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之名》:女性視角下的神父同性戀情故事

《之名》:女性視角下的神父同性戀情故事

《之名》:女性視角下的神父同性戀情故事

波蘭電影,這四個字一向意味著「高貴冷艷」。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聲勢,但卻產出譬如:波蘭斯基、基耶夫洛夫斯基、瓦伊達等享譽全球的導演。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都是——羅茲電影學院出來的影人。這所以紀錄片教學聞名世界的電影學院的作品風格也自然是直面現實的,這形成了「波蘭電影學派」。直至今天——在各個國家的電影學校都在研究工業化和網路平台的大背景之下,波蘭的羅茲電影學院仍堅持以影像創作為主。

導演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也畢業於這座電影學院,她的作品延續波蘭電影一貫的傳統氣質——直面現實,關注「人」本身的狀態和內心。波蘭是一個天主教國家,而導演就將鏡頭聚焦於「天主教內部的同性戀現象」。這就是影片《之名》,在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中入圍競逐金熊獎的主競賽單元並最終贏得了泰迪熊獎。

《之名》:女性視角下的神父同性戀情故事

《之名》講述了主人公亞當直到21歲才發現人生的使命就是成為主的僕人,如今他已是波蘭鄉村的一位牧師。但實際上亞當成為神父還有另一個原因——為了對抗自己對男生的慾望。他拒絕了金髮女郎依娃的求歡,表示自己已經獻身上帝。直到遇到了當地農戶之子盧卡斯,亞當禁慾的心理被逐步瓦解,最終崩潰離開。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論》中指出:當「里比多」無法得到滿足時,壓抑的、得不到滿足的性慾積攢起來就會形成一種焦慮。通過大量的手持攝影,《之名》的影像流淌著一股隱藏在平靜下焦慮不安的氣息,這種影像風格正好與亞當神父這個人物的勁兒相符:一方面,他選擇神職以對抗內心的慾望,以信仰來尋得內心的平和;另一方面又拚命尋求釋放,酗酒自慰聽搖滾樂抱著主教的畫像跳舞。

《之名》:女性視角下的神父同性戀情故事

隨著跟男孩盧卡斯的關係逐漸升溫,神父的心理防線逐步崩塌。宗教到此刻對於他來說已經逐步失去意義與作用。玉米地那場戲是表現這種釋放最為精妙的段落:在湖畔邊游泳後,盧卡斯與亞當走在回村的路上,忽然間盧卡斯衝進了玉米地,而亞當進內尋找。兩人沒有像觀眾猜想一樣發生一場「野戰」,而是在米玉地內模仿動物吼叫,相互追逐。手持跟隨鏡頭在此很好的詮釋了動蕩感,兩人釋放內心壓抑已久的慾望,彷彿一瞬間「退化」為野人,單純地嘶吼著,搥胸,掰下未熟的玉米大啃。最終消失在廣袤的土地中。

這種極端對比式的人物關係設置是很容易營造齣戲劇性衝突的。如《給雅各布神父的信》中的假釋犯與神父,《鋼琴師》中的猶太人鋼琴師與德國軍官,《之名》里的神父與同志男孩。這種設置方式的好處是在於可以人物之間「有戲」,或相互不理解,或激烈衝突,或產生共情,或自我反思,最後自己活成了對方……總之會是「一段孽緣」。

瑪高扎塔·施莫夫茲卡,這位女導演有著雙魚座特有的敏感與溫柔。導演所展現的一切看起來也是博愛的,清新的,同時也在逆光柔美的鏡頭隱藏著些許不安。而她也正在「探索屬於她自己的獨特語言方式」的道路上走著,例如,上映於2015年的《身體》,又展現出一種荒誕的黑色喜劇元素:通靈,法醫,厭食症,家庭困境,對親密關係的思考……這些拼接到一起,被國內觀眾笑稱為「怪雞片」,不過她也憑藉此片贏得了第65屆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銀熊獎。

《之名》:女性視角下的神父同性戀情故事

三十六線以外非知名野雞導演, 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攝影系影視攝影與製作專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影網 的精彩文章:

塞繆爾·毛茨:用哲學思辨展現骯髒世界
在這世界的角落:在這個世界上好好平凡的生活吧
Day 283 「你孤獨嗎?」「誰不孤獨呢?」
蔡明亮談VR:如何在虛擬實境中一展長鏡頭美學?

TAG:迷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