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訓練秘笈!馬拉松備賽6階段,提升耐力和速度

訓練秘笈!馬拉松備賽6階段,提升耐力和速度

提升馬拉松選手的速度與耐力。

為了訓練時適應馬拉松比賽的能力,僅僅每周進行長跑訓練是不夠的。作為一個馬拉松選手,其訓練目標不應只放在完成比賽即可,而應該同時兼顧耐力(提升乳酸閾值)和速度(最大攝氧量)的提升。以下訓練指導將儘力幫你達到自己耐力和速度的最佳值。為了訓練時適應馬拉松比賽的能力,僅僅每周進行長跑訓練是不夠的。作為一個馬拉松選手,其訓練目標不應只放在完成比賽即可,而應該同時兼顧耐力和速度的提升。

間歇巡航跑

6 -8組10 00米跑,組間200米慢跑恢復。

傑克·丹尼在其著作《丹尼長跑公式》一書中極力推廣「間隔巡航跑」的訓練法,作者發現,這種訓練方式為更激烈的馬拉松訓練提供了完美的開端。6-8組1000米跑,組間200米慢跑恢復。你可以用15000米跑時的速度開始訓練,然後用一萬米跑時的速度結束訓練。這種訓練應該是流暢而非痛苦的。它對速度的提升不大,但你的體脂卻會在一次次的千米跑中大量削減。這種訓練重量不重速,用較慢的速度跑完8組,也好過用較快的速度跑完5組。

間歇節奏跑

4-5組2 0 00米跑,組間4 0 0米慢跑恢復。

在第二階段訓練中,你應該將上一階段每組訓練量翻倍,包括組間訓練。本階段的訓練組數有所下降,訓練速度也比上一階段有所下降。和之前一樣,階段2的訓練依然重量不重速。每次至少完成4-5組訓練,最後為了訓練時適應馬拉松比賽的能力,僅僅每周進行長跑訓練是不夠的。作為一個馬拉松選手,其訓練目標不應只放在完成比賽即可,而應該同時兼顧耐力(提升乳酸閾值)和速度(最大攝氧量)的提升。以下訓練指導將儘力幫你達到自己耐力和速度的最佳值。為了訓練時適應馬拉松比賽的能力,僅僅每周進行長跑訓練是不夠的。作為一個馬拉松選手,其訓練目標不應只放在完成比賽即可,而應該同時兼顧耐力和速度的提升。兩組竭盡所能去跑。你可以用半馬的速度開始訓練,然後用一萬米跑時的速度結束訓練。

節奏跑

5-7英里(約8-11公里)跑,速度逐漸增加。

第三階段是真正能讓你感到疲勞的節奏跑。作者發現,這種5-7英里跑對於馬拉松選手而言非常有益。用比半馬跑稍慢的速度開始訓練,然後慢慢加速,接近尾聲時,奔跑速度稍快於半馬跑速。相對於馬拉松的其他訓練而言,這個訓練稍微偏重於速度,但是也同樣強調距離。換言之,用最快速度跑完5英里是不錯的,但如果你將訓練距離延伸至7英里,更好。

競賽速度跑

8 -12英里(約13 -19公里)跑,馬拉松競賽跑速

訓練成就完美:用全程馬拉松的競賽跑速進行訓練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訓練不僅能讓你儘快適應比賽節奏,還能讓你的步伐變得更有效率,讓你在比賽中減少能量消耗,節省體能以應對漫長的賽道。這個訓練不會讓你感到輕鬆,但卻會在馬拉松比賽中給你帶來輕鬆的感覺。

從本階段起,你應該全面進入備賽狀態——包括飲食、水分補充、休息、訓練以及比賽裝備等,都要著手準備了。參加一些小型賽事有助於為馬拉松比賽做好準備。

法特來克跑

8 -1 0組2分 鍾跑,組間1分鐘慢跑恢復。

第五階段的技術型訓練將提升你的最大攝氧量,對於馬拉松選手而言,這種訓練的最大好處是,頻繁使用5千米跑速進行2分鐘跑訓練,可以讓你在比賽時感覺到使用馬拉松跑速進行奔跑是件輕鬆的事情。

400米跑

16-20組400米跑,組間400米慢跑

恢復馬拉松跑的另一關鍵是效率——不同的速度決定了不同的氧氣消耗量。提升奔跑效率,糖原儲備將會消耗得更慢,讓你在比賽後程具備更強大的衝刺能力。這一階段的速度訓練不僅能讓你提高奔跑效率和最大攝氧量,與上階段訓練一樣,還能讓你感到在比賽中保持馬拉松跑速非常輕鬆。每組400米跑時,用比5千米跑時稍快的速度進行,組間慢跑400米以充分恢復體力。每組訓練都會讓你覺得艱難無比,但是,它卻會極大地提升你的抗疲勞能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者世界 的精彩文章:

好方案才有好成績,尊重身體時間線,你的跑步水平才會超乎想像

TAG:跑者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