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燭影斧聲:宋太宗趙光義究竟幹了些什麼?

燭影斧聲:宋太宗趙光義究竟幹了些什麼?

新媒體管家

編者按:

開寶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夜,宋太祖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後崩於宮中萬歲殿。此時趙匡胤已經有兩個兒子成年,卻未能繼承大統,反而是趙匡胤的胞弟趙光義以「金匱之盟」為由,柩前即位。從燭影斧聲的傳說切入,最終並不是簡單的糾結一個歷史細節,而是要引出北宋初年「政府合法性」危機的討論,從而更好的理解歷史。

作者:狂鶴生

唐太宗李世民搞了個「玄武門之變」獲得皇權,《舊唐書》《新唐書》都有明確記載;宋太宗趙光義有個「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的「野史傳聞」,說是弒兄奪權,沒有正史記載,自然越說越玄,最終成為千古謎案。我就不禁好奇了,編修新舊唐書的宋人倒是對李世民獲得皇權的方式沒有疑問,感覺好像就應該是這樣,可到了元朝人修的《宋史》怎麼就含糊其詞了呢?原因大概有兩種,要麼真的搞不清發生了什麼,要麼這件事情在日後確實發現有問題,需要避諱。這是一件非常弔詭的事情。

明明有成年的兒子,

怎麼就讓小叔子即位了?

一切野史傳聞都是有原因的,《宋史》中一句簡單的「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不足以給好奇的後人以解釋,趙匡胤明明有四個兒子(長子德秀早夭),其中德昭、德芳都已經成年,應該是可以即位的,偏偏就讓叔父趙光義即位了,而且還是急吼吼的「柩前即位」,不免讓人生出懷疑。

「燭影斧聲」這個故事最早見於《續湘山野錄》,這是一本北宋僧人文瑩撰寫的一部筆記體野史,用含糊的話語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公元976年(宋開寶九年),那一年開封特別的冷,雪下得很大,太祖趙匡胤多年征戰,積勞成疾。大病中的趙匡胤在晚上召見了當時是晉王趙光義來單獨議事,左右侍從都退去。密談期間,有人透過重重窗影見到趙光義起身離席,又有起伏高低砍人的動作,又聽到趙匡胤的禮器「柱斧」墜地的聲音,並且大叫「好做!好做!」。當晚,趙匡胤就駕崩了。和大部分野史與陰謀論一樣,不會有確鑿的證據,卻又足夠多的想像空間。

後來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對這個傳聞作出了這樣的回應:「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王繼恩之誤)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又遇醫官賈德玄(程德玄之誤),「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下面這一段描述很有戲劇性:「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司馬光是嚴謹的史學家,又是北宋的大臣,自然有所避諱。但隱喻之間,用趙匡胤老婆的驚恐的態度指出這件事的蹊蹺,趙光義多少有點欺負孤兒寡母的嫌疑。

這個欺負可是有事實依據的,趙光義即位後,旋即封趙德昭為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武功郡王。趙德芳則被任命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然後,「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繼夭絕」。(《宋史·趙廷美傳》)趙匡胤僅剩的兩個兒子都過世了。

然而趙德芳依然活在後世的宋代傳奇小說中,他就是包公戲和楊家將中的「八賢王」,那個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保護忠良的賢王。後人的意淫總有一些訴求,或是對當局的不滿,又或是對過往的惋惜。

北宋初年可謂是危機重重,宋國的四周是其他國家,北有遼、漢,西面是蜀,東南還有吳(南唐)諸國,而建國之初又遇到「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燭影斧聲」一系列關於「政府合法性」的疑慮,雖有「武力」可以「得天下」,卻難以「治天下」。換句話說,重建國家權威與秩序是北宋政府面臨的棘手問題。問題的根源在於五代十國的「根本性」破壞。

「禮崩樂壞」的武夫天下:

五代十國

「軍閥割據」的五代在「國家權威與秩序」的認知上基本就是一個字:打。所以,在那時的政權合法性問題,或是「繼承」問題就不是一個問題。沒有儒家禮制、沒有宗法制度、也不怎麼講究禪讓啊、封禪啊那麼多規矩,打贏了就行,簡稱「兵頭上位」。

五代並沒有嚴格按照「長子繼承製」,反而是形成了一種看似「有能者居之」的奇怪制度,比如以親王+京尹為標誌的儲君制度,共有(後梁)朱友文、(後唐)李從榮、李從厚、(後晉)石重貴、(後漢)劉承訓、(後周)柴榮等先後都是這個套路。又或者根據「打」的情況來定,比如吳兩世皆兄終弟及、南漢劉隱傳弟而不傳子、反正「父死子繼」的情況不多見。這個情況對於儒家的士大夫們來看,那簡直是道德淪喪啊!這些政府完全沒有合法性啊!

所以就這一點上來說,趙光義搞「兄終弟及」這一套,是承襲了五代的風氣,但是在儒家禮法的國家和政府是難以被接受的。北宋從五代的蒼夷之中蹣跚而來,自然留有五代政治的遺毒,原有的道統、學統被打破,從而使得政府統治的合法性、合理性受到質疑。

趙光義的努力

後人的野史對這位黑黑胖胖的宋太宗趙光義的評價其實並不好,就連他在統一戰爭中的努力也常常被予以不好的動機。比如就有坊間流傳,趙光義喜歡當眾強暴南唐後主李煜的妻子小周后,還命人當場畫下春宮圖。

其實,趙光義對於北宋初期的政治文化建設和統一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開科取士的問題上,擴大錄取比例,拉攏知識分子,努力樹立「國家權威」,完成國家意識形態的建設。又南征北戰,分別在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收復兩浙和吳越地區;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消滅北漢。至此,北宋才完成中原及江南地區的統一,造就形式上的「正統」國家。

努力收復歷史朝代遺留的疆土,形成「大一統」的王朝,乃是獲得政府合法性的又一表現。從思想和動機層面,對於遵循漢代儒家思想的人來說,「大一統」是每一個合法政權都應該爭取去維繫的。宋朝雖然沒有能真正意義上完成大一統,不得不與遼、金、西夏、大理等國並存在中華大地上,但是其在「政府合法性」與「國家意識形態」上建設的成功,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並催生出以「理學」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同時創造了璀璨的文化與技術。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都離不開這位宋太宗趙光義的努力。而北宋初期的政府合法性危機亦是日後整個宋代思想文化沿革的起因。史學家陳寅恪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要更好的理解這句話,從這個問題出發,或許會有更好的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旦人文智慧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復旦人文智慧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