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為什麼放不下手機這個禍害?

我們為什麼放不下手機這個禍害?

熱 點

當我們開始懷念小時候的皮筋,沙包和跳房子遊戲的時候,Z世代的他們可能會在成年之後的某一天,懷念起當年的某一代蘋果產品。

文|勁寶寶

十年前,IPhone的出現顛覆了我們對手機的認識。從此,我們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十年後,蘋果召開秋季發布會,驚喜欠奉,不過新手機的亮相依舊賺足眼球。

有研究認為,智能手機可能「毀了」一代人——他們是出生於1995-2012年,在智能手機的陪伴下長大的一代,也叫Z世代(Generation Z)。這是中美兩國第一個可以做平行對比的世代(美國社會學家對於Z世代的描述,對於同時代的中國年輕人來說也是成立的)。

Z世代的成長時期基本上和互聯網的形成和高速發展時期相吻合——iPhone於2007年推出時,Z世代中年齡最大的成員也才10歲出頭。2010年iPad推出時,他們大多是高中生。也就是說,從他們出生到懂事,數字化的氛圍已經日漸成熟。

他們從小就熟練運用科技產品,並且對網路化的生活方式習以為常。當千禧一代(出生於1977-1994的一代人)慢慢長大,並開始懷念小時候的皮筋,沙包和跳房子遊戲的時候,Z世代的他們卻可能會在成年之後的某一天,懷念起當年的某一代蘋果產品。

這樣的成長環境,意味著他們的思想更加前衛開放,行事風格更加大膽任性嗎?人們似乎都搞錯了。

二戰以來最保守的一代

有調查顯示,Z世代是二戰以來最為保守的一代人。在調查中,14%的Z世代年輕人的立場非常保守,而在千禧世代和X世代(出生於1966-1976,成長於1988-1994年的一代人)中這個數字只有2%和1%。這是完全意想不到的結果。

《泰晤士報》就此問題採訪過英國政府的首席科學顧問Mark Walport。他認為,社交媒體和電腦遊戲的流行讓孩子們「更少有時間和機會參與傳統意義上的危險行為」。

與此同時,由於Z世代成長於「後911」時期並經歷經濟衰退,Z世代會比千禧一代更加謹慎和多疑,同時在擇業和消費方面更加理性和務實。

另外,在信息時代的浪潮下成長起來的Z世代,已經形成了身處於互聯網環境中的慣性,與千禧一代不同,科技並不能帶給他們興奮感,而只是一種常規的事實存在。他們能夠便捷且快速地接收資訊,但同時喪失興趣的速度也一樣快。

比宅更宅

相較於前幾代人,今天的青少年得到了更多的保護,但同時也更缺乏獨立性,而這種轉變與2012年左右智能手機的流行幾乎同時出現。

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珍·特文格(Jean M Twenge)在九月的《大西洋》月刊上發表文章稱,相較於外出參加聚會,如今Z世代的青少年似乎更喜歡宅在家裡上網

對於前幾個世代來說,獨立自主的魅力非常大。他們往往渴望走出家門、外出聚會、考取駕照,並想方設法擺脫父母的管控。然而,如今的青少年卻不太喜歡出門,這種變化著實令人感到驚訝。

數據顯示,在美國,與2009年的八年級學生相比,今天的12年級學生走出家門的時間更少。2015年,只有56%的高中學生曾經外出約會,而之前的幾個世代這個數字可以達到85%。2000年至2015年期間,每天與朋友在一起的青少年人數銳減40%。

之前的幾個世代,孩子們會打零工,渴望為自己的自由和獨立存些錢。但是Z世代的青少年卻並沒有這麼做。在1970年代末,有77%的高三學生會邊學習邊打工掙錢。而到了2010年中期,這個數字降到了55%。

經濟轉型和父母教養方式的轉變,被認為促成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在這個信息經濟時代,接受高等教育顯然比提早工作的回報率更高,所以父母可能更傾向於鼓勵孩子留在家中學習而不是去兼職打工。

而青少年們似乎也對這種安排感到滿意——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有多勤奮好學,只是因為他們完全可以通過手機維持社交生活罷了。他們並不需要離開家去找朋友一起消磨時光。

社交媒體刷出抑鬱焦慮

作為宅一族,Z世代的閑暇時光其實並不少,那麼他們在這些時間裡都會做些什麼呢?答案是,他們總是獨自一人待在自己的房間里玩手機,並且心情常常感到焦慮和憂鬱。

雖然與父母待在同一屋檐下的時間明顯更多了,但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卻也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更加親密

社交網站從誕生時起,就承諾要把我們與朋友們聯繫起來,但調查發現,Z世代其實是非常孤獨、混亂的一代。每天訪問社交媒體網站卻不怎麼與朋友見面的青少年,通常會非常認同諸如「大多數時候我都感到孤獨」、「我常常覺得自己被孤立」和「我常常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好朋友」這類表述。青少年的孤獨感自2013年迅速上升,此後也一直維持在高位水平。

另外,據特文格文章援引的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資助的《監測未來》(Monitoring the Future)調查表明,屏幕活動時間超過平均水平的青少年過得不開心的可能性更高,而那些非屏幕活動時間超過平均水平的青少年過得開心的可能性則更高。

抑鬱情緒也是如此。青少年看屏幕的時間越多,他們越有可能出現抑鬱的癥狀。特文格的研究表明,屬於社交媒體重度成癮者的八年級學生患上抑鬱症的風險增加了 27%。而每天在電子設備上花費三小時及以上的青少年的自殺風險會提高35%。

據一項發表在《電腦與人類行為》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嚴重依賴社交媒體的人出現焦慮癥狀的可能性,是幾乎不碰社交平台的人的3.3倍,表現出抑鬱症的可能性則為3.1倍。

當然,這些調查只能證明關聯性,並不能證明因果關係——不快樂的青少年也許更願意在網上花費更多的時間也不無可能。

智能手機正在影響睡眠

如果青少年過度沉迷於智能手機、聊天或者閱讀電子書,那麼這些習慣將會深刻影響他們每天正常的作息時間,甚至會嚴重侵佔他們的睡眠時間。

兩項全美範圍的調查顯示,一天使用電子設備3個小時或以上的青少年,睡眠不足7個小時的可能性比其他人高出28%;每天訪問社交媒體網站的青少年,缺覺可能性增加19%。

另外,據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智能手機正在嚴重危害青少年的睡眠時間:他們睡眠不足、夜間經常醒來,而白天卻容易昏昏欲睡

缺乏睡眠與各種疾病都具有相當的關聯性,如思考和推理能力受損,容易生病,體重增長,高血壓等等。它也會影響人的情緒狀態: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出現抑鬱焦慮情緒。

重申一遍,準確追蹤這些因果關係非常困難。智能手機可能導致睡眠不足,進而引發抑鬱,又或者手機可能導致抑鬱,進而引發睡眠不足。但黑暗中會發出藍光的智能手機,在這裡頭很有可能起到十分不良的作用。

每一代都是「垮掉的一代」?

筆者猜測,看到這裡,大多數的Z世代青少年必然會對以上的論斷和分析嗤之以鼻:我不是什麼Z世代,我就是我,是獨立的個體,是不一樣的煙火;或者,我和我身邊的小夥伴都不是你所描述的那樣,這個分析的可信度並不高。

是的,以上分析雖然大多都是基於權威機構和個人的研究,但是事實上,筆者認為我們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立且各異的,不能一概而論。有一個說法是,依據「80後、「90後」這種標籤來定位自己水平的,與靠星座招聘的是同一水平的。

況且,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還有網路遊戲;沒有網遊的年代,還有電玩;沒有電玩的年代,還有打彈珠、鬥蟋蟀......無論是Z世代還是筆者所處的千禧一代,甚至是60、70年代,每個年代的青少年都曾經被當時的「青少年禍害」所「摧毀」。

所以說,一些不真實的揣測,一笑而過就好。歸根結底,這世界上其實根本就沒有垮掉的任何一代,有的只是垮掉的教育,你說呢?

編輯|奎因

來源|南都周刊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不能選那些高薪但加班過度的公司?
他才18歲,卻已經改變了我們
單身狗新活法:一個人住酒店很寂寞?租條魚陪你吧
我們跟麻醉醫生聊了一下,關於無痛分娩的YES or NO
日本熱議徵收「單身稅」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