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上)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上)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上)

未央廄丞

在篆刻史上,漢印是繼先秦古璽後的另一座高峰。如果把風格多樣的先秦古璽比作爛漫的山花,自由且絢麗,那麼漢印則如同臨風之玉樹,莊重且典雅。清代周銘在《賴古堂印譜·小引》中說「學印不宗秦漢,非俗即誣」。清代巴慰祖在《四香堂摹印·自序》中也說「印章之祖秦漢,如尋山之有崑崙,問水之有星宿海也」。漢印端莊而雍容的氣派為後世印人確立了一個創作的標杆,特別是明清印人強調「印宗秦漢」,其實都是指師法秦漢印式。以秦漢印,特別是漢印的風格典範作為篆刻創作的審美追求,從而確定了漢印在篆刻史上的正統地位。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上)

宜春禁丞

漢印開創了我國篆刻藝術的鼎盛期,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漢承秦制」,漢幾乎全面繼承了秦王朝的印章制度並加以完善,造就了尚法而不失拘束,平直而又富於變化,正直而不失板滯,端厚而更見博大的漢代印風,漢印是秦印風格的發展和完善。而秦印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橋樑,之所以能完成由古璽到漢印不同風格轉型的歷史使命,是因為秦印以戰國時期秦國的印風統一了東方六國的印風。在這一過程中,秦代所做的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書同文」,並確定「摹印篆」為璽印專用文字。摹印文字的規定性促成了秦代官印的規範與統一,這種以平正方整為主的基本形態為漢代官印所繼承,並成為漢印最基本的風格特徵。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上)

代郡農長

漢代用於摹印的「繆篆」是在秦代「摹印篆」的基礎上發展、定型下來的摹印專用字體。《漢書·藝文志》敘述漢代通行的六種書體:「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書幡信也。」繆篆以篆書筆畫為基礎,參以隸意,使之方整平正,成為一種最適宜於印面布局需要的形體,後世印人以漢印為宗,主要在於掌握繆篆的書法特徵和變化規律。繆篆之「平正」是一種規範和秩序,也是漢印為後世篆刻藝術發展奠定的一塊最重要的基石。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上)

字丞之印

關於漢印字體,元代吾丘衍《學古編》(又稱《三十五舉》)十八舉:「漢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與隸相通。」二十舉:「白文印皆用漢篆,平方正直,不可圓,縱有斜筆,亦當取巧寫過。」明代甘暘《印章集說》:「摹印篆,漢八書之一,以平正方直為主,多減少增,不失六義。近隸而不用隸之筆法,絕出周籀,妙入神品。漢印之妙,皆本乎此。」清代徐堅《印戔說》:「漢人有摹印篆,亦曰繆篆,平方正直,篆隸互用。然其增損疏密極有意義,非若今人之故為增損,故為疏密也。」陳澧《摹印述》認為:「繆篆之體,方正縝密,其字較小篆有省有變,而苦無專書,惟於古印譜求之,然不能備也。昔人言,當仿漢隸字體,而仍用篆書筆畫,此語蓋得之矣。」以上所引基本反映了元、明、清三代印人基於篆刻創作的角度對漢印文字基本體貌的認知。祝竹進而總結出繆篆文字的三個特徵:一是繆篆採用小篆的筆畫而近於隸書的方整形體;二是繆篆的筆畫以平方正直為主;三是繆篆文字可以根據印面布局的需要作或增或損的變化。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上)

廣漢大將軍章

西漢初年的官印基本沿襲秦印製度,也基本上繼承了秦代官印的風格,印面多加邊欄和界格,如出土於廣州象崗第二代南越王墓的「文帝行璽」即用界格。「琅左鹽丞」從其官職可以考定頒發於漢武帝時期,應是漢初最晚的帶有界格的官印。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上)

皇后之璽

西漢中期官印已基本不用界格,印面文字分布均衡,文字筆畫平整充實,印風趨於成熟和穩定,顯現出莊重敦厚的漢印特色。如「江都相印」「阿陽長印」等印朴茂寬博,是典型的漢官威儀。西漢晚期官印,文字筆畫進一步向方正平整發展,「山陽尉丞」「琅邪尉丞」等印代表了這一時期官印的基本風貌。


文藏頭條號相關內容:

漢鏡中的祥瑞紋飾與辟邪銘文

容軒讀印——漢代官印(上)

文章內容來自《藝術品》雜誌


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西藏的佛教泥塑叫「擦擦」,與唐卡和金銅佛造像齊名
古陶瓷鑒定研究|高古瓷中的「特立獨行」的釉面
古國的靈光(下)——集安高句麗壁畫的文化考古
元代磁州窯出土 另類的文字裝飾擷英
漫談:18-19世紀的西洋古董鐘錶收藏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