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原合戰 小早川秀秋若不倒戈 西軍勝算幾何?

關原合戰 小早川秀秋若不倒戈 西軍勝算幾何?

關原合戰是決定天下歸宿的之戰,故而在日語中有「最終決戰」的意思,因其對後世日本的深遠影響,而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而在這場決定天下歸宿的戰役中,由於西軍的小早川秀秋臨陣倒戈而完全左右了整個戰局的走勢,直接導致了西軍的最終失敗,故而其也被人戲稱為「關原戰神」。

那麼,若小早川秀秋沒有臨陣倒戈,西軍的勝算又有幾何呢?在日本明治時代,全面學習西方而進行近現代化變革。日本軍隊的學習模仿對象是當時世界上陸軍最強的德國,其從德國延請了大量的軍事教官。而當日本軍方拿出關原合戰的雙方布陣圖時,而向請教德國教官時,德國教官米切爾少校得出的結論是「西軍必勝」。

誠然,僅從雙方布陣及佔據地形上來看,西軍可以說是佔盡優勢。西軍不但佔盡周圍地勢制高點,且對東軍呈兩面夾擊之勢,而東軍如果順著伊勢街道逃竄的話,西軍的長宗我部盛親所部又可以繞過南宮山的東南麓而進行攔截。然而,根據雙方的現實情況來分析,即便小早川秀秋沒有臨陣倒戈,西軍也很難取得勝利,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西軍欠缺一位強而有力的「統帥」。西軍的總大將毛利輝元壓根就沒有親臨戰場,而是由毛利秀元代替其指揮毛利軍。石田三成充當事實上的「總大將」,但是一則石田三成是文吏出身,實際指揮能力肯定不如德川家康。二則,石田三成僅是19萬石的大名,德川家康是255多萬的大大名。實力的強弱就決定著名望的高低。自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就已成為全日本第一大大名,自身的實力才是號令諸侯大名的資本。

而以石田三成僅有的實力,又怎麼能號令到其他大名呢?故而,自舉兵起,石田三成就把「西軍總大將」的職位讓給了毛利輝元(120萬石左右)。也只有以毛利氏為領導核心,才有與德川家康一決高下的可能。但是,毛利輝元卻並沒有親臨戰場(這場戰爭與毛利氏並無直接關係),戰場指揮權又回到了石田三成的手中,石田三成對其他西軍既無威懾力,也沒獲取豐臣氏的充分授權。故而,其號令也就沒法被執行。當石田三成發起總攻命令時,毛利軍的主力及小早川、島津等軍都按兵不動;甚至當石田三成的本陣遭到強攻,石田三成親自向島津義弘求援,島津義弘卻說道:「今日勝敗雖屬未知之數,島津卻自有島津的進退。」

其次,就東西軍的實際戰力而言,也是東強西弱。且不論德川家還有三萬多主力沒能趕到戰場。一則,從屬於東軍的豐臣系武斷派,其實際戰力肯定是要強於以西軍的文吏派大名的。再則,關東在歷史上是武士的發祥地與大本營,東國產戰馬、善野戰。

第三,西軍主力毛利氏的猶豫不決。如果毛利氏與吉川氏,沒有舉棋不定,而及時參與戰爭的話。那麼作為毛利氏分家之一的小早川氏,也只得跟隨毛利氏參與對東軍的作戰。但是,毛利本家一直舉棋不定,甚至通過吉川廣家與德川家康暗通款曲,與德川家康私下締結「毛利家不參加戰鬥」的約定,以換取毛利家領地一百二十萬石的安堵(如舊)。而作為西軍主力毛利氏的舉棋不定、首鼠兩端,就決定了即便小早川秀秋不倒戈,也會坐失戰機,而導致最終的失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星辰 的精彩文章:

豐臣秀吉為何將德川家康 移封到全日本最肥沃的平原?
豐臣秀吉為何放棄征夷大將軍 而謀求關白呢?
悲催的開國皇帝 死後被昔日政敵之子挫骨揚灰!
秦朝以後的開國皇帝謚號 為何始終圈定這三個字?
歷史上漢人所建王朝的疆域 為何比不過蒙元與滿清?

TAG:創意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