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拳的核心是技擊,技擊的核心是勁力」太極拳運勁發力規律

「太極拳的核心是技擊,技擊的核心是勁力」太極拳運勁發力規律

太極拳的核心是技擊,技擊的核心是勁力。

廣大太極拳習練者十分渴望掌握運勁發力規律,使自己的勁運得美觀、力發得漂亮。然而由於太極拳傳統勁力理論的觀點分歧、內容龐雜,廣大習練者很難從中系統、全面地掌握運勁發力規律,從而影響了運勁發力水平的提高,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筆者用現代物理力學知識,將人體所受的力分為支撐力、磨擦力、對手的打擊力和打擊對手的反作用力;將人體發的力分為肢體力、氣力和念力;將太極拳運勁發力過程分為產生、運行和發放三個階段;並根據勁力在三個階段中的不同特徵,將勁力劃分為太極力、太極勁和爆發力。

人體所發的肢體力、氣力、念力叫太極力;傳導、運化中的太極力叫太極勁;太極勁以最大值發放出去叫爆發力。本文所述的運勁發力規律,主要是太極勁運行和爆發力發放規律。這些規律主要是對太極拳勁力規律的疏理、歸納、總結,其中有個人體悟,不一定全面,甚至會有錯誤,懇請批評指正。

—、運勁規律

(一)沿路運勁規律

陳鑫的《太極拳經譜》中說「沿路纏綿,靜運無慌」。太極拳勁在運行中有一定路徑,運勁時首先沿體內路徑將勁力傳導、運化至技擊部位;其次太極勁運化到技擊部位後沿體外路徑進行圓弧運化。整個過程中,太極勁均是沿著一定的路徑運行轉化的。體內運化遵循螺旋纏絲、摺疊運化、節節貫串規律;體外運化遵循手(勁)走圓弧規律。

1.螺旋纏絲。是指太極勁在傳導、運化和整合過程中,有自身的運化路徑,運時需要沿一定的螺旋軌跡,運用纏絲的方式進行運化。不同的拳勢有不同的路徑和螺旋軌跡,腳腿、胸腰、手臂等部位也有順纏、逆纏等若干種不同的纏法。陳鑫著《陳氏太極拳圖說》中對此已作詳述並附有較直觀的纏絲圖,在此不再詳述。

螺旋纏絲規律,是太極拳運動發力規律中十分重要的規律,因此陳鑫著《陳氏太極拳圖說》中作了特別的強調:「太極拳,纏絲法也。」太極拳習練者必須詳加研究,細心揣摩,刻苦練習,才能掌握這一基本規律。在各式太極拳中,有的特彆強調螺旋纏絲的問題,有的不提螺旋纏絲的問題,有的對螺旋纏絲問題有不同的表述。但可以肯定的是,螺旋纏絲的運動方式仍然體現、貫穿在各式太極拳中。因此不管你習練的是何式太極拳,都不能不對螺旋纏絲規律進行學習、了解和掌握,否則拳技難以提高。

2.摺疊運化。是指太極勁在傳導、運化和整合過程中,除了運用螺旋纏絲的方式進行運化外,還要用摺疊的方式進行傳導、運化。摺疊運化遵循其固有的規律,腳有摺疊,手有摺疊,胸腰有摺疊,人身所有重大關節部位都有摺疊,但「要緊之處,全在胸腰摺疊運化」。所以,太極拳習練者必須加以掌握,特別要掌握好胸腰摺疊運化規律。

關於胸腰摺疊運化規律,馬虹先生在《陳氏太極拳拳理闡微》一書中,將胸腰摺疊運化方式分為胸背開合、左右摺疊、前後摺疊、上下摺疊、斜向摺疊,並對胸腰摺疊的生理機制和這五種摺疊運化的基本規律進行了詳述。

3.節節貫串。是指太極勁在傳導、運化和整合過程中,各組成部位之間勁力傳導、運化的基本規律。人體有200多塊骨骼,有許多關節,兩個關節之間就是一節。因此從骨骼關節的角度看,人身有若干節。節節貫串規律就是運勁時,沿勁路將勁力從一節傳導至另一節,節節貫串起來。對節節貫串規律的外型表現特徵,陳照奎先生曾作了比較形象的表述,即像毛毛蟲運行一樣,一節一節地向前涌動。

4.手(勁)走圓弧。太極拳勁在體內按一定路徑,通過螺旋纏絲、胸腰摺疊、節節貫串的方式傳導、運化至技擊部位後,在體外,技擊部位還要沿一定路徑進行圓弧運化。所以太極拳的外型表現特徵就是圓弧運動,非圓即弧。只有在發力的瞬間,技擊部位才變成直線運動。太極拳要求手走圓弧,不要使其出現凹凸、斷續。不出現凹凸就是在走圓弧時,要走得圓,走不圓就出現了凹凸。不出現斷續就是走圓時不,要連綿不斷,停留了就出現斷續。那麼發力出現直線運動,又怎麼繼續運動呢?要迅速用小圈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相對做到不出現斷續了。

(二)走勁發勁規律

通過螺旋纏絲、摺疊運化、節節貫串的方式,將勁運化到技擊部位後,按太極拳「引進落空合即出」的要求,在技擊對抗中這個勁還不能發,還要等到雙方勁接觸,我方接勁、聽勁、引勁跟勁,使對手勁力落空或斷勁時,才能發勁。

1.接勁。接勁簡單地說就是在技擊對抗中將對手的來勁接住。具體地說,對抗中,對手運勁向我方靠近,我方迅速將勁運到手的部位,向對方的手靠近,並貼住、粘住對方的手,使接觸點不鬆開,確保我方的勁力與對手的勁力接上。接勁是太極拳技擊對抗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技巧,對方的來勁接不住,就談不上後面的化打問題。

是否能接得住來勁取決於接勁的角度、手法及其運行軌跡、來力大小、技術技巧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接勁的角度。對手運勁襲來,不能迎面接勁,否則,我方的勁會與對手勁發生迎面相碰而使接觸部位彈開,我方的手就難以貼住、粘住對方,兩個勁根本無法對接上。所以在接勁時,我方出手一定要與對方來勁保持一定的角度(夾角),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兩勁對接時的碰撞力,這樣手就容易貼住、粘住對方。

其次是手法及其運行軌跡。手法及其運行軌跡要圓弧滾肘。手的運行軌跡不能是直線。如果是直線運動,你出去的勁與對方的勁的夾角超不過90°,改變對方勁力運行軌跡,破壞對方的進攻可以,但要貼住、粘住對方,還比較困難。因為這個角度超不過90°,兩個力仍然會有碰撞而使接觸部位彈開,只不過碰撞力比正面接勁時要小而已。所以,接勁時手的運行軌跡要走圓弧。夾角最好走到90°至135°之間,再與對手的勁力接觸,兩個勁力在運行方向上夾角小於90°,正向碰撞力沒有了,只有斜向的碰撞力,這樣就比較容易貼住、粘住對手了。除運行軌跡外,手法也很重要,因為兩個勁力斜向碰撞後,相互碰撞的兩個勁力,雖然夾角小於90』,但仍有一定夾角,使兩個勁力分開。除要求手走圓弧外,還要求運用手肘旋轉手法,即滾肘。接觸時你一滾肘,勁力沿切線方向出去再與對方的勁力接觸,相互碰撞勁力的夾角又會減小,這樣更容易貝貼住、粘住對方了。

對方的來力大,速度快,接不住怎麼辦?接不住就閃避。因為你有多高的技術技巧和功底,只能接住多大、多快的勁力,超過限度是不行的。

2.聽勁。與對手的勁接上後,進入聽勁過程,即感知或試探對手勁力大小和方向。一般來說,我方的勁與對手的勁接上後,即可感知出對方勁力的大小和方向。但如果你的對手是試探動作,你與來勁剛一接上,其劃、、方向消失。你應隨即給對方一點勁,試探一下對手。一般來說,沒有經過特殊訓練的人,從本能及條件反射的角度講,你一給勁,他同時會給你一個頂勁與之抗衡,他這個頂勁一作用在你的手上,你就會感知出勁力的大小、和方向。感知或試探對手勁力大小和方向的過程,就是太極拳上講的聽勁。當然能否聽得出來,與自己的功夫深淺有關,功夫不到家是聽不出來的。

3.引勁跟勁。引勁,牽引或誘使來勁向我方縱深前進,將其化掉、落空。具體來說就是,聽出來勁的大小、方向後,保持接觸點不鬆開,手繼續圓弧滾肘運行,來勁運行軌跡及方向就會發生改變,並從圓弧切線方向上被引化掉或落空。跟勁,來勁退回,要緊跟不放,逼其出現斷勁。具體來說就是,我方引勁時,對方感到不妙,即將來勁退回,我方仍要保持接觸點不鬆開,手繼續圓弧滾肘跟進,迫使退勁軌跡及方向改

變,將其逼到被動位置即出現斷勁。引勁跟勁中必須做到「粘連黏隨」「不丟不頂」,才能運化出發勁打擊對方的有利時機。「粘連黏隨」,即在引勁跟勁過程中,保持接觸點不鬆開,引勁中將來勁粘住,跟勁中將退勁黏住。是否能粘得住、黏得住,就是要看你在引勁跟勁中是否不丟不頂。為此,引勁退勁中要注意兩個問題。

一是手領身隨不丟開。引勁跟勁中,來勁可能沿引勁的方向抽逃,也可能沿引勁的反方向退回,如果我方的勁跟不上,或夠不著,雙方接觸點隨即會分開,就粘不住來勁、黏不住退勁。此時,我方應隨即沿其抽逃或退回的方向,隨曲就伸,進行位移。位移中要手領身隨,手需要走多少才至使來勁抽開或退開,身形馬上就要跟上多少,粘住它,黏住它,使其逃不脫,走不掉,直至其落空或出現斷勁。這一點一定要注意與爆發力中的身領手發(或稱內動外發,、腰動手發)規律相區別。

二是不起強勁不犯頂。人體所發的力有肢體力、氣力、念力三大類。肢體力在引勁跟勁中,只能用於保持平衡或進行位移,或在保持肢體關節松活的情況下,稍發一點與氣力、念力一起去進行引勁跟勁。不能強發肢體力去參與。因為肢體力在三種力中力量最強,並有特定的方向,起強勁會帶來不利。

第一,強勁一起,強化了勁力的向前運動趨勢,引勁中雙方的勁變成了頂勁。頂勁一出現,我方可能將對方頂過去,對方順勢抽逃而出現丟勁;對方也可能將我方頂過來,我方處於背勢而出現斷勁;也可能出現相持狀態。這樣就難以實現我方引進落空的戰略目的,甚至會使我方處於被動狀態。

第二,強勁一起,強化了勁力的向前運動趨勢,勁力向其他方向運轉就會受局限,你的勁變成僵勁,並失去了靈活性;另外,強勁一起,人體關節即出現僵硬狀態,位移運轉也不靈。因此,引勁跟勁中最容易丟勁。

第三,強勁一起,強化了勁力的向前運動趨勢,你的勁力運行軌跡弧度會減小,再大幾乎要變成直線。你沿直線一折回,即出現斷勁。你的勁一斷,對方就可能發力打擊。

所以,肢體不能起強勁,只能用念力、氣力及稍加一點肢體力進行運化。念力隨意念走,意念一變念力馬上就變,比較有靈性。意到氣到,氣力(棚勁)也跟著到。肢體力小了,念力可以改變它,意念可以統帥它,大了它硬要往前走,念力無法改變它。不起強勁,才不犯頂,也不容易丟。

4.發勁。跟勁中,如對方還沒有被逼至斷勁,我方發力時機仍不成熟,對方又運勁向我逼來,我又隨即粘連黏隨,周而復始,直至我方技擊時機成熟,即對方的來勁被引進落空時,隨即合力打擊對方;對方處於被動狀態,無力運勁與我方抗衡而出現斷勁時,隨即發勁攻擊對方。這就是太極拳講的「一空就打、一斷就發」的發勁規律。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心勁一領起來,而五官百骸皆隨之而起」太極拳中整體性和局部性的「領勁」學習!
現代武林:親身經歷的太極江湖(八)與老外試手
首次披露秘傳傳統太極拳功夫架步法訓練
我所認知的太極拳修鍊三個階段
1969年—先生南懷瑾珍貴太極拳影像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