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後,八路軍有三分之二的槍支接近報廢,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抗戰初期,八路軍是缺槍少彈的,平型關後,因林彪元帥被國軍誤傷,差點丟了性命,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為表達歉意,給八路軍贈送了100餘萬發步槍彈和25萬枚手榴彈,大大緩解了八路軍彈藥不足的問題,八路軍就靠這些彈藥起家,在華北戰場打出驕人的戰績,到了1940年,八路軍總兵力就擴充到40萬,這時候比以前是寬裕多了,但寬裕到什麼程度呢?
發展武裝
40萬軍隊,步槍有9萬餘支,手槍近5000支,輕機槍680挺,重機槍195挺,擲彈筒108架,迫擊炮156座,其他各種炮47門。
子彈呢,步槍彈平均每槍不足20發,手槍彈平均每槍23發,輕機槍彈平均每槍30發,擲彈筒和迫擊炮平均每門3顆炮彈。
40多萬人就這麼點家底。
而他們的老對手日軍呢?
這時候華北日軍約35萬人,人數雖然比八路軍少了點,但武器裝備可了不得。
步槍42萬餘支,輕機槍5780挺,重機槍1443挺,擲彈筒7236架,迫擊炮3588門,彈藥則敞開了供應,除此之外,動輒還有坦克、裝甲、飛機支援。
1940年以後,日軍已經國力不支,可總體裝備水平居然還這麼牛叉,這可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
戰爭打的就是裝備,八路軍總體裝備如此之差,本來也該省著點過日子才成,可卻在1940年下半年,針對日軍的囚籠政策,主動出擊,出動105個團,開展以破襲正太路(石家莊至太原)為主的百團大戰,百團大戰共消耗彈藥多少?
子彈70餘萬發,各種炮彈19000餘發。
彈藥就消耗這麼大,那麼武器呢,
據朱德總司令回憶:槍支百分之八十使用過度,來複線已磨平,口徑已松,射擊已失效。
一個百團大戰槍支就損耗這麼大,這得打了多少仗啊。
可問題是,一共就9萬條槍,還有7萬餘條不能使用,八路軍似乎一下子又回到剛出征的原始狀態,可自百團大戰之後,日軍的報復愈加瘋狂,根據地越打越小,八路軍的活動空間越來越是狹隘,這樣的情況下,戰鬥是不可避免的,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槍支彈藥八路軍還怎麼打仗 ,可該怎麼補充槍支彈藥呢。
百團大戰
靠外援。
蘇聯、美國都看不上八路軍,99%的外援都支援了蔣介石。
靠蔣介石的國民政府補充。
這已經論證過多次,根本行不通,蔣介石自己都不夠呢。
靠繳獲。
剛開始的時候的確是個主要途徑,但後來就不行了,因為日軍也學了乖,即便打了敗仗,也要想方法把武器毀掉,這樣一來,繳獲日軍也補充不了多少。
那麼偽軍呢?
的確,偽軍戰鬥力較差,武器嗎,雖然比日軍落後,但比起八路來,則是好到了天上。
不能打仗還拿著這麼好的槍,簡直像那誰一樣人傻錢多,不繳獲他們還繳獲誰去。
但遺憾的是,日軍很快發現了偽軍有給八路當運輸大隊長的特長,所以對他們的彈藥也嚴格限制,去軍需庫領補充,必須以舊換新,甚至拿彈殼換子彈。
嚴控就到了這個程度。
眾所周知,百團大戰八路軍是取得卓越戰果的,但整個戰役消耗70餘萬發子彈,靠繳獲僅補充了34萬發,也就勉強湊夠一半兒,這還是八路軍省著打得 ,彈盡糧絕,剩下的怎麼辦,今後的仗不打了嗎?
不可能,面對猖狂的日軍,八路軍沒那個習慣。
外援不行,繳獲不行,還有別的辦法。什麼辦法,不得不說,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對啊,八路軍主要辦法是:
一:制式武器沒有,咱就用土武器補。
什麼是土武器?這還得感謝晚清一項開明的政策,什麼政策呢?
甲午海戰
清朝自甲午海戰失敗以後,一直被外國人欺負,實在逼得沒有辦法,就開始直接武裝到農民,這個政策一直到民國時期還在延續,甚至導致有些鄉間,達到人手一槍的地步,民間可以擁有槍支自然會衍生出一個制槍產業。
那時候,常會有一些兵工廠散落的工人以及舊軍人以制槍為生,帶著磨具圖紙走鄉串戶,只要求你提供原材料和加工費,制槍的過程自然也是工藝流傳的過程,長期下來,農村有好多人都會制槍,而八路軍呢,則主要有農民構成,這樣一來,制槍工藝流傳到部隊上,一下子就彌補部隊槍支不足的問題了。
可你以為,自己能造出來什麼好槍,燧發槍、火繩槍而已,這種槍只要有發射葯就可以,用不著底火,當時北方的主要作物玉米可以提供充足的原料製作裝填武器戰鬥部用的硝化澱粉,瞧瞧,工藝簡單,原料到處都是 ,簡直就是專門為八路軍服務的。
可用這種槍打仗,打個簡單的比方吧:
日軍的三八大蓋可以打到300米,而八路軍的燧發槍、火繩槍呢,能在三十米內有效就很了不起了。
裝備就這麼差,不讓他打游擊,你倒是給個高明的主意啊。
自製的土槍可以彌補一部分不足,這條渠道蔣介石是想都不願想的,卻成了八路軍的重要補充方式。那麼,剩下的呢。
二:八路軍兵工廠。
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八路軍的兵工廠了,蔣介石不給八路軍補充裝備,那咱們自己造唄,蔣介石造子彈,有美國專門用駝峰航線運送鋼鐵,八路軍呢,則沒這份福氣,那原材料怎麼辦?
撿彈殼。
你瞧瞧,偽軍也要彈殼,八路軍也要彈殼,一時之間,彈殼竟成了搶手的東西,最緊張的時候,一枚彈殼就可以換3斤糧食 ,這得有多珍貴啊。
但再珍貴也得造,八路軍兵工廠想盡辦法供應前線,從1938年的幾個小鐵爐起家,到1940年的時候,居然達到年產子彈20餘萬發的地步,除此之外,還能生產大量土地雷以及李雲龍非常看不起的邊區造手榴彈,就這些東西補充到部隊上,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不得不提的是,八路軍軍工廠在軍工部長劉鼎等人的帶領下經過刻苦研發,到1940年就研製出了體積小、射擊準確、外觀漂亮,能裝三棱軍刺的八一式步馬槍,大量裝備部隊,八路軍終於有自己的制式步槍了;
八一式
到1941年,更是研製出了比日軍還要先進的擲彈筒,射程居然達到700米,打得日軍都連連驚呼:八路軍在太行山上興建了現代化兵工廠,擁有先進設備與外國專家。
可事實上呢,劉鼎可是個老黨員,不過是學理工出身,還到蘇聯、德國留過學,是八路軍不可多得的軍工專家。
靠自己研製就能打出現代化的水平,毛主席說得好:什麼時候,都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啊。
總之呢,先靠林彪的鮮血起家,中間繳獲以及土法造槍補充一點,到最後自行研發,逐步補充部隊,八路軍的武器大概就是這麼來的,就靠這樣的槍支打小日本,其中艱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斯大林曾想幫八路軍裝備三個師,卻被毛主席拒絕了,為什麼
抗戰時期,日軍為何那麼怕八路,你看看八路軍怎麼打炮樓就知道了
抗戰時期,毛主席用一個聰明的辦法,讓八路軍迅速發展到一百多萬
點擊展開全文


※該上將一聲怒喝,嚇得蘇軍乖乖交出武器,一下子裝備了6個師
※斯大林曾想幫八路軍裝備三個師,卻被毛主席拒絕了,為什麼
※抗戰初期,八路軍的彈藥原來是這樣解決的,可方法就令人心酸了
※林彪去蘇聯養傷前,還換回百萬發子彈,幫八路軍迅速打開局面,可原因卻讓人心酸
※抗戰中,美國打算跟日本合好,蔣介石就使個陰招,把他也拖入戰爭
TAG:草根也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