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世界還有真實,那真實一定是常人眼中卑賤的

如果世界還有真實,那真實一定是常人眼中卑賤的

生在萬物生長的年代

談現實丟人嗎?shit.丟人。就跟聊學校,聊教育。我們一直罵現代教育,目的是什麼呢?只是我們相信教育不相信教師而已。

這是一個萬物生長的時代,也是一個悲催的時代。這是一個有意義的時代,也是一個無意義的時代。這是一個同古代一樣的時代。這是一個跟現代差很遠的時代。

社會,時代,多麼有力量感的詞語,你像邁進了書本,進入了大時代,你聽過,你感受過,可惜,你沒有真正了解過。我們相鄰的幾代人生在萬物生長的年代,平均年齡可以在35周歲,0-70。這次用萬物生長為題是特意拍完這些照片之後,很自然的想到這個詞。我很認同萬物生長這個概念在中國這個獨特的時代背景下所產生,它的提出讓任何人開始產生這個明顯的自知對於了解自身和整個社會。萬物生長是一個很現代的詞,主動的,蓬勃的,也更可能是虛假的,所以有產生疑問。萬物生可以在《周易》中被概括出來,被它直接性催生出來的《道德經》也很明顯有這些字眼,第一次高曉松把萬物生作為一個片語命名一首歌名,只是詞寫的很抽象,再後來馮唐《萬物生長》,由於作者論,那年新書剛出便將它看完。萬物生長要比萬物生要具象,更實際,一個「長」字便將社會形態給聯繫進去了,有點像說文解字,這個詞在這裡是主動的,可以說易經催生中國的各種學說,也具有樸素哲學的影子,簡單點說西中方向就是,一個從大到小,很宏觀唯心,一個從小到大,很具體唯物。萬物生長和曾經《周易》中的概念其實是完全相反的,一個是萬物在生長,一個是道生萬物,從上述的解釋也算可以從另一個面來看中國式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區別,現代哲學學說以此看來也就是更傾向西方像海德格爾式的剖析表達方式。

在這個時代有兩個詞對我的吸引也可以說是被迫感受力比較大,多元化與萬物生長。兩個詞都對社會進行著概括和發生著意義,在含義上都是表更多的,更蓬勃的,只不過屬性上是有差別的,一個是針對類型所產生,一個針對所有、全部所產生。萬物生長與多元化相比,在文化內涵脈絡上更具力量感也更能吸引我。

小時候我在山西的農村長大,那會兒在現在看來是爛紙一張,但不是廢紙,很無知,很個人碎片化,人無知時是對社會變化不敏感的,對於變化從來不會產生思考。等多看了幾本破書之後,我已經離開家鄉。煤礦,濃煙,二八自行車,鄰居,池塘,水稻,麥田,過家家,西裝,工人,收音機,黑白電視機,化工廠,高樓,街車,汽車,飛機,高速公路,耐克,阿迪,透視裝,在現實詞語上有一個完整的時代脈絡。雖說我是90後,卻由於中國農村短暫時間內更快速的發展形成的成長環境,是可以深刻理解賈樟柯《小山回家》,陳凱歌《黃土地》,王朔《動物兇猛》等一系列,那時因為我的無知,也讓我可以全盤化的接受,接收任何具有新鮮感的事情和俗事信息,娛樂化時代趙薇的《致青春》,徐崢的《泰囧》,也不排斥二次元。在中國近代史上,可能除了嚴歌苓閻連科講得文革年代我得稍微一啃,對我而言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因為農村發展的滯後讓我可以比別人多一些留意,也算是很幸運。

寫這些有點啰嗦,但是作為回憶和個人經驗還是很值得我去簡單梳理,所以現實的發生使人對萬物生長這個詞再次提起,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經驗知識在與閱讀知識所交融碰撞,讓我可以進行如此特定的思考建設和經驗解構。萬物生長聽起來是一個非常抽象的詞,是相對於多元化,因為它太宏大,其實卻十分具象的表述著這個時代。一個貌似大時代的來臨,重工業化,輕工業化,技術革新,生活速度加快,這個變化讓很多保守知識分子感到不安,對這個變化同時產生懷疑。目前階段沒有固化的價值觀讓我對兩面都可以看的更為清晰,雖我也很渴望有一個「固化」的價值觀,這樣讓我可以很專心的去研究值得鞏固的方向,但是最基本的判斷在所處的這個年齡困境中還是很清晰的。我從來不認同對所處時代有任何事絕對的肯定,當然也不能接受對所處時代自然的發生有絕對否定。多提一句,自然的發生也可以有人參與,需屬於被迫,這裡人為屬於主動,在我目前有的觀念里會有直接否定主動人為所產生事件的背馳行為。接上句,那麼這個時代對於人和社會發展而言,獨特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我也產生疑問,當然這個疑問基本誰也說不清。在西安生活第六個年頭,干過很多事情,這個地域對我而言也算很有感情。一個人活著總會去找自我認同,然後發現生活。可是很多時候,在這個時代是大多數人僅僅是有所事事,沒有個人定位的,或者講對於自我定位是無所謂的,他們也不開心,真實是一切奔著功利,過著劣質的生活,重點是劣質的生活所造成忽略了真實生活,那就更難做到發現無關緊要的事情,也就更別提去做一些相對直接性無意義的事情。對於一個社會觀察者而言,發現無關緊要的事情和能找到無意義的事情很重要。這個無關急要是相對與個人緊密相關的,並且它是具有公共社會性質的。

我一直就是一個游躥於社會中的孤獨者,一個悲觀主義者,這是一種個人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即使生活在這個環境當中,依然對於社會和世界像是一個孤獨的旁觀者,極其脆弱敏感又極強大,也正是這兩者的結合使我可以乾脆直接的思考時代癥狀,質疑和產生想像。

回到這些照片內容,它對我而言就是無關急要的,可以置之不理,誰會在這樣誰都可以看得見平常到幾乎被看穿的無趣味內容里尋找意義,那樣相對於我的個人生活幾乎沒有關係,太公共了,也沒有直接到達個人私事。但是這些照片在整理出來之後,我反覆去看這些拍的照片,它是具有時代社會最低活力的有力證明,反映這個時代某個局部的現實狀態。這些事物會經常性的被我們所忽略,不會去在意它相對於社會是否具有什麼不可否定的意義和在歷史維度下面所呈現的方式有什麼變化,太平常了。

索性,在思考之後給這些照片統一划一道線,「如果世界上還有真實,那麼真實也一定是在常人眼中卑賤的"。real or false?You think.往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如果我有攝影作品,那我希望每張照片可以是一部電影。結尾,我也不相信形式美感,至少我在懷疑所謂美感,當然故作醜態也無法接受。它在固化我們的假想經驗或者間接經驗,會因此失去打破和突出的能力。

我們在當代藝術體系下,總是需要不斷的分化著矛盾,纏繞在悖論之間實踐。跟科學的產生是一樣的方式,對藝術的理解與創造需要在實踐中產生,行動中創造出沒有被看做的或者新鮮的藝術。

以上。

照片沒有詳細內容解釋,不願做太多主觀的個人解讀。最底層的活力,或寂寞,或孤獨,拋開刻意呈現的虛假,問候時代癥狀,看最真實的社會。

- NO E N 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染se體當代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染se體當代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