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講一個「政治正確」的童話故事?

怎樣講一個「政治正確」的童話故事?

「政治正確」是今天美國社會的熱門話題。它繁星點點地散布在報紙、網頁和政論文章中,無孔不入地鑽進了茶餘飯後無數高談闊論。一提起這個話題,那些沉默的,害羞的,少言寡語的,可以變成雄辯滔滔的演說家,那些清高的,麻木的,對政治不屑一顧的,全成了正氣凜然、激昂慷慨的鬥士。多年的好友,可以因為「政治正確」一夜之間反目成仇,親密的家人,可以因為「政治正確」在餐桌上鬧得雞飛狗跳。

九十年代一本「政治正確」的暢銷書

但這些為「政治正確」爭得面紅耳赤的人不一定知道,早在1994年,美國社會上也颳起過一陣有關「政治正確」的旋風。那一年,一個叫James Finn Garner的諷刺作家寫了一本叫《政治正確的床邊故事》(Politically Correct Bedtime Stories) 的小書。該書出版後十分火爆,在《紐約時報》暢銷榜上一呆就是六十多周,一共售出兩百多萬冊,成了當年一個頗為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

Garner為什麼會寫這麼一本書呢?原來,很多年前,格林兄弟、安徒生等一幫發福的中年男人,坐在上流社會俱樂部深深的皮沙發里,一邊抽雪茄,一邊憑空編造了好些童話故事。因為時代以及他們個人視野的局限,這些故事中充斥著對女性、動物、非主流文化的偏見和歧視,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和品味。作為現代知識分子,Garner認為自己有責任拍案而起,撥亂反正,剔除這些童話中的糟粕,代之以不偏不倚、溫文爾雅的語言,注入現代人的先進理念,重新編纂一本乾乾淨淨,完美無瑕,「政治正確」,不包含任何毒素,不冒犯任何個體,不會對孩子們稚嫩的心靈產生任何負面影響的全新的童話集,於是出現了《政治正確的床邊故事》。

《政治正確的床邊故事》的目錄,任何給孩子讀過書的父母都能倒背如流,不外乎《小紅帽》、《青蛙王子》、《灰姑娘》、《哈姆林的花衣魔笛手》等,但故事卻已經改頭換面,變得,嗯,頗有新意。比方說,小紅帽去看望生病的外婆,籃子里裝的不是小餅乾,而是脫脂、低鹽的「新鮮水果和礦泉水」;當大灰狼對小紅帽說,「it isn』t safe for a little girl to walk through these woods alone」(一個小女孩單獨一個人穿過林子是不安全的)時,小紅帽義正詞嚴地回答道,「I find your sexist remark offensive in the extreme」(我對你這種帶性歧視的說法極為反感)。

Sexist(性別歧視者)這個詞在書中出現頻繁,speciesist(物種歧視者,主要表現在相信人比其他動物享有更多特權)、sizeist(個頭歧視者,即根據個頭來對人的道德、智力等做出判斷)的帽子也是漫天飛舞,書中角色稍不小心,就會有一頂穩穩地扣在頭上。故事的主人公們,狐狸也好,小豬也好,灰姑娘的後媽也好,都熟悉現代人先進的生活理念,比如山羊吃草的習慣是「they did not overgraze their valley and kept their ecological footprint as small as possible」(他們不會吃草過度而破壞山谷的生態,他們會儘可能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到最小),女性梳妝打扮是「alter and enslave their natural body images to emulate an unrealistic standard of feminine beauty」(改變、奴役他們自然的體態去模仿一套不切實際的女性美的標準)。為避免誤解,作者講著故事,會冷不丁插進一句旁白,來淡化或澄清剛才的事實。比如交代了Rapunzel的父親是個窮修補匠後他接著說,「當然,他的缺乏物質上的成就,並不表明所有修補匠都缺乏物質上的成就;而如果他們確實經濟窘迫,也不表明他們理應如此」;剛說完女巫的壞話,他趕緊又補上一句,「毫無疑問,她今天的性格是成長環境中多種因素起作用的結果,只不過因為篇幅限制,我們只好把細節省略。」

Garner還造出很多新詞來取代那些可能對人造成傷害的貶義詞,比如woman被寫成womyn或wommon,來抹除對男性(man)依附的色彩,「poor」(貧窮)被「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經濟上處劣勢的)取代,「mean」(卑鄙,吝嗇)被「kindness-impaired」(善良受損的)取代 ,「沒有工作」堂而皇之地變成了「unfettered by the confines of regular employment」(不甘遭受常規就業制約的)。至於《白雪公主》中的七個小矮人,叫人家「dwarf」(侏儒,矮人)未免太不客氣,簡直有侮辱之嫌,不如婉轉一點,說他們是「differently statured」(身材不同),或者「vertically challenged」(垂直方向受到挑戰的)吧。這些別出心裁的新說法,啰啰嗦嗦,七彎八扭,稀奇古怪,叫人啼笑皆非,一個誰也不願冒犯的「政治正確」者的小心翼翼、瞻前顧後,活靈活現地躍然紙上。

《政治正確的床邊故事》出版的時候,我剛來美國不久,還在學校念書。這本諷刺「政治正確」的書既然大獲成功,想必當時「政治正確」已經蔚然成風,但我這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外國學生並不知道。好在這並不妨礙我欣賞這本書。我喜歡作者的幽默感,三下兩下就把書讀完,好多地方都逗得我哈哈大笑。

最近因為「政治正確」這個話題太時髦的緣故,我又翻了翻《政治正確的床邊故事》。我發現除了對種族歧視和同性戀提得不夠多,而且完全沒有提及變性人外,這本書現在也不落伍,其中對有機食物的痴迷,對環保的重視,對女性小心翼翼的尊重,跟今天的人口氣一模一樣。且看《三隻小豬》的結尾:「Then the pigs set up a model socialist democracy with free education, universal health care, and affordable housing for everyone」(然後小豬們建立了一套社會主義民主的模型,實行免費教育,全民醫保,以及人人有其居),聽起來是不是像桑德斯的演講?《皇帝的新衣》的要點是「好人」才能看見皇帝的新衣,而好人的定義是「enlightened people with healthy lifestyle」(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開明人士),或者更具體一點,「people who are politically correct, morally righteous, intellectually astute, culturally tolerant」(政治上正確,道德上正義,智力上敏銳,文化上寬容的人),是不是像極了今天的左派精英的畫像?

作者本人對今天政局的看法

既然想到這本書,也好奇作者對今天的政局是什麼看法。今天的美國很特別,「政治正確」這件看上去無關痛癢的事情,成了一個風向標,一座分水嶺,一塊試金石。根據你對「政治正確」的態度,可以完全準確地預測你會選誰當總統,一次都不會錯。我第一次聽說「政治正確」這個詞,就是讀《政治正確的床邊故事》這本書。James Finn Garner是諷刺「政治正確」的鼻祖,也是我了解「政治正確」的啟蒙老師,我想知道他在今天這個社會中對「政治正確」是什麼態度。於是我打開谷歌,敲進"james finn garner" trump,第一條就看到下面的推特:

James Finn Garner的推文:如果唐納德·川普當選了,他將是唯一的只要在戶外就必須帶一頂傻傻的帽子的總統。你能想像嗎!

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事實也證明他說得不對,川普總統明明有時候不戴帽子就出門的;但再看下面一條,是一篇他今年二月寫的題為』「Good Things about the Trump Disaster」(川普當選這一災難帶來的好事)的博文。讀了這篇文章,至少對他選了誰或者說沒選誰當總統不再有任何疑問。

奇怪嗎?其實也不一定。Garner雖然對「政治正確」了如指掌,刻畫起來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嘲諷起來不遺餘力,但他的書,我讀來讀去都是滿滿的幽默感,並沒有怒氣沖沖的怨恨。我的猜測是,他對「政治正確」的態度跟我類似。我在中國出生長大,看多了假模假式、一本正經的虛偽面孔,自己又是自由散漫之人,對冠冕堂皇的說教從來都嗤之以鼻,動不動就要冷嘲熱諷,又喜歡以目光犀利、富於批評精神自居,有時候還幻想自己是《皇帝的新衣》中戳穿謊言的小孩,當然是一讀《政治正確的床邊故事》,就有相見恨晚之感,自以為找到了氣味相投的同類。

但我也知道,「政治正確」雖然看似與一些國內的經歷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實際上跟那一套還是不一樣的。歧視和偏見是人的本性,美國是移民國家,不同種族混處,問題更加嚴重。所謂「政治正確」,就是少數真正沒有偏見的社會精英,說服懷有偏見的大多數人,在把自己的主張變成法律之外,也形成主流輿論,使心懷偏見的人即使私下裡不以為然表面上也不得不隨聲附和。「政治正確」,歸根到底是一種文明的進步。

今天的「政治正確」是否過頭?

今天的「政治正確」是否過了頭?是否管得太寬?有些宣揚「政治正確」的人是否幼稚愚蠢?是否有人利用「政治正確」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實現其政治野心(這是我能想出來的可以用「政治正確」達到的最不可告人的目的,其他的請補充)?完全有可能。拿「政治正確」開玩笑是必須的,但想到「政治正確」的出發點,想到美國社會在追求種族平等和對弱勢群體的關心上取得的進步,我實在沒有辦法對「政治正確」生出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而且我也有私心。我是女性,又是少數民族,常常也是「政治正確」保護的對象。因為這個原因,我不會因為有時候其他弱勢群體比我受到「政治正確」的更多保護就耿耿於懷,也不會把「政治正確」當成一個萬能標籤和罪魁禍首,把所有不愛聽的,不喜歡的,都一網打盡地丟進這個「垃圾桶」,更不會人家一揮舞反對「政治正確」的大旗,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支持,既不管他反對「政治正確」的目的是什麼,也不管他人品水平如何,就像哈姆林的孩子,一聽到花衣魔笛手的笛聲,就走火入魔,昏頭昏腦地跟著走一樣。

最近一年裡有個怪現象,就是經常有人在各種場合拿偽君子和真小人來比較,似乎有些扭扭捏捏地想為小人塗脂抹粉的意思。其實提出這個問題,表明提問者並不糊塗,對自己在做什麼是知道的。偽君子好不好,這個問題有它的複雜性,因為偽君子怎麼定義(一個努力壓制人性的弱點,表面的行為比內心的想法更高尚的人,算不算偽君子),怎樣識別(一個跟他並沒有近距離接觸,只從電視上看過他幾次講話,從新聞里聽過他幾條消息 —— 如果你的新聞來自微信,其中還有90%是謠言 —— 的表面上看起來是正人君子的人,怎麼火眼金睛地看出他是個比一般政客更加為人不齒的偽君子),都比較難,但這個複雜性暫且按下不表,小人好不好,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有人居然會認為小人可愛,莫非也是「政治正確」惹的禍?

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是度的問題,都關乎掌握分寸,尋找平衡。有人喜歡把對方的立場推到極致,然後口誅筆伐批得體無完膚,這毫無意義,因為立場的差別,往往就在這個度。比如有人(特此聲明:這個人不是我)要推倒李將軍的雕像,並不能推斷他也要推倒華盛頓的雕像。「政治正確」走到極端,確實招人嫌;但反對「政治正確」到恨之入骨的地步,也莫名其妙。

我很欣慰James Finn Garner不是一聽到反對「政治正確」的笛聲,就鬼迷心竅地跟著跑的哈姆林城的孩子。我也不是。我讀他的書,開一開「政治正確」的玩笑,然後回家干自己的事情。他這本小書也收起來,過二十年再拿出來看。那時候「政治正確」是不是還是大家整天討論的話題?還是我們會覺得很奇怪,當年會因為「政治正確」吵得面紅耳赤?我猜不出來。但幽默感是我喜歡的,幽默的書是我愛讀的,我猜這本書還能再次讓我開懷大笑,這一點應該沒有任何疑問。

作者:維立

打賞支持作者

請讀者廣為轉發朋友圈和微信群。其他媒體如要轉載,請聯絡本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華人 的精彩文章:

十萬火急,告別家園大撤離!颶無霸將橫掃佛州、喬治亞和南北卡
美國華人移民百年風雲連載3 「排華法案」需不需要道歉?
美華史記 序言
共和黨醫改再度觸礁,川普稱要讓奧巴馬醫保垮掉
小特朗普驚世爆料,餘震可期

TAG:美國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