狀態,崗位空缺多達十餘萬,而需要長期培養和多年曆練方能鍛造出的基幹軍官更是匱乏。敘利亞戰場的高技術兵器繁多,戰場環境複雜。俄軍為提高在敘作戰效率,展現俄軍實力,不得不把精兵強將盡數調往戰場。

由此看來,儘管俄羅斯在敘利亞屬於有限參與,尚不至於將這批寶貴的軍官和老兵損耗殆盡,但在新生力量難以為繼的情況下,俄軍人力資源匱乏的問題恐怕會更加嚴重。

贏自己 無止境 。

宜信普惠 精彩每一個中國夢!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港媒:中國交建海外訂單逾200個 涉合同額370億美元
中國會陷入日本「失去的十年」嗎?
中美在這項無人機技術上展開角逐 英媒:中國更有優勢
美國對華鷹派將領要轉任駐澳大使?外媒:強勢人物或向北京發出強硬信號
日本年年卯足勁演練「奪回釣魚島」,然而真相是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