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兒揮霍無度欠債70萬,老爸自責賣房為女還債,寒門養「貴子」是最大的悲哀

女兒揮霍無度欠債70萬,老爸自責賣房為女還債,寒門養「貴子」是最大的悲哀

關注成長樹

每天讀點有用、有趣、有態度的育兒乾貨

文丨悠然

成長樹原創,其他公號轉載請輸入「授權」

小樹媽昨天文章中提到的女兒揮霍無度欠債70萬的例子,引發了很多媽媽的討論,作為父母,我們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但是過度的愛就像密不透風的牆,剝奪了孩子對生活的體驗,讓孩子生活在假象里。

其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從來不是千方百計為他做好所有事,學會放手,給予孩子在精神上的共鳴和引導,才是我們最需要修鍊的地方。

- 01 -

這兩天看到一則新聞:

「湖南長沙李女士從小被富養,對於金錢方面沒有啥概念,月薪只有四五千,但喜歡追求名牌,熱愛購物。梳妝台上的各種化妝品總價接近十萬,且深信「包治百病」,高興了買,不高興了也買。當自己的薪水和老公的工資都不能滿足購買慾望時,為了維持高消費,李女士偷偷的把父親和丈夫的車子做了抵押,還通過各種方式借錢包括高利貸,現在20多萬元本金連本帶息要還七十萬左右,這讓一家人都懵了。」

最痛心的還是李女士的父親,他自扇耳光,深深自責,自己沒有把女兒教育好,打算賣房為女兒還債。

這位老父親的痛心之處,也正是千千萬萬的家長的痛心之處。

我們總以為,要孩子突破階層局限,就一定要從小給孩子富足的物質條件,提供一個優越的生活環境。尤其是對女孩子,以為從小使她對高質量的生活耳濡目染,這樣培養出來的女孩子長大後會很有品味,會對抗誘惑,不至於將來一塊蛋糕就把她哄走了。

但傾盡所能,卻發現,自己拚命富養的孩子沒成為貴族,卻變成了白眼狼。

還記得那個在機場弒母的汪佳晶嗎?

他在日本留學五年,期間的生活費和學費都來自於母親每個月7000元的收入。他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母親給予的一切,從未想過自己24歲的大好年華,完全可以靠勤工儉學來替母親分擔。

最後一次,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沒錢給他了。他竟然對著前來接機的母親連捅9刀。

當時看到這則新聞時,我震驚不已。一個對自己有生育之恩,養育之恩的人,他如何能下得了手?

盧梭在《愛彌爾》中一針見血指出:「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他得到的越多,想要的也就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當父母以犧牲自己來成全孩子的時候,一方面可能讓孩子背負上沉重的情感負擔。更有一種可能是,你的不求任何回報的付出,可能培養出來的只是一個一味索取,不懂感恩的自私者。

- 02 -

我們愛孩子,但這愛並不是無度地施予,不是孩子要什麼都要全部滿足。三歲之前,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三歲之後,帶孩子去體驗生活,是真正的生活,不是家長將風雨、艱難都過濾掉的無憂無慮的生活假象。

我們中國的父母,自己小時候吃過苦,總怕孩子會吃苦,對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卻很少想著讓孩子參與到家庭勞動中,讓他感受到勞動的艱辛,付出的快樂。

國外的父母從小就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收拾自己的房間,輪流打掃客廳,修剪草坪。很多父母還讓孩子去打工,讓他們從小體驗賺錢的辛苦。

奧巴馬在任總統期間,也讓女兒在暑期去海鮮店打工。這並不是簡單的作秀,我的一個在美國生活了20年的朋友說,美國孩子基本都是從小就開始打工賺錢。小小年紀就開始騎著自行車送報紙,送牛奶。

長大了暑期或周末一般也會在快餐店打工。他們的零花錢往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取。上大學的費用一般也都是依靠自己努力取得,有些父母會幫著出一部分學費,但生活費都是孩子們自己平時靠打工掙來的。她的三個孩子周末除了參加社團活動,也都會出去打工賺零花錢,甚至也會擺攤,將家裡的閑置物品出售,換取自己需要的物品。

即便如貝克漢姆家裡坐擁7億資產,他的兩個兒子也都先後在咖啡店打工。大兒子布魯克林今年考入美國紐約的帕森斯設計學院,早已為大品牌拍攝廣告賺足零花錢的羅密歐,又開始在哥哥之前打工的咖啡店繼續端盤子。

貝克漢姆和辣妹都鼓勵孩子打工,希望教給兒子「錢的價值」,並讓兒子體驗什麼叫「辛勤工作」。

適當讓孩子吃點「苦」,讓孩子進行勞動鍛煉,使孩子學會做點事,不但能減少孩子對成人依賴的心理,還能促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獨立意識的形成。讓孩子體驗到金錢來之不易,才更有利於孩子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

適當的苦,能讓孩子更珍惜生活的甜;適當的挫折,能讓孩子變得更堅韌。這些體驗,不也是一種財富嗎?

我愛孩子,但明白愛也要量力而行。不合乎自己實際情況,盲目的富養,會讓孩子飄在空中,找不到自己的立足點。畢竟,總有一天,她會明白生活的真相。

- 03 -

林徽因與陸小曼,都是被 「富養」的女兒,同樣出身富貴之家,同樣從小讀詩書、精外文、學鋼琴、習繪畫,同樣拿著名女校的文憑,同樣出落得儀態萬方、才情兼備……但是兩個人之後的路卻南轅北轍。

陸小曼的教育,是那個年代裡典型的「淑女名媛式教育」,帶著功利和虛榮色彩。每日穿著華服忙著趕場、聽戲、打麻將,周旋應酬,即便養尊處優和衣食無缺,精神世界卻是荒蕪而寂寥的,需要拿更多的聲色來填滿。

而林徽因父林長民好結文人雅士、工詩文墨法,他那個時候培養女兒,也是有意朝著學者的方向,而非名媛而去。

林徽因在16歲那年隨父遊歷歐洲,她在「放眼看世界」的過程中,不同的建築形象和設計藝術讓她大開眼界,由此,成了她一生的志向和興趣所在。

真正的富養,是從小培養孩子各種愛好,讓他遨遊書海,帶他遊歷名山大川,都是為了豐富孩子的閱歷,開拓孩子的視野,找到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不僅僅是為了一份工作、一個謀生手段、一項經濟來源,它更是一個人一生提綱挈領的靈魂,扯著一個人的精氣神,讓人總有奮鬥的夢想和和努力的方向。

富養孩子,還要讓她自尊自愛,懂得把握自己的生活。

徐志摩瘋狂追求林徽因的時候,林長民能以女兒的朋友身份傾聽,安排她和梁思成相見,也懂得尊重女兒的意見。而陸小曼的第一次婚姻完全是在父母的安排之下,自己的意志不曾被尊重。

林徽因在16歲的豆蔻年華,就能經受住徐志摩的猛烈追求,明明心曳神搖卻沒有一味跟著感覺走,保持住了一份理智和自重、自愛。後來她在老北京的古建築保護和戰火紛飛面前,巾幗不讓鬚眉,那種勇敢、堅決和滿腔熱愛,更體現了心中有大愛。

而被胡適稱為「不可不看的一道風景」的陸小曼,缺乏一種心靈的自尊和肉體的自愛,她跟著感覺走,被離婚、墮胎、吸大煙……晚年在「永失我愛」的痛苦中度過。她的人生始終是被動的。

凱特·福克斯在《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中說,英國人如何衡量一個人在社會中上層?並不是看他的財富,他開什麼車,穿什麼牌子,而是,看他的書柜上放著什麼書,家裡的食物和酒,以及房間是否凌亂。

真正的富養,一定不是物質條件上的極盡滿足,而是一種家風的傳承,是父母與孩子的親密連接,是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無論男孩女孩都需要精神的富養。人格品質不佳和教育智慧低下的父母,即使是億萬富豪,對孩子的精神也是窮養。

不是要你以自我犧牲來換取孩子你以為孩子要的幸福,而是給予孩子足夠的愛,給予孩子在精神上的共鳴與引導。這其中更需要的是父母的自我成長。

親 愛 的 們,記 得 在 文 末 點 贊 哦 ~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即可獲取

1001.電視對孩子的傷害到底有多大?你想像不到!

1120.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1127.親愛的,你的孩子跟誰睡?

1028.晚一年上學,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1033.小學生1-5年級好習慣養成要點一覽表,總結的很好!

1036.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媽媽,不要錯過這篇文章

1021.小學不抓緊,初中徒傷悲!1-6年級怎樣「陪讀」?

1131.我為什麼不阻止孩子玩手機看電視?

1146.做「零吼叫媽媽「一年來 ,我的生活徹底改變了

1154.生二胎,你還得過道坎

1157.孩子的那些「痛」,當媽的知道多少?

1160.越吼孩子越差勁!這樣管他才有效

1169.培養要趁早,孩子到十八歲時必須擁有這八種能力

1170.晚上三小時,陪伴孩子的最實用方案!

1172.你的言行影響孩子一生,高情商的父母這樣說話

1174.孩子智商和情商的高低主要取決於母親

1175.為什麼老二比老大精?

1178.為什麼我堅決不給兒子報學前班

1185.不發怒的孩子,更容易長成脾氣暴躁的大人

1193.媽媽,我是從哪來的啊?看看這位家長的機智回答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樹 的精彩文章:

3-6歲有哪些重要的事?這本《DK幼兒百科全書》告訴你
當一個女孩,變成媽媽的時候……

TAG:成長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