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紙的批評與教育

孩紙的批評與教育

孩子犯錯,家長都會想批評孩子。批評是一種簡單又常見的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明確行為的界限。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不分時間場合批評孩子。

吃飯的時候

中國的電視劇中,有個十分典型的場景:一家人吃飯,父母總愛說孩子幾句,孩子匆匆扒幾口,氣呼呼地放下碗筷:「我吃飽了!」接著就是摔門聲.....

中國的孩子,在飯桌上挨批特別常見,最常見的話題就是學習:

「這次怎麼沒考好?」

「成績下降你不知道著急嗎?」

「你看你吳阿姨家的孩子,都是拿一百分的。」

在很多孩子眼裡,餐桌是個既誘人又可怕的地方,可怕之處就是父母們常在這裡進行「餐桌教育」,不是說學習,就是提孩子的各種缺點。

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還會適得其反,一影響孩子食慾,二破壞親子關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厭倦家裡的吃飯氣氛了。

一家人圍著桌子吃飯,是家庭交流感情特別好的機會,爸爸媽媽千萬別把餐桌當講桌。

人多的時候

前幾天,在地鐵里看到一位媽媽,瞪著眼睛兇巴巴的指著一個五六歲的女兒:「你沒長耳朵是不是?帶你出門就討人嫌!」

小孩低著頭,旁人只能看見她通紅的耳朵。

生活中這樣的情景特別多,中國有個詞叫「人前教子」,意思是父母教育孩子沒有人前人後的概念,從不會避諱場合。

一旦孩子犯了錯,不管是大街上,餐廳里,還是親戚朋友面前,拉過孩子就是一頓批,有的父母甚至覺得這種方式更能讓孩子記住教訓。

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曾說:「父母越不宣揚孩子的過錯,孩子對自己的名譽就越看重,會更小心地維護別人對自己的好評。如果父母當眾宣布他們的過失,使他們無地自容,他們越覺得自己的名譽已受到打擊,維護自己名譽的心思也就越淡薄。」

別看孩子小,他們有自尊心、羞恥心。一個成年人,當眾被人批評指責,心裡都會非常的難受,無地自容,更何況是一個小孩子。

在外人面前,也請給孩子留點餘地。

父母情緒不佳的時候

看到孩子犯錯,父母難免心煩意亂,加上工作上的怨氣、人際關係的摩擦,可能一時氣急,對孩子大發脾氣。

當面對大吼大叫的父母,孩子內心害怕,精神也高度緊張。

「狂風暴雨」之後,家長最後來一句:「知道錯了么?以後還敢嗎?」

孩子不自覺地點點頭:「知道了!」

其實孩子哪裡知道自己錯在哪、要怎麼改,因為父母歇斯底里的時候,他們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想著如何逃,他只是鬆了口氣:「好了,我媽終於罵完了!」

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在批評之前,父母一定要讓自己平靜下來。只有在冷靜之後,才能客觀公正地批評孩子,孩子才能明白你想表達的道理。

批評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孩子犯了錯誤,該如何批評?其實很簡單。

第一,你要告訴他哪裡錯了。批評孩子最重要的是要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而不是簡單地發泄大人不滿的情緒。

第二,不要進行人身攻擊。很多父母批評孩子,就常把矛頭對準「孩子本身」,而非「行為」。比如父母不滿孩子學習,說:「你這個豬腦子」,而不是說:「你學習花的功夫不夠。」

批評的目的不是打擊孩子。所以批評孩子時,只針對孩子的行為,就事論事,不貼標籤。

第三,告訴孩子如何改正這個錯誤。這是批評的最後一步,如果孩子的所作所為是錯誤的,那麼告訴他,怎麼做才是正確的,你希望孩子怎麼做,這樣孩子以後才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每個孩子都具有足夠的自省能力,只要為人父母者有足夠的耐心,孩子犯過的錯、經歷的挫折,都能成為十分寶貴的成長體驗。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會模仿父母的動作,比如點頭、搖頭、打電話的姿勢

長大一點,時常調皮地學父母說話,越是不讓學,越是覺得有趣,格格笑著

到了一定階段,喜歡玩過家家遊戲,模仿著媽媽炒菜的樣子等

這些都是孩子的一系列模仿行為。孩子的模仿行為通常沒有什麼動機,是因長時間受某人影響和熏陶,不自覺產生的無意性行為。

模仿也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特別是0-6歲階段的孩子,大腦正處於活躍的黃金時期,模仿和吸收能力十分驚人,很容易就可以模仿父母的行為。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可塑性和模仿力也在減弱。孩子的學前階段,具備非常大的可塑空間,充滿了無限可能。

愛模仿的孩子是聰明的體現,模仿幫助孩子學習和適應,有利於孩子理解他人情感。

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關鍵期,對孩子的模仿行為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

1.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模仿榜樣

孩子小的時候,家庭是他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接觸最多的人。

你在家中罵罵咧咧,孩子也愛口出不敬;你在家中不愛收拾,亂擺亂放,孩子也雜亂無章,生活習慣較差;你不尊重老人,背地說壞話,孩子也容易變得不尊重父母,不懂感恩。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若家中人之舉動文雅,他(兒童)的舉動大概也會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語粗陋,他的言語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時時謹慎,務使己身堪有作則之價值。」

正是在告誡父母嚴於律己,給孩子做好榜樣,想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當父母的首先要做出表率。

公益廣告《孩子在模仿,60秒改變你》

孩子的模仿是方方面面的,從父母的一句口頭禪到說話的語氣、手勢,到對待人事物的態度、個人氣質,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塑造著孩子的性格品質。

2. 注意篩選,創造良好的「模仿環境」

孩子的成長環境是複雜多變的,因為孩子需要跟外界接觸來獲取信息,與人交往。

我們周圍充斥著太多的信息,魚龍混雜,然而由於孩子心理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低,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哪些是壞的不應該模仿。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承擔起監護人的責任,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家長一定要有所篩選,給孩子創造健康良好的「模仿環境」

曾聽一位媽媽講了這樣的經歷:女兒豆豆有一天玩著玩著突然對著她的胸口打了一拳,她十分震驚:怎麼女兒突然學會打人了,平時她也沒見著誰打人的動作,怎麼就學會了?

偶然的一天,她在陪女兒看她最喜歡的動畫片《X出沒》時,驚訝地發現片中充斥著各種打架、惡作劇的場景。她忽然明白了,孩子肯定就是模仿了動畫片中打人的動作,並且不自覺化為了自己的行為。

後來這位媽媽再也沒讓女兒看這部動畫片了。

GIF/1K

家長要幫助孩子「凈化」和優化環境。例如不要讓孩子觀看血腥暴力的影片、減少孩子與一些行為習慣惡劣的同齡小孩玩耍的機會、多陪孩子閱讀傳遞美好品質的繪本、家裡創設一些有助於智力開發的器材區等。

《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名句,孟母「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正是在告誡後世的父母,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十分重要。

3. 糾正不良行為,強化良好行為

孩子年齡越小,矯正不良習慣所需的時間越少,效果也越好。

觀察和理解孩子的行為是每一位父母教育過程中的智慧。

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用心觀察,當發現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如說髒話、啃指甲、愛打人等一些不良行為,家長可以採取的方式有:

冷處理,不理會

用其他玩具或活動轉移注意力

用表情、動作表示否定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某種行為得不到父母的反饋或是發現父母不喜歡,自然就會漸漸喪失繼續模仿的興趣和動力。不良行為這就得以糾正。

GIF/1K

在糾正不良行為的同時,家長也要注意採取措施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

因為孩子對正確的事物模仿越多,積累的生活經驗就越豐富,想像和思考的空間就越開闊,創造的靈感就越活躍。

例如當孩子模仿超人,假裝要保護家裡人或小夥伴時,或是學習優秀動畫片、繪本中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時,家長要及時與孩子互動,照著孩子的樣子一起模仿,或是伸出大拇指給他稱讚。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認同感和一起模仿的趣味感,就會強化這種良好行為在他心中的影響,逐漸養成正直、勇敢等優秀的品質,對良好習慣的養成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 鼓勵和幫助孩子模仿,培養獨立性

模仿是孩子邁向獨立的過渡期。如孩子有時看到媽媽打掃衛生,他也會模仿著媽媽的樣子拿起掃帚掃一掃地;看到媽媽疊衣服,他也學著疊疊毛巾、小襪子。

父母應準備一些適合孩子使用的專人物品,充分滿足孩子的這種「自己做」的強烈願望,比如,小孩子專用的小碗、筷子、模仿廚房用品的玩具、一個小凳子使孩子能夠自己在洗手池洗手等等。

當看到孩子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獨自完成一件事情時,家長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真棒,會自己疊衣服啦!「多試試,下次肯定能做得更好!」。

GIF/1K

也許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做得不夠好,有時讓人啼笑皆非,比如模仿媽媽給自己洗澡的方式,自己洗澡,結果把水弄得滿地都是,還浪費很多沐浴露。

家長不要太在意孩子模仿行為的失敗和不足,或者剝奪孩子下一次獨立嘗試的權利,與孩子培養獨立性和想把事情做好的決心相比,這些小缺點又算得上什麼呢?

家長只需耐心地把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教給孩子,去幫助孩子更好地獨立完成一件事。接下來,就只需跟著時光一起,靜靜等待孩子自信、獨立地成長吧。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會模仿父母的動作,比如點頭、搖頭、打電話的姿勢

長大一點,時常調皮地學父母說話,越是不讓學,越是覺得有趣,格格笑著

到了一定階段,喜歡玩過家家遊戲,模仿著媽媽炒菜的樣子等

這些都是孩子的一系列模仿行為。孩子的模仿行為通常沒有什麼動機,是因長時間受某人影響和熏陶,不自覺產生的無意性行為。

模仿也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特別是0-6歲階段的孩子,大腦正處於活躍的黃金時期,模仿和吸收能力十分驚人,很容易就可以模仿父母的行為。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可塑性和模仿力也在減弱。孩子的學前階段,具備非常大的可塑空間,充滿了無限可能。

愛模仿的孩子是聰明的體現,模仿幫助孩子學習和適應,有利於孩子理解他人情感。

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關鍵期,對孩子的模仿行為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

1.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模仿榜樣

孩子小的時候,家庭是他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接觸最多的人。

你在家中罵罵咧咧,孩子也愛口出不敬;你在家中不愛收拾,亂擺亂放,孩子也雜亂無章,生活習慣較差;你不尊重老人,背地說壞話,孩子也容易變得不尊重父母,不懂感恩。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若家中人之舉動文雅,他(兒童)的舉動大概也會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語粗陋,他的言語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時時謹慎,務使己身堪有作則之價值。」

正是在告誡父母嚴於律己,給孩子做好榜樣,想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當父母的首先要做出表率。

孩子的模仿是方方面面的,從父母的一句口頭禪到說話的語氣、手勢,到對待人事物的態度、個人氣質,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塑造著孩子的性格品質。

2. 注意篩選,創造良好的「模仿環境」

孩子的成長環境是複雜多變的,因為孩子需要跟外界接觸來獲取信息,與人交往。

我們周圍充斥著太多的信息,魚龍混雜,然而由於孩子心理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低,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哪些是壞的不應該模仿。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承擔起監護人的責任,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家長一定要有所篩選,給孩子創造健康良好的「模仿環境」

曾聽一位媽媽講了這樣的經歷:女兒豆豆有一天玩著玩著突然對著她的胸口打了一拳,她十分震驚:怎麼女兒突然學會打人了,平時她也沒見著誰打人的動作,怎麼就學會了?

偶然的一天,她在陪女兒看她最喜歡的動畫片《X出沒》時,驚訝地發現片中充斥著各種打架、惡作劇的場景。她忽然明白了,孩子肯定就是模仿了動畫片中打人的動作,並且不自覺化為了自己的行為。

後來這位媽媽再也沒讓女兒看這部動畫片了。

GIF/1K

家長要幫助孩子「凈化」和優化環境。例如不要讓孩子觀看血腥暴力的影片、減少孩子與一些行為習慣惡劣的同齡小孩玩耍的機會、多陪孩子閱讀傳遞美好品質的繪本、家裡創設一些有助於智力開發的器材區等。

《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名句,孟母「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正是在告誡後世的父母,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十分重要。

3. 糾正不良行為,強化良好行為

孩子年齡越小,矯正不良習慣所需的時間越少,效果也越好。

觀察和理解孩子的行為是每一位父母教育過程中的智慧。

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用心觀察,當發現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如說髒話、啃指甲、愛打人等一些不良行為,家長可以採取的方式有:

冷處理,不理會

用其他玩具或活動轉移注意力

用表情、動作表示否定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某種行為得不到父母的反饋或是發現父母不喜歡,自然就會漸漸喪失繼續模仿的興趣和動力。不良行為這就得以糾正。

GIF/1K

在糾正不良行為的同時,家長也要注意採取措施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

因為孩子對正確的事物模仿越多,積累的生活經驗就越豐富,想像和思考的空間就越開闊,創造的靈感就越活躍。

例如當孩子模仿超人,假裝要保護家裡人或小夥伴時,或是學習優秀動畫片、繪本中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時,家長要及時與孩子互動,照著孩子的樣子一起模仿,或是伸出大拇指給他稱讚。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認同感和一起模仿的趣味感,就會強化這種良好行為在他心中的影響,逐漸養成正直、勇敢等優秀的品質,對良好習慣的養成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 鼓勵和幫助孩子模仿,培養獨立性

模仿是孩子邁向獨立的過渡期。如孩子有時看到媽媽打掃衛生,他也會模仿著媽媽的樣子拿起掃帚掃一掃地;看到媽媽疊衣服,他也學著疊疊毛巾、小襪子。

父母應準備一些適合孩子使用的專人物品,充分滿足孩子的這種「自己做」的強烈願望,比如,小孩子專用的小碗、筷子、模仿廚房用品的玩具、一個小凳子使孩子能夠自己在洗手池洗手等等。

當看到孩子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獨自完成一件事情時,家長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真棒,會自己疊衣服啦!「多試試,下次肯定能做得更好!」。

GIF/1K

也許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做得不夠好,有時讓人啼笑皆非,比如模仿媽媽給自己洗澡的方式,自己洗澡,結果把水弄得滿地都是,還浪費很多沐浴露。

家長不要太在意孩子模仿行為的失敗和不足,或者剝奪孩子下一次獨立嘗試的權利,與孩子培養獨立性和想把事情做好的決心相比,這些小缺點又算得上什麼呢?

家長只需耐心地把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教給孩子,去幫助孩子更好地獨立完成一件事。接下來,就只需跟著時光一起,靜靜等待孩子自信、獨立地成長吧。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會模仿父母的動作,比如點頭、搖頭、打電話的姿勢

長大一點,時常調皮地學父母說話,越是不讓學,越是覺得有趣,格格笑著

到了一定階段,喜歡玩過家家遊戲,模仿著媽媽炒菜的樣子等

這些都是孩子的一系列模仿行為。孩子的模仿行為通常沒有什麼動機,是因長時間受某人影響和熏陶,不自覺產生的無意性行為。

模仿也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特別是0-6歲階段的孩子,大腦正處於活躍的黃金時期,模仿和吸收能力十分驚人,很容易就可以模仿父母的行為。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可塑性和模仿力也在減弱。孩子的學前階段,具備非常大的可塑空間,充滿了無限可能。

愛模仿的孩子是聰明的體現,模仿幫助孩子學習和適應,有利於孩子理解他人情感。

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關鍵期,對孩子的模仿行為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

1. 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模仿榜樣

孩子小的時候,家庭是他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接觸最多的人。

你在家中罵罵咧咧,孩子也愛口出不敬;你在家中不愛收拾,亂擺亂放,孩子也雜亂無章,生活習慣較差;你不尊重老人,背地說壞話,孩子也容易變得不尊重父母,不懂感恩。

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若家中人之舉動文雅,他(兒童)的舉動大概也會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語粗陋,他的言語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時時謹慎,務使己身堪有作則之價值。」

正是在告誡父母嚴於律己,給孩子做好榜樣,想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當父母的首先要做出表率。

孩子的模仿是方方面面的,從父母的一句口頭禪到說話的語氣、手勢,到對待人事物的態度、個人氣質,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行為習慣、塑造著孩子的性格品質。

2. 注意篩選,創造良好的「模仿環境」

孩子的成長環境是複雜多變的,因為孩子需要跟外界接觸來獲取信息,與人交往。

我們周圍充斥著太多的信息,魚龍混雜,然而由於孩子心理不成熟,辨別是非能力低,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哪些是壞的不應該模仿。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承擔起監護人的責任,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家長一定要有所篩選,給孩子創造健康良好的「模仿環境」

曾聽一位媽媽講了這樣的經歷:女兒豆豆有一天玩著玩著突然對著她的胸口打了一拳,她十分震驚:怎麼女兒突然學會打人了,平時她也沒見著誰打人的動作,怎麼就學會了?

偶然的一天,她在陪女兒看她最喜歡的動畫片《X出沒》時,驚訝地發現片中充斥著各種打架、惡作劇的場景。她忽然明白了,孩子肯定就是模仿了動畫片中打人的動作,並且不自覺化為了自己的行為。

後來這位媽媽再也沒讓女兒看這部動畫片了。

GIF/1K

家長要幫助孩子「凈化」和優化環境。例如不要讓孩子觀看血腥暴力的影片、減少孩子與一些行為習慣惡劣的同齡小孩玩耍的機會、多陪孩子閱讀傳遞美好品質的繪本、家裡創設一些有助於智力開發的器材區等。

《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名句,孟母「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正是在告誡後世的父母,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十分重要。

3. 糾正不良行為,強化良好行為

孩子年齡越小,矯正不良習慣所需的時間越少,效果也越好。

觀察和理解孩子的行為是每一位父母教育過程中的智慧。

家長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用心觀察,當發現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如說髒話、啃指甲、愛打人等一些不良行為,家長可以採取的方式有:

冷處理,不理會

用其他玩具或活動轉移注意力

用表情、動作表示否定

當孩子發現自己的某種行為得不到父母的反饋或是發現父母不喜歡,自然就會漸漸喪失繼續模仿的興趣和動力。不良行為這就得以糾正。

GIF/1K

在糾正不良行為的同時,家長也要注意採取措施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

因為孩子對正確的事物模仿越多,積累的生活經驗就越豐富,想像和思考的空間就越開闊,創造的靈感就越活躍。

例如當孩子模仿超人,假裝要保護家裡人或小夥伴時,或是學習優秀動畫片、繪本中正直勇敢的人物形象時,家長要及時與孩子互動,照著孩子的樣子一起模仿,或是伸出大拇指給他稱讚。

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認同感和一起模仿的趣味感,就會強化這種良好行為在他心中的影響,逐漸養成正直、勇敢等優秀的品質,對良好習慣的養成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 鼓勵和幫助孩子模仿,培養獨立性

模仿是孩子邁向獨立的過渡期。如孩子有時看到媽媽打掃衛生,他也會模仿著媽媽的樣子拿起掃帚掃一掃地;看到媽媽疊衣服,他也學著疊疊毛巾、小襪子。

父母應準備一些適合孩子使用的專人物品,充分滿足孩子的這種「自己做」的強烈願望,比如,小孩子專用的小碗、筷子、模仿廚房用品的玩具、一個小凳子使孩子能夠自己在洗手池洗手等等。

當看到孩子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獨自完成一件事情時,家長要給予肯定和鼓勵:「真棒,會自己疊衣服啦!「多試試,下次肯定能做得更好!」。

GIF/1K

也許孩子在模仿的過程中做得不夠好,有時讓人啼笑皆非,比如模仿媽媽給自己洗澡的方式,自己洗澡,結果把水弄得滿地都是,還浪費很多沐浴露。

家長不要太在意孩子模仿行為的失敗和不足,或者剝奪孩子下一次獨立嘗試的權利,與孩子培養獨立性和想把事情做好的決心相比,這些小缺點又算得上什麼呢?

家長只需耐心地把正確方法和注意事項教給孩子,去幫助孩子更好地獨立完成一件事。接下來,就只需跟著時光一起,靜靜等待孩子自信、獨立地成長吧。

學會與他人愉快地交往,

是建立個人社交圈的前提。

服務內容

母嬰護理

家庭早教

育嬰師

家政服務員

鐘點工

護工

育兒諮詢指導

地址

南陽市獨山大道光武路交口向西300米路南

培訓基地:南陽市光武東路40號

諮詢服務

176 3872 8338:133 3365 706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粒家庭育兒 的精彩文章:

TAG:米粒家庭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