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德國生活】德國工業4.0全面布局人工智慧,機器人會搶走誰的飯碗

【德國生活】德國工業4.0全面布局人工智慧,機器人會搶走誰的飯碗

德國現有的3000萬個工作崗位中,至少有1800萬個都可以被智能機器以及軟體取代。




德國工業機器人在原材料、本體零部件和系統集成方面有一定優勢。從全球來看,日本和歐洲是工業機器人的主要產地,瑞士ABB、日本發那科(FANUC)、德國庫卡(KUKA)和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這四家企業是全球主要的工業機器人供貨商,成為工業機器人生產的四大家族。近年來,德國為了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陸續提出了本國的機器人領域發展帶動產業升級戰略規劃。






按照德國在2013年漢諾威工博會上提出的工業4.0計劃,通過智能人機交互感測器,人類可藉助物聯網對下一代工業機器人進行遠程管理,同時工業4.0中的智能工廠和智能生產環節都需要藉助不斷升級的智能機器人。這不僅有助於解決機器人使用中的高能耗問題,還可促進位造業的綠色升級,全面實現工業自動化。據統計,德國是世界第五大機器人市場,同時也是歐洲最大的機器人市場。




早在20世紀70年代,德國就開始了「機器換人」的過程。時至今日,德國工業領域每萬名工人配備機器人292台,僅次於韓國和日本,排名全球第三。在此期間,德國通過政府長期資助、產學研結合的方式扶植起了自己的機器人產業和人才梯隊。德國還引領歐盟成立了專門機構,對歐洲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進行長期研究,並實施了規模龐大的民用機器人研發計劃,投入大量資金研發可用於醫療、護理、家務、農業和運輸等領域的機器人。




享譽盛名的「庫卡」




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1995年成立,是世界領先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之一。庫卡機器人公司在全球擁有20多個子公司,大部分是銷售和服務中心,包括絕大多數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墨西哥、巴西、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當前,庫卡機器人產品線幾乎涵蓋所有規格和負載範圍的六軸機器人、卸碼垛機器人、耐高溫防塵機器人、焊接機器人、衝壓連線機器人、架裝式機器人、高精度機器人等。庫卡機器人可用於物料搬運、加工、堆垛、點焊和弧焊,涉及自動化、金屬加工、食品和塑料等行業。庫卡工業機器人的用戶包括:通用、克萊斯勒、福特、保時捷、寶馬、奧迪、賓士、大眾、法拉利、哈雷戴維森、波音、西門子、宜家、施華洛世奇、沃爾瑪、百威啤酒、可口可樂等。




庫卡工業機器人還在多部好萊塢電影中出鏡,大出風頭。在詹姆斯·邦德的電影《新鐵金剛之不日殺機》中,一個場景描述的是在冰島的一個冰宮,美國國家安全局女特工受到庫卡激光焊接機器人的威脅。而在朗·霍華導演的電影《達·芬奇密碼》中,正是一個庫卡機械人遞給主人公羅伯特·蘭登一個密碼箱子。




2016年,在德國一場人機乒乓球大賽中,庫卡推出的Agilus單臂機器人與德國乒乓球明星波爾展開激戰。人類的世界冠軍對戰一台持有球拍的冷冰冰、橘色的機械手臂,吸引全球目光。Agilus這個單詞的詞根之一agile本身就是敏捷的意思,庫卡宣稱這種機器人是全世界最快的,速度足以從任何位置擊回波爾的球。在開始階段,Agilus單臂機器人憑藉精準的動作和擊球,很快以6∶0的領先,不過波爾也發現了機器人對手的弱點,擦網球、擦邊球和高球成為有效的制敵手段。最終,波爾以11∶9的比分艱難拿下比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8日,中國美的集團發布公告,已經完成了要約收購中涉及的庫卡集團股份的交割工作,並已全部支付完畢本次要約收購涉及的款項,約佔庫卡集團已發行股本的94.55%。庫卡攜手中國製造業先鋒美的,究竟能夠為機器人行業發展帶來怎樣的前景,令人拭目以待。




高危行業「機器換人」




在金屬加工、電子、醫藥等領域,機器人也都代替人工從事著繁重、精確、重複或危險的工作。日前,來自德國弗賴堡工業大學的Mining-ROX項目研發了一款叫作Julilus的機器人,它不但可以為整個採礦過程省下一大筆錢,還可以提升採礦的安全係數。弗賴堡工業大學是全歐洲唯一一個開展此類研究,並且擁有教學礦井的高校。這個研發團隊希望利用自動化機器人去採礦,使礦工不再繼續從事危險的工作。另外,採礦機器人還可以參與礦難救援。





Julius



該項目其實是Robots in Saxony(ROX)的一部分,ROX是德國多所高校的合作項目,旨在將自動服務機器人應用於非結構化的環境中。目前,Mining-ROX項目擁有兩個機器人:Alexander和Julius(都以德國著名科學家的名字命名)。弗賴堡工業大學教授博哈德·榮表示,Julius可以在危險係數很高的礦井下進行勘探,包括那些礦難發生地、廢棄礦井或者是完全無人的礦井。




實際上,德國政府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便開始推行一項名為「改善勞動條件計劃」的政策,強制規定部分有危險、有毒、有害的工作崗位必須以機器人來代替人工,以行政手段將機器人的應用真正推向市場。



大放異彩的生活機器人




除了用於製造領域和高危行業,德國人十分重視機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今年春天,據德國媒體報道,達美樂比薩宣布與自動駕駛機器人初創公司Starship合作,未來兩個月內將在德國漢堡使用機器人運送比薩。Starship公司的六輪機器人高約兩英尺,重量約40磅,行駛速度每小時四英里,配送範圍為1英里。雖然機器人可以自動行駛,但是目前仍需要有人陪同,以免路線錯誤。儘管Starship是一家英國公司,卻在德國得到了廣泛的宣傳。





Sub1 Reloaded機器人




 在今年3月的德國慕尼黑電子展上,德國科學家研製出的Sub1 Reloaded機器人僅耗時0.637秒便破解三階魔方,打破了之前自己創下的0.887秒紀錄,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而人類破解三階魔方的紀錄為4.904秒。Sub1 Reloaded內部含有許多微晶元,這些晶元就像電子版的神經、大腦、肌肉一般組成了一個完整的Sub1 Reloaded機器人。




Sub1 Reloaded運用了英飛凌生產的微控制器,這個微控制器與無人車輔助駕駛系統中的控制器很相似,都能使機器做出「最少反應」。「最少反應」在自動駕駛中的作用比在復原魔方中的作用更大。這個機器人在魔方上的成功,會為工程師們改良自動駕駛技術以及晶元處理技術帶來一定啟發。


  


未來的僱傭關係




在工業數字化理念引領下,德國不斷提升自動化水平及智能機器人的使用率,已對就業領域產生巨大影響。調查統計顯示,機器人已威脅到德國59%的工作崗位,這引起德國各界的高度關注。




據劍橋大學發起的「未來的僱傭關係:就業將如何受電子化影響」研究項目調查結果顯示,德國現有的3000萬個工作崗位中,至少有1800萬個都可以被智能機器以及軟體取代。調查發現,不同工作崗位的失業風險程度取決於專業化分工、職位等級和工作性質。最基層的操作工種中有86%的工作崗位可以被機器人替代,輔助勞動力則是受機器人威脅第二大的工種。從絕對數量上來看,坐辦公室及從事文秘工作者最為危險,約190萬個工作崗位將受到智能化辦公等技術的威脅。其他受影響嚴重的行業有倉儲、郵政以及快遞業(150萬)、零售業(120萬)以及保潔行業(120萬)。




此結果一經公布便引發德國各界關注,這意味著從理論上講,德國59%的就業人口都有失業可能。不過,負責調查的Ing-Diba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卡爾斯滕稱,「全面實行自動化這一趨勢既有可能成為現實,也有可能只是鏡花水月般的幻象」。至少對於擁有高專業化素養以及科研頭腦的從業人員來說,他們的工作穩如磐石。在德國24萬餘名醫生中,只有約1%(3100人)的工作是可以由機器來完成的。同樣不可替代的還有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這些科學家們的日常工作基本不可能由電腦來代替完成。調查顯示,在46000名科學家中,只有約2800人的工作可以由電腦完成。




但現實依舊殘酷。去年,德國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宣布將把生產線移回歐美等消費地,阿迪達斯CEO赫爾伯特·海納表示將會利用機器人來進行生產。而這些移回歐美地區的生產線,原本屬於中國、東南亞等地的代工廠。海納表示,在人工費用普遍較高的德國,現在反而可以用較少的人員實現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生產。這也意味著,來自德國的機器人開始與中國、東南亞地區的工人搶奪飯碗。




不過,人們也不必太過悲觀。德國研究者發現,實際上自動化的投入以及電子科技的運用不一定只是威脅人們的就業,還可能發揮一定的促進作用。例如在電子科技以及信息產業,隨著產業水平的提高,將會需要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畢竟,機器人真正全面取代人類工作還需要很長時間。就德國來說,大多還是巨頭型企業嘗試使用機器人進行生產工作,畢竟機器人的製造成本、部署成本、學習成本等都是機器人全面取代人類工作的門檻。



本文轉載自光明日報。




轉載及廣告業務請聯繫:


info@de-life.d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生活報 的精彩文章:

【安全提醒】ISIS還沒完,基地組織又呼籲新的恐襲方式了!德國聯邦刑事警察局警告:有可能發生火車脫軌等針對普通人的恐怖襲擊!
【德國生活】9月摘蘋果、梨、李子、各種莓果、核桃最強攻略!
【歐洲旅行】包車定製游|古董與藝術珍藏,英國英格蘭+蘇格蘭7日游
【黑科技】一度電可以比特斯拉多跑一千多公里,逆天電動車問世,居然是德國大學生研製的?

TAG:德國生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