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普?針灸︱心慌慌?針灸治療效果不錯哦

科普?針灸︱心慌慌?針灸治療效果不錯哦

作者介紹:朱毅,醫學博士,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主治醫師

心悸又名驚悸、怔忡,以心中悸動、心跳數疾、胸悶心慌為主症,有些也常伴有善驚易恐等情志癥狀。西醫學中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肺原性心臟病、神經官能症、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都可以出現心悸的癥狀。更值得注意的是現代很多年輕患者因工作壓力大或者沉溺於玩電腦、手機而經常熬夜、抵抗力下降、感冒後並發心肌炎等也很容易出現心悸。

古代文獻中,心悸病症的相關病名很多,出現最多的是「驚悸」和「怔忡」,其他的還有「心悸」、「悸」、「驚」、「心怔」「心跳」等等。說文解字釋「悸」為心動也,《內經》尚無心悸的病名,「心悸」與「悸」最早見於《傷寒論》及《金匱要略》,類似的描述還有「心中悸」、「心動悸」、「心下悸」等。

根據中醫學對心悸病因病機的認識,通常把它辨證分為

氣虛心悸(常見心悸短氣、舌苔薄白脈細數等)

血虛心悸(常見心悸伴有面色少華、舌紅脈細數等)

痰火心悸(常見心悸伴有煩躁不寧、頭暈、口苦,伴有咳嗽咯痰或不伴有咳嗽咯痰、大便不爽、舌苔黃膩脈滑數等)

血淤心悸(常見心悸伴有唇舌紫紺、脈象細澀結代等)

但事實上臨床上常常看到的是上述幾個辨證分型的癥狀夾雜著出現,因此治療時宜隨症應變。

針灸治療心悸以內關、心俞、巨闕為主穴。

1. 內關

定位:屬於手厥陰心包經,位於腕橫紋上2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取穴。

《四總穴歌》:心胸內關應。

《攔江賦》:心胸之病內關擔。

《針灸大全》以內關配合不同的穴位組合,治療不同情況的驚悸。

2. 心俞

定位: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位於第5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心俞,是心臟的背俞穴。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背俞穴可治療相應臟腑的病症。臨床經驗提示,有效地刺激心俞穴對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症都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3. 巨闕

定位:屬於任脈,位於肚臍上6寸。

巨闕,是心臟的募穴。募穴是臟腑經氣結聚於胸腹部的穴位。

滑柏仁《難經本義》說:「陰陽經絡,氣相交貫,臟腑腹背,氣相通應」,說明臟腑之氣和俞募穴是互相貫通的。所以,募穴常常與背俞穴配合使用,即所謂「俞募配穴」。心臟的背俞穴心俞和心臟的募穴巨闕配合應用能調整心臟的氣血,對心悸等心臟疾患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針灸資生經》云:「巨闕、心俞,療心煩」。

內關、心俞、巨闕可作為治療心悸的主選穴位,依據不同的癥狀可配合不同的取穴和治療方法,包括體針、頭針、耳針、刺絡拔罐等等。臨床上驚悸病人常常伴有失眠等症,因此針對失眠等症的有效的針灸治療也是收穫療效的關鍵。

現代研究認為,針灸對心律失常具有明顯的雙相調節作用,可使較快的心率減慢,過慢的心率加快,針灸治療心律失常與髙級中樞整合作用下的自主神經有密切關係,針刺對心臟電生理也有影響。

【參考文獻】

1.羅文傑. 針灸治療心悸理論源流 2010 江蘇無錫中華中醫藥學會心病分會第12次學術年會論文集:410~415

2.李洋洋. 針灸治療心悸的臨床研究進展 2015 寧夏銀川第十一屆全國中西醫結合基礎理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2~43

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慈勇,了解更多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勇健康 的精彩文章:

姜醫生夜話︱固執的運動員
瑜伽與健康︱瑜伽促進運動系統健康

TAG:慈勇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