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到底什麼樣才是好的藝術家?波納爾Vs畢加索。-從藝術和治療的角度深度剖析波納爾

到底什麼樣才是好的藝術家?波納爾Vs畢加索。-從藝術和治療的角度深度剖析波納爾

藝術治療之鹿是一個線上分享藝術治療相關內容和線下展開活動交流的平台。

這次的文章小編繼續給大家帶來了美女藝術家駱鋮。我們將會繼續通過藝術家和藝術治療師兩種不同的角度來深度剖析藝術家Pierre Bonnard,法國Les Nabis畫派的領軍人物,傳說中藝術家的老師,卻又被畢加索各種看不起。到底是什麼讓畢加索那麼看不起Pieere Bonnard呢?而Bonnard又會有什麼樣有趣的故事呢,這期給大家來解讀。

本片最後會有線下活動預告。

1

這次我們看的呢是十九世紀法國的Les Nabis(納比派)畫派的領軍人物叫Pieere Bonnard(波納爾)。當時同期的歐洲畫家還有莫奈,高根和梵高。波納爾還有個好朋友叫Edouard Vuillard(愛德華·維亞爾)。他們的畫都是屬於 Post Impressionism (後印象派)的影響,比如高根。

圖片來自Pinteresting.com 高根畫作Avanue de Clichy,1889。

駱鋮:當時納比派的小夥子們,還是學校學生。他們當時非常年輕氣盛,對藝術充滿熱情。所以一群人跑到大溪地去找自己藝術領域裡的啟蒙師高根請教如何能成為最棒的藝術家。然後那個高根就說這麼一句話,看到那片葉子了嗎?看到什麼顏色了?他們回答說是看到綠色了。高根回答說:use the most green paint to paint it. Painting it as green as possible(用最綠的顏料來畫它,畫得越綠越好)。然後納比派就這樣開始了。這也成為了他們後面派系的風格就是色彩非常豐富飽滿,非常高的能量,很多的圖形。有種泛著光的感覺。

圖片來自Pinteresting.com 波納爾畫作 Dining Room Overlooking the Garden(The breakfast room),1930-31.

小編一開始看到的時候是覺得很多顏色都要從畫裡面跳出來的感覺,非常的生動。

駱鋮說到波納爾在藝術造詣上是一個天才,而且是古往今來少見的那個天才。他對於視覺色彩上的駕馭能力很少有人能超越他。很多藝術家都從他的畫上能學習很多。

我們用這幅畫來看具體分析下波納爾的用色來渲染氛圍的功力。

2

圖片來自Pinteresting.com. 波納爾畫作The Terrace at Vernonnet,1939.

第一感覺:

小編在看到這幅畫的時候會覺得是個陽光非常好的下午,然後那一家人,他們一起摘了果子(非常表面)。這幅畫有種非常豐盛的感覺。很像是電影里巴塞羅那的午後,那種陽光正好然後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感覺。

駱鋮:這幅畫他的氛圍非常吸引我。空氣里流動出那種親密,熾熱,還有那種慵懶很觸動我。刻畫出了一種外面有遠山,近處有愛人,很輕柔,很舒服,但又非常炙熱。從這幅畫也可以看出這不是在冬天,秋天,也不是春天。他是夏天畫的。一般畫家能把氛圍做的那麼輕鬆,又躍然紙上,這本身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功力。

所以這種把氛圍渲染出來就是那種印象派的畫家的主要的風格嘛?

駱鋮: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和Les Nabis 的主要訴求還是不太一樣。印象派主要的是脫離了過去那種要構建一個3D,現實原版呈現的訴求,然後希望在畫中可以把自己對事物觀察融入進去。這就好像是莫奈的蓮花池子。他有很強烈的自己個性視角在裡面。另外是因為他自己視力有近視,所以他畫的畫整體感覺很模糊。而波納爾的畫中人並不是他最重要的,是看他每幅畫想要表達的重要要素是什麼。 他在畫他老婆的裸體的時候,那那這個人物是比較重要的;但是很多時候,他會故意把人放在這個周圍的環境里,人也變成了一種圖案。

在這幅畫中,那個最右邊的黃色的人,你不注意看就混在這個情境中了;然後這個藍色的人,你能看出她是離的這個桌子比較遠。他的身份也沒有拿果子的這個人這麼重要了。因為他在顏色上面是融入在背景里的,有種模糊掉的視覺效果。

駱鋮:以前的話,我們會用空間關係,像是大小,前後來表現一個人的地位差別。他呢,會用自己的主題和情緒構建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色彩去渲染表達一幅畫里人物的主次關係。

波納爾的空間再現表達也很有意思,特別是一個空間和另一個空間交匯的時候。當他的背景圖案的方向遇到人的時候就改變了方向,像是圖中的黃色。但是藍色的人比黃色的人更靠後一點,所以他周圍的背景圖案的方向會跟其他圖案的方向更一致一點。這樣靠描繪黃色的人和藍色的人的背景差別,兩個人的空間一下子就拉開了。

這裡可以看到兩人前後景的差別。

讓小編覺得很有趣的地方是,在圖的正中間有顆樹,但波納爾並沒有把完整的大樹畫出來,但通過畫樹榦部分,和色彩來襯托陰陽,來告訴你大樹是多大。樹在藝術治療里常見的代表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和經歷。在這幅畫里畫家他並沒有直接描繪樹的繁茂,但整副畫的中心都在表達這樹的樹蔭的影響力。而且畫家畫這顆樹樹榦的篇幅比旁邊整個人都要大。讓我不得不好奇波納爾的成長經歷里到底發生了什麼。

兩棵樹對應的畫中兩個人物。

還有一點有趣的可以去探究的是畫中人物的關係,明顯是兩個人,一前一後。然後一個非常明,一個非常暗。然後對應的也有兩顆樹,一顆繁茂但看不見整體,一顆又很熙攘,葉子很稀鬆。我會很好奇這兩棵樹和兩個人是不是有直接的聯繫。是不是某一棵樹是代表畫家本身,或是潛意識中聯繫比較緊密。又或是黃色的人物代表了畫家,而手中有果實說明這個階段的他已經處在開始有收穫的階段。在藝術治療中,我會用我的專業知識在看到這些標誌性的圖案時在心中留有一些猜想。但在治療中,最重要的是來訪者自己對於整副畫的描述和體會,這可以讓治療師了解來訪者對於自我的定義。每個人自己對這幅畫賦予的意義會比治療師用專業知識的猜想要有意義的多。後來駱鋮也回應說這個時期的作品也是他比較成熟的作品。

3

另外波納爾是西方藝術上唯一或是唯二,專註畫自己妻子的畫家。當時是很少有人這個乾的。因為當時比較流行畫裸女或是情人。但他是一生都在堅持不懈地畫自己妻子,畫了無數地肖像。不過他和他妻子也是愛恨交織。波納爾最後在晚年的時候也是畫了自己情人的肖像, 但是他妻子就一直阻止他發表,不希望外面的人發現這幅畫。除了晚年的情人,波納爾也是少見對家和妻子有種很深的情緒。因為很多畫家在和異性的親密關係處理上是很有問題的。但從他的畫中你就可以感受到他的詩意,全身心的和對妻子的深刻聯結在。

圖片來自Pinteresting.com 波納爾畫她妻子。

但是同期的畢加索特別不喜歡他,經常抨擊他。畢加索覺得他走上了一條彎路。畢加索是先鋒藝術。他很多的畫反應了當時戰爭時期人們很分裂,很痛苦的情緒。但在這樣的時刻下波納爾就那麼回歸家庭才會讓畢加索很看不起他。小編猜想畢加索可能覺得藝術大家就要有為苦難人民發出聲音的義務和責任,像是魯迅在抗戰時期的意義吧。我猜想魯迅先生當時也無法和寫情愛小說的作家做好朋友吧。不過每個人都有去追尋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的權利。而好的藝術家我想不會是一個違背內心呼喊而去追求政治正確或是迎合市場的。他們必然是先忠於自己的內心,而在自我完成的道路中找到了藝術。最後波納爾在晚年還是收集了幾幅畢加索的畫。也是因為波納爾做真實的自己,他的畫也豐富了我們的人文和精神世界。

圖片來自Pinteresting.com 畢加索畫作

4

最後和藝術家的對話:

像是Pop Art我們去看畫經常會遇到看不懂藝術家作品的時候,但是如果觀眾無法接受到藝術家想要傳達的信息,又該如何定義這件藝術品的意義呢?

駱鋮:有些art,他們像是phd的論文,不是畫給普羅大眾看的。他是給這個行業內的人看的。但他給我們行內人一看我們就知道,他想要傳遞東西和探討的方向。有的時候一個藝術品不是以受眾性來論證它對於整個藝術的貢獻的。有的時候是把他的對於藝術的定義,對人類視覺的精神領域表現的拓寬了多少,加深了多少,豐富了多少,增添了怎麼樣的不確定和可能性打破了多少的制固,他可能是這樣的一種影響決定了他的重要性。還有一點,藝術可能並不是為了傳達信念做的。他可能是自發的,自娛的,或者完全是自我欣賞,自我娛樂的狀態。Georgia O』Keeffe的作品就是這樣子的,你可以說她是完全自我的表達。繪畫世界是非常寬廣的。

圖片來自Pinteresting.com。Roy lichenstein的畫作。

可能是因為小編個人職業的關係,我會以信號站來解讀藝術家。每個人的畫都是他向周圍人表達出來的一個聲音。比如,為什麼大家畫一棵樹,寫實派的樹就像照片一樣,而印象派和抽象派的樹就會完全不一樣。我會理解他們不同的表現手法來自於他們看待這個東西的方式不同。而他們用各自的方式畫出自己眼中的樹來,那就是一個自我完成的過程。這樣的自我完成,自我表達的作品就是在向周圍的散發出一個信號。

駱鋮告訴我有時候藝術品不是給別人看的,是給自己看的。她說:有的時候,像我做一樣東西,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畫,但是我有個內在的聲音在呼喚我。我就試著這個情緒畫下來了,整副畫就畫完了。可能畫完的當時我都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畫這幅畫。或是這幅畫是什麼東西,但是它就是有一些很細膩的,超越你自身的理解的東西的。而它需要以這樣的物質的顏色的形式被道成肉身。然後我過一段時間去看的時候我才對這個東西有越來越深,越來越直接的了解。可能是一些信息,一些反省。它有時候像是我的導師一樣引導著我。

圖片來自Pinteresting.com. The Man in the Moon-Catrin Welz-Stein

而站在觀眾的角度面對不同的畫她說了兩個故事:

第一個:只有一個月亮,但千江有水千江月。每個藝術家都是不同的江河,不同的小溪,不同的水。雖然月亮只有一個,真相只有一個。就像我們經歷了事件和事物只有一個,但是我們體會會不一樣。我們會反應出這個事物的不同一些角度,這會無限接近於這個月亮本身的存在。而且每個人體現出來不同是很有意思,非常值得被傾聽的。不管你能不能被聽懂,但是你知道千江有水千江月。這是第一個故事我想要分享。

第二個故事:有很多現代藝術家打破了我們過去很多概念。比如說藝術家就美好的高級的,或者像古典樂一樣的表現方式,把人類一些崇高的東西,宏大的主題給表現了出來。但在現代化的藝術里這樣的東西已經完全不存在了。我們關注了很多不同的主題,不同的一些表達方式。他們像是非常敏感的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已經感受到了自己的世界。他們發現外在世界,自己家庭受到的教育,和自己想要成長樣子的一些不同分裂。她沒有辦法用一個非常非常成熟的方式把它完整的被你聽到。她可能會用打你一下,戳你一下,尖叫一下,甚至有時候撞一下自己的頭等等的方式去得到你的關注。這也是非常多現代藝術家用非常多非常奇怪的手法的原因。我希望大家可以不過於苛責,帶著欣賞這樣探索的精神來看待這些畫。我自己是非常喜愛這樣一個創新的精神的。

圖片來自Pinteresting.com. Pop Art

那麼最後你覺得藝術是什麼,自己對於藝術的定義是什麼?

駱鋮:這個問題太大了,沒有答案。這個問題就像是問我人性是什麼。這個問題就像是要通過我在內不同時代的藝術家去不斷地去追尋,不斷的去定義,然後不斷的去打破,不斷的去翻新認知。最後我們會有豐富的抽象的一個關於藝術的感受。這個感受也會被不斷的被重新定義,甚至會有搖擺期的。這就像我們對於人性的認知一樣。它也可能就是everything吧。

小編自己從心理學角度對於藝術就會有一個遙遠的認識。我覺得所有人都有這個能力來創造藝術,就像每個人都擁有去掌握真相的能力一樣。但就像真相一樣,這是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探索思考的,無論是從我們周圍的生活里。而當你對生活 有一定深度的見解和體會,然後你通過你自己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無論是繪畫製作,電影還是文學。最終讓你完成了自我表達。而這個從零開始把自己對於生活的哲學轉化為實體的過程也許就是藝術吧。然後如果這個作品能夠讓你或是周圍的人從中獲得一點你理解的真相,拓寬一點點他們的認知,那我就覺得夠好了。

以上。

活動分割線

線下Art Therapy 工作坊9月回歸啦!9月9日,小鹿會繼續在曼哈頓和大家一起做Art Therapy 工作坊。具體的主題請關注公眾號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吳墨:關於刷牙的隨想
不可不看的十二上升星座九月總運勢
把陽台裝點成春天的樣子
男子把鋁水倒入螞蟻洞里,測試後會如何呢?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