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GU重新把生產遷回中國,這麼做的日本服裝企業不止一家

GU重新把生產遷回中國,這麼做的日本服裝企業不止一家

據日經新聞報道,決定不再依賴闊腿褲的 GU 再次改變了經營策略,決定把部分生產遷回中國。

現在,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是越南的 2 倍、孟加拉國的 4 倍。為了削減成本,包括 GU 在內的不少日本服裝企業逐步把生產轉移到了東南亞國家。雖然生產成本降下來了,但卻出現了交貨周期過久的物流問題。

當企業發現某款商品熱銷、要求東南亞工廠增加生產,增產的服裝運回日本後卻可能面對已經趕不上快時尚的局面。為了把庫存處理掉, GU 能做的只有經常打折促銷。 GU 沒有明確公開打折促銷帶給利潤的直接影響,但在 8 月的事業說明會上 GU 社長柚木治直言:「為了減少庫存進行的打折是導致業績惡化的主要原因。」

GU 並不是把生產全部全部遷回中國,當季新品依舊會在人力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工廠生產,只有需要緊趕潮流的增產服裝會在中國生產。 GU 希望能夠在中國建立 30 天生產投入周期,由於中國距離日本更近,增產的服裝能夠比在東南亞生產的服裝早 1-2 周到達日本。

舉例來說就是,某一商品在 3 月末售罄後,他們會立刻要求中國工廠增產, 5 月初日本長假前增產的服裝就能直接在日本門店銷售,這樣 GU 就能趕上一波假日經濟。

同樣決定把生產轉移回中國的還有日本服裝企業 STRIPE INTERNATIONAL (不少女生喜歡的由女星宮崎葵代言的 EARTH MUSIC&ECOLOGY 就是旗下品牌)。 STRIPE INTERNATIONAL 在中國的生產比例曾一度下降到 70% 左右,但由於物流上的優勢,生產比例再次超過了 80%。

在過去 10 年裡,日本服裝產業始終在努力減少對中國工廠的依賴。日本纖維進口組合的統計數據顯示, 2016 年日本從海外進口的服裝中 64.7% 來自中國, 5 年裡這一數字下降了 16%。與此同時,向東南亞進口服裝的比例上升了 10%,目前日本市場上東南亞產服裝的數量佔據 23.4% 的份額。

當然,已經形成成熟產業鏈的中國製造業的優勢不僅限於物流。日本經營管理協會成員三好康司曾撰文表示,與東南亞國家工廠相比,中國工廠能夠靈活調配面料、拉鏈等其他生產所需輔料。於是兜兜轉轉之後,日本服裝上貼的產地標籤依舊是還是 Made in China。

題圖來自Pinterest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好奇心日報,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賈躍亭暫時不回來了,新樂視要專心賣電視和內容
每天了解一點藝術史,是這個應用想幫你做的事
蘋果的第三代 Apple Watch 新廣告,果粉現身說法了
好萊塢拿2000萬和100萬美元片酬的導演分別是誰?
遊戲日服人氣不錯,《奇蹟暖暖》還要被改編成日漫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