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耳飾的歷史 I 秦朝男人的耳飾一部分掛在腰間,一部分跑到頭頂

耳飾的歷史 I 秦朝男人的耳飾一部分掛在腰間,一部分跑到頭頂

上次我們說了原始社會耳飾的由來,接下來聊聊先秦時期的耳飾。

先秦的耳飾可分為四種:耳環、耳墜、玦和瑱。其中,耳環、耳墜主用於女性,而玦、瑱,主用於男性。

七彩琉璃玉瑱

耳環

先秦時期的耳環分為三類,圓環形、橢圓形、扁喇叭形。且工藝簡單,製作材料大多為銅和金。

圓環形耳環

橢圓形耳環

扁喇叭形耳環

耳墜

先秦時期的耳墜製作相對精良,且大多為金質,以鑲嵌綠松石為主。

金穿綠松石耳墜

原始社會的玦以耳飾居多。進入商周先秦以後,玦的用途發生了改變:

有少量依舊作為耳飾,戴在耳朵上,

龍紋柱形玉珏

絕大多數向配飾、財富及禮器轉變,類似現在的玉佩,佩戴在腰身。

符文玉珏

瑱有很多種叫法,玉制的叫「珥」「充耳」;綿制的稱為「纊」或者「充纊」。

玉制的瑱用於充塞耳孔(耳棍),棉製的瑱則是用來提醒別人「非禮勿聽」的。

玉瑱(充耳)

玉瑱(充耳)

除此之外,瑱還是一種禮儀用品,是地位等級的標誌。一般用于冕冠(就是君臣的帽子)頂部。

根據人們佩戴瑱的質地,可以分辨其不同的社會地位。

比如:皇帝一般用黃玉瑱,朝臣則是用青玉瑱。

男性冕冠用的瑱

瑱還是達官顯貴的陪葬品。

古人認為,玉擁有終生不腐的能力,將死者身上和棺內放置玉器能使屍身不腐。

琉璃玉瑱

據以上可看出,先秦時期的男性並不流行穿戴耳飾,本來以耳飾為主的玦和瑱也都慢慢演變成了配飾,或掛在腰間,或跑到頭頂。

但耳飾卻越來越受到女性的喜愛,隨著冶金技術的成熟,之前以玉為主的耳飾,也漸漸被金屬耳飾所代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殊勝和善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這就是玉雕人的代價!對不起,讀懂這些風險請別再嫌作品貴……
和田玉里的「袖裡吞金」
價值三十萬的取放玉雕作品秘笈
尋找·真正的漢八刀
舌尖上的玉雕

TAG:殊勝和善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