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1972年的一天,還很年輕的永井豪百無聊賴的坐在計程車里,彼時軌道交通尚且沒有後世便利,現代技術與城市規劃的矛盾下,他正經曆日本大都市出行常見的困窘:堵車。望著窗外一眼看不到頭的車流,作為漫畫界新秀的永井豪正在煩惱新作品的選題。4年前開始在《少年JUMP》連載的《破廉恥學園》已經完結,這部略有些「出格」的作品給他帶來了大量的粉絲和教育界的口誅筆伐。但那又怎麼樣呢?對漫畫家來說,讀者喜歡看就夠了。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永井豪其人在日本漫畫界有著鬼才之稱

想到這裡,永井豪扯了扯衣領,無意識的掃過對面的街道。一輛運輸公司的卡車停在那裡,運輸員正把等待運送的摩托車開進貨櫃,他放在領口的手突然頓住。

「畫一部主角開著摩托車飛進巨大機器人內部,然後駕駛機器人戰鬥的動畫會不會很酷?」

永井豪腦海里突然浮現出這個念頭,靈感的爆發往往就在這麼一瞬間。於是,《魔神Z》誕生了,說不清是巧合還是歷史進程中無數個偶然匯聚成的必然,我們只知道從這時候開始,一個屬於機甲的時代在日本動畫界徐徐拉開了帷幕。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如今遍地開花的機甲類作品其實誕生時間並不久遠

機甲緣起

儘管機甲是個在全世界具有普遍意義的辭彙,但談起機甲文化,我們還是更習慣從日本說起。現如今被我們熟知的機甲一詞在日語中讀作「メカ」(Mecha),它是英語里Mechanism和Mechanical的縮寫,在文藝作品中常被用來指代「空想的機械裝置」。メカ本身是一個涵蓋範圍很廣泛的詞,不過在我們更加熟悉的動漫作品裡,它通常是指某些被人類搭乘或是操作的機械裝置。從永井豪在1972年創作的《魔神Z》開始,機甲的定位在日本動畫界逐漸固化,到了40餘年後的今天,其相關作品已經成為了日本乃至全球動漫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當然,日本之外也是如此

不過雖然《魔神Z》在日本機甲動畫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要是想探究其緣起,還是要從更早一些時候說起。

上個世紀60年代,二戰結束不到20年,在那場日本舉國參與的慘烈戰爭中,這個遠東島國受創巨大。戰爭後期,因為美軍的空襲,以東京為首的119個城市嚴重被炸,國民經濟也在近乎畸形的窮兵黷武中幾近崩潰。不過經過了20年的調養生息,儘管還存在無數困難和挫折,但日本的戰後各項經濟政策終究是收穫了成效,從戰敗的陰影中逐漸走了出來,經濟和文化都得到了高速的發展。而這方面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作為現代傳媒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電視開始走進了日本千家萬戶。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歷史上美國對日本進行過數次空襲

隨著電視一起普及的是新興的電視傳媒,1963年新年伊始,一部時長30分鐘的動畫片開始在出現在了黑白熒幕上。這個由手塚治虫創作,名為《鐵臂阿童木》的動畫塑造了一個有著十萬馬力、七大神力的人形機器人。它開啟了日本的TV動畫熱,也推動了年輕人們對「機器人」和相關題材的追捧。

同年,在阿童木的光輝下,另一部以機器人為主角的動畫片《鐵人28號》也開始在電視台放送。儘管沒有像《鐵壁阿童木》一樣成為影響力覆蓋全球的國民級動畫,但28號卻是那個時代唯一能堪堪和阿童木並駕齊驅的名作。而且現如今回憶起來,《鐵人28號》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意義,那就是「巨人機器人」動畫始祖。和人形態,具有人類般喜怒哀樂的阿童木不同,鐵人28號的設定更加符合後世機甲動畫中對機甲的定義,這個被人類操縱著的巨大機器人給當時受到特攝片威脅的新興動畫產業帶來了一種不同的思路。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鐵人28號》堪稱「羅伯特」動畫之祖

但在上世紀60年代,和表現力與題材有限的動畫比起來,特攝片才是這個時期日本孩子們的最愛。儘管《鐵臂阿童木》和《鐵人28號》獲得了成功,但它們尚屬個例。而如果說《鐵人28號》是後世「羅伯特」動畫的萌芽,那直到1972年《魔神Z》誕生,「機器人動畫」才真正開始成為一個完整的遊戲品類。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作為早期機器人動畫的代表,《魔神Z》有一個重要的設定,那就是機器人終於擺脫了被遙控的操作方式,而是由駕駛員真正進入體內進行駕駛。而且和之前的許多動畫片比起來,《魔神Z》儘管還不能擺脫子供向的標籤,但其設定與世界觀卻十分嚴謹,即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仍然能從其中找到很多亮點。這部作品影響了後世許多經典動畫,像是《機動戰士敢達》《EVA新世紀福音戰士》等作品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魔神Z》影響。同時也正是從這時候開始,機甲題材動畫開始作為重要的品類在日本動畫界盛行。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魔神Z》在之後也衍生出了一個完整的系列

我叫鋼彈 是蒙塔基人

雖然本文是在說日本機甲文化,但有一部來自美國的科幻小說卻不得不提,那就是著名科幻大師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所著的《星船傘兵》。這是一部出版於1959的科幻小說,曾經榮獲1960年的雨果獎。說起《星船傘兵》這個名字你可能會有些陌生,但你一定聽說過由這部小說改編的電影:《星河戰隊》。這部作品講述了在遙遠的未來,人類和蟲族間的戰爭,其中許多設定在如今仍然影響著各種文藝作品。書里蟲族、軌道空降艙、動力裝甲等內容,在遊戲界的《星際爭霸》、《光環》等作品中均能找到影子。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光環》中的ODST地獄傘兵靈感可能也是來源於此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以外,《星船傘兵》的出現還催生了一個綿延將近40年的著名動畫系列誕生,那就是《機動戰士敢達》。正是受到了這部作品和1974年誕生的《宇宙戰艦大和號》影響,當時剛剛脫離蟲製作公司的富野由悠季才決定創作「敢達」。也正是因此,在最初策劃階段,剛大木並非巨大的人形可駕駛機器人,而是類似機械外骨骼的Mobile Suits。如果不是為了方便贊助商製作玩具,想必今天我們甚至不會把它歸入「巨大化機器人」的範疇。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類似《明日邊緣》中的這種機械外骨骼

作為一部TV動畫作品來說,《機動戰士敢達》系列的初代製作陣容堪稱豪華,拋去負責腳本和監督工作的富野由悠季不談,其人設出自以《大國主》、「基督與反基督三部曲」聞名的著名漫畫家安彥良和,而機械設定則由如今已經成為日本第一機設師的大河原邦男負責。而且和之前大部分做給孩子們看的動畫都不同,《機動戰士敢達0079》將著眼點放到了人類內部的戰爭與戰爭帶來的悲劇和人性碰撞上,其設定十分嚴謹,劇情走向也嚴肅甚至悲壯。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敢達系列的題材和以往的機甲動畫有著本質的區別

超級系與真實系

當時的孩子們並不能接受這麼一部嚴肅難懂的作品,監督富野由悠季也曾明言,這是一部做給青年,成年人的動畫。除了娛樂目的以外,富野由悠季希望通過這部作品來表達對戰爭的態度,對人性的思考等更多深層次的東西。於是,因為敢達初代在故事情節和世界觀設定上的嚴謹完備,也由它引出了一個機甲動漫中重要的分類:真實系機甲動漫。

在考究機甲類作品時,根據其風格和設定,可以大體分類為超級系與真實系。超級系是上個世紀70年代巨大機器人開始在動畫界盛行以後最先發展起來的類型。顧名思義,超級系機甲普遍擁有遠超現實的能力,其外觀、構造、設定等諸多方面都脫離於現實,而且往往擁有各種神秘動力來源,有許多還有著自己的意識,設定的基礎是幻想而並非科學。如果說真實系機器人是偽科學的話,那超級系就是不科學。同時,超級系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主角在戰鬥中經常會喊出自己的招式。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機動武鬥傳G》:你說真實系?

機甲動畫始祖《鐵人28號》和真正開啟屬於羅伯特時代的《魔神Z》都屬於超級系。他們都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式漫畫的影響,對機甲的刻畫更像是美漫里的超級英雄,對那個時代孩子們來說,這些超級系機器人和奧特曼、蜘蛛俠一樣,代表的都是拯救弱小的正義和上天入地的夢想。像是之後的《蓋塔機器人》《傳說巨神伊迪安》《勇者凱撒》也都可以划進這個範疇。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傳說巨神伊迪安》是高達之父富野由悠季的另一部傑作

而真實系機甲則是《機動戰士敢達0079》開始衍生出來的說法,和超級系機甲比起來,真實系就如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工業品,可以量產。真實系機器人大部分設定都參考了現實中的科技基礎,這類作品中出現的質量武器、電磁炮、機體能源、操作方式等大部分都可以在現實中實現,雖然存在一些超脫於現實的科幻設定,但基本都還有著能自圓其說的設定。在作品中,真實系機器人大部分時候都能被定義成兵器,它們往往是為劇情服務的工具,而非作品中最重要的主角。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不過像這樣拿著光束劍對砍的場景,現實中恐怕不會出現

而且這類作品更多的在故事背景上融入了更多現實社會中的戰爭、政治等元素,故事的主要脈絡往往集中在大環境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與超級系相比,這類作品更加真實,也更具有現實意義,但與此同時,也因為設定與世界觀等原因,許多真實系機甲動畫都不受小朋友們歡迎,觀眾更多的集中在青年、成年人群體。《機動戰士敢達》系列的大部分作品都可以歸類為真實系,當然,其中也有《機動武鬥傳G》這種超級系動畫存在。作為一個綿延近40年的作品,敢達是少有同時兼顧超級與真實系的系列。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敢達爭鋒對決》中新增機體飛翼零式的機設就很難說真實系

當然,隨著機甲動畫的發展,如今超級系和真實系之間的定義越來越模糊,在動畫題材越來越寬泛的今天,出現了很多同時融合了這兩種分類特質的作品。比如機甲動畫中另一個被封神的作品《新世紀福音戰士》就很難被真實系或是超級系來簡單定義。在EVA中,初號機等機體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物性,很難被分類到傳統的真實系中,但又因為其中機體和世界觀有著很多參考現實的設定,也不能簡單說是超級系。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你就很難說清楚EVA系列是真實系還是超級系

如今真實和超級已經越來越難以作為標準給作品分類。相對於這種傳統的分類方式,反而是根據控制機甲的方式和機甲基礎形態來分類可能更準確一些。比如我們可以簡單把機甲劃分為阿童木這樣的人形、擁有自我意識的自律型、類似機械外骨骼的外置裝甲型、像《鐵人28號》一樣的遙控型、最普遍的,由駕駛員來駕駛的搭載型機器人。在這些類型的基礎上,新時代的機甲文化和相關題材作品已經衍生出了各種各樣不同的精彩。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機動警察》系列就是搭載型機器人

而在遊戲界

機甲文化的發展如今早就已經不再局限於日本動畫界,而是在小說、漫畫、遊戲、音樂等多個文化領域多面開花。和動畫等領域相比,機甲題材在日本遊戲界的發展要晚上一些,不過卻依然耀眼。拋去早期一些定位模糊的機甲題材遊戲不談,有幾個系列即使放在所有遊戲題材中,仍然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世嘉在1996年發售在SS的《櫻花大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這款融合了戀愛養成和策略要素的遊戲給許多那個時代的玩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世嘉在SS平台的當家大作,《櫻花大戰》出品的年代正是美少女戀愛遊戲在日本本土火熱的黃金時期,這款以機甲和戰爭為主題的遊戲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這股趨勢的影響。與其他機甲遊戲相比,《櫻花大戰》有著諸多戀愛養成要素。也正是因此,這款遊戲更著重於塑造各種性格突出的角色,其中女主角真宮寺櫻至今仍是筆者心目中的女神。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櫻是許多筆者那一代人的童年女神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結合了日本寶冢歌劇的文化因素,《櫻花大戰》整體上有著濃濃的歌劇韻味。其獨特的風格加上以日本大正時代為背景所產生的一些特殊時代特色給玩家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遊戲體驗。雖然《櫻花大戰》已經很多年沒有出品過新作,許多新玩家也並不熟悉這個系列,但從那個年代的玩家如今再聽到《檄!帝國華撃団》時,想必會別有一番感觸。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遊戲結合了許多日本寶冢歌劇的文化因素

而在以動作射擊為主的機甲駕駛層面上,還有一款不得不提的遊戲:《裝甲核心》。這款遊戲由如今因為出品了《黑暗之魂》《血源》而名噪一時的From Software製作,最早發行在1997年。如果說《機動戰士敢達》是真實系機甲在動畫界代表的話,那《裝甲核心》就是其在遊戲界的代表。和黑魂系列一樣,這款出自From Software的機甲戰鬥題材遊戲同樣當得起硬核二字。遊戲中的機甲有著複雜的自定義和替換元素,玩家可以對機甲的各個部分進行細節的調整。同時,遊戲的硬核還體現在難度頗高的操作上,它的操作難度不下於一些專業的飛行模擬遊戲,對普通玩家來說,不止精通難,就連簡單的上手也不容易。大概也正是因為這樣,《裝甲核心》系列相對來說比較小眾,在玩家中普及度並不高。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裝甲核心》系列一直以硬核著稱

當然,敢達系列作為最成功的機甲類作品在遊戲界也有著不俗的表現,比如著名的《敢達VS》系列。這個系列第一作為街機平台的《機動戰士高達:聯邦VS吉恩》。在這款遊戲中,玩家能操作3D化的機體通過各種操作與對手戰鬥。作為一款格鬥遊戲,它即還原了敢達原作中的機體和特性,又兼具操作性和研究深度,頗受玩家們歡迎,這個系列在街機平台的作品直到今天依然在日本本土有著極高的吃幣率。

當然,大概也正是因為崛起於街機平台,這個系列近些年在家用機和掌機平台得發展並不算太好,發行在PS4的系列最新作更是受到了玩家的抨擊。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系列最新作卻是慘遭口碑滑鐵盧

而另一方面,在2014年以後,移動遊戲開始作為新的熱門平台冉冉升起,這個能隨時隨地遊玩的平台吸引了無數大眾玩家和傳統遊戲題材,包括敢達。於是,在今年,我們看到了一款名為《敢達爭鋒對決》的遊戲。和《敢達VS》系列類似,這是一款強調玩家之間對戰的敢達題材3D格鬥遊戲。儘管遊戲還沒有正是上線,但從之前的幾次測試中,已經有玩家用「手機上的《敢達VS》」來評價這款遊戲。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沒錯,作為一款立足於移動端的遊戲,《敢達爭鋒對決》在很大限度上還原了大名鼎鼎的《敢達VS》系列。儘管最新作遭遇了滑鐵盧,但後者作為最出色的敢達題材對戰遊戲有著不俗的素質和深度的戰鬥系統,這款遊戲利用特殊的遠近距離攻擊方式和衍生出諸多操作技巧的BOOST系統構建出了一套易於上手卻難以精通的格鬥體系,而這套體系如今卻在一款手游中得到了還原。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敢達爭鋒對決》同樣有著易上手,難精通的特點

這款遊戲在操作方式和遊戲玩法上就像是一款針對移動端進行了優化的《敢達VS》。其在移動端比較出色的還原了街機與主機的戰鬥模式,並且在照顧到觸屏操作的同時,兼顧了戰鬥深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遊戲中收錄了《機動戰士敢達》全系列的諸多機體,並且遊戲在畫面和各項細節上極大的還原了原作中的各種設定,這在提升遊戲外顯效果的同時,也間接的滿足了玩家的收集慾望。筆者在今年的ChinaJoy上曾經對遊戲製作人進行了專訪,其中有提到製作組在細節上進行的推敲和考證以及遊戲製作過程中的一些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翻閱。<<點擊閱讀>>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遊戲中的機體很大程度上還原了諸多原作的細節

而在具體遊戲模式上,遊戲和《敢達VS》系列一樣主打1V1和2V2對戰,因為移動網路的便利性,其滿足了敢達粉絲們隨時隨地打上一把的需求。同時在遊戲中存在著還原原作劇情和名場面的PVE模式,在這裡還可以重新回顧那些經典敢達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而且遊戲還在最新的測試中新增了能夠多人聯機合作挑戰巨大機體的合作模式,想必又是另一番不同的體驗。在這個泛玩家的聲音逐漸崛起的時代,其能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系統,加上易於上手卻不乏深度的戰鬥相信可以讓不少沒接觸過敢達系列的玩家進入到這個以機甲為基礎構建出的宏大世界裡。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這款遊戲即將在近期開啟測試

最後的話

關於機甲題材的話題還有很多,很難在一篇文章中敘述清楚,作為一種有著現實意義,代表了人們對科技和未來暢想的特殊題材,機甲在日本乃至全世界文化中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儘管我們知道雙足機甲很難在未來真正被應用到軍事和生活中,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在這之上放飛想像力。畢竟:

哦雷哇剛大木!

從阿童木到剛大木 機甲文化是怎麼席捲全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民星空 的精彩文章:

《真三國無雙8》眾武將人設圖 王元姬美胸被和諧
非洲玩家懇請《OW》開非服 現在就只能玩大鎚猩猩
小米MIX 2明早開售 京東預約人數已破40萬
奧汀正版授權《三國群英傳霸王之業》今日不刪檔

TAG:遊民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