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敬楷模!走近校教書育人獎?個人獎一等獎獲得者郭曉奎教授

致敬楷模!走近校教書育人獎?個人獎一等獎獲得者郭曉奎教授

第三十三個教師節到來之際,上海交通大學召開2017「教書育人科技創新」表彰大會,同時醫學院對在教學、科研、醫療等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優秀教師進行了表彰,一大批優秀教師和團體獲得表彰。

來自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的郭曉奎教授榮獲上海交通大學首屆教書育人獎·個人獎一等獎,讓我們一起走近郭曉奎教授。

郭曉奎

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科學研究院「醫學分子微生物學」研究組課題組長、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基礎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郭曉奎,先後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師、國家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稱號。郭曉奎教授從教三十餘載,始終深入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他治學嚴謹,勤於探索,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踏踏實實做學問,兢兢業業為人師,深諳教育教學規律,在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方法改革、醫學課程建設、教學學術發展和全人教育等方面均有獨特建樹。

最高興的事是見證一批又一批醫學生從這裡踏上醫學之路。

——醫學院 郭曉奎

(向上滑動啟閱)

一、育人為本,德育優先,推動課程思政建設

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擺在首位,在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他在2011年就參加上海交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名師聯合工作室,推動我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他將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對學科的發展追根溯源,將我國在傳染病防治當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在病原生物學課堂教學中講授,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校的精神。2017年,他主持的《病原生物學》課程獲得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在他的引領下,整個病原生物學教學團隊逐漸形成了「育人為本、德育優先」的教學氛圍,引領教師熱愛教學、投入教學,將教書育人真正視為自己的本位工作。

二、堅持教學科研並重,始終活躍教學一線

他主張並踐行大學教師應該科研和教學並重的理念,將原始創新和整合創新能力作為立教之本,特別是知識體系優化或重構的整合創新對教師而言比原始創新更為重要。近年來,他連續承擔包括4項國家「863「課題和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在內的20餘項科研項目,發表SCI論文120餘篇,2項科研成果已經產業化,關於鉤端螺旋體基因組研究和微生物組與益生菌等研究碩果頗豐,被同行推舉為中國微生物學會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科研工作中的進展使得他能夠將更多國際前沿知識及發現融入到教學工作中,讓教學內容更為豐富、與時俱進。同時,他三十年來一直堅持本科生教學,每年工作量都超過100學時,多的時候超過200學時。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他都能精心備課,確保每一堂課的質量和深度;並且積极參与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對於教育事業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三、創新教育教學理念,靈活運用教學模式

在教學工作中他堅持以知識為載體,強調學生的素質養成,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有定規,貴在得法」 是他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具體教學工作中,融合多種行之有效方法,一切以教學實效為目標,根據不同醫學專業和學制學生的需要,對教學方式、教學技術與教學資源作相應的調整,增強針對性和教學效果是他經常思考與實踐的問題,一系列教學成果,如「病原生物學課程和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與實踐」、「針對不同專業學制推行病原生物學融合式教學模式」被國內外同行認可,被推薦為中國微生物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作為病原生物學教學團隊首席教師,帶領團隊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獲得醫學院總評A級評價。

四、建設豐富教學資源,收穫豐碩教學成果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指導下,他作為負責人建設了豐富的教學資源。主持的「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於2016年獲國家精品共享課程,2017年入選中國醫學慕課聯盟規劃課程。同時,他是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規劃教材《病原生物學》、《病原生物學(雙語版)》和《Medical Microbiology》,以及國家級研究生規劃教材《醫學微生物學》主編。帶領教學團隊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以及上海市文明班組、上海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國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稱號。

最富有影響力的是他的教學課件,自2003年起,他就在課程網站公開自己的教學課件,並不斷更新,國內很多教師都曾使用或參考他的課件,也有國外教師索要授權使用。

五、注重學生全人教育,堅持各個環節育人

他常年擔任RBL導師、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導師、科研輪訓、班導師等課內、課外大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其中指導的多項科創項目獲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資助,獲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等國家級獎項;他注重對本科生科研素養、學術寫作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指導本科生撰寫了《感染與優生優育》、《酸奶的密碼》等科普書籍,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獲得醫學院優秀臨床綜述獎;作為班導師,他倡導醫學生拓寬視野,多次帶領所在班級學生進行科普調研、益生菌加工廠參觀、院際交流、志願公益等,所指導的「滬杭共勉,醫者同心——交醫、浙醫院際交流」、「關愛大海的兒女——嵊泗列島東海漁村血壓調研、知識普及活動」、「班級廚藝大賽」等活動多次獲得醫學院「精品班導師活動」、「優秀主題團日」等榮譽,他本人也榮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優秀班導師稱號

六、培養青年師資力量,實現教學持續發展

在自身取得豐碩教學成果的同時,他還非常注重團隊後備力量的培養,在他的努力下,團隊中的青年教師不斷成長,湧現出了一批70後、80後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如王兆軍、何平、趙蔚等先後被聘為醫學院教學團隊首席教師,姚玉峰、董珂、張灼陽和周與華獲學校學院各類教學比賽獎勵、劉暢榮獲第三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第二屆全國基礎醫學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一等獎、上海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特等獎、上海市教學能手稱號。此外他團隊中的青年教師還獲得了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和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等獎項和榮譽稱號,團隊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七、立足崗位,熱心教育,推進醫學教學改革

他不但做好一名病原生物學教師的本職工作,還積极參与推動我國和我校的教育改革。領銜執筆全國《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行業共識》,作為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參與國家基礎醫學專業標準的制定,也參與了教育部新專業生物醫學科學專業(100103T)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等文件的制定。自2015年起,作為致遠學院生物醫學科學方向主任,積极參与我校卓越人才,特別是卓越醫學人才的培養。自2012年起,為支撐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英文班(現在的上海渥太華聯合醫學院)的教學,組建了一支優秀的Pre-medicine和FU課程英語師資隊伍。同時,積極推進醫學院基礎醫學課程改革、教學技術發展、教學理念更新以及教學基地建設和教學學術文化品牌和內涵建設,主持的「21教育講壇」獲得國內外同行肯定,領銜的基礎醫學器官系統課程體系(59個學分)於2017年獲上海市精品課程,領銜教學團隊連續三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教學成果獎(2015年特等獎、2016年一等獎、2017年特等獎),分別對知識傳承、創新能力培養和課程思政等創建了可操作、可複製、可拓展的適應中國特色的模式。為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全人教育體系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來源:黨委教師工作部、基礎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微信公眾號、上海交通大學基礎醫學院微信公眾號

GIF/54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