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滿月的時候,爸爸就回來了。」一本讓孩子認知中國式親情的全場景書

「滿月的時候,爸爸就回來了。」一本讓孩子認知中國式親情的全場景書

GIF/2K

秋意漸濃,又是一年月團圓。以前上學在家的時候還沒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慨,現在隻身在外打拚,一年回家的時間寥寥無幾,每到過節時就格外想念家人。出門之人大都有思家之念。想家是因為離開了家,所以惦念,所以每逢佳節歸心似箭。

我媽特別喜歡綉十字綉,我們家一進門就能看見她繡的那幅「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背景是一片海、一艘船和一輪圓月。我覺得特別溫暖特別安心。好想回家看看父母久別的笑容,聽聽外公外婆的叨念,去感受那久違的一切。

雖然隨著科技的進步,可以通過手機和家人視頻通話,但是這永遠都比不上過節時一家人同在一個屋檐下聊聊家常,坐下吃上一頓團圓飯。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小時候,每到臨近中秋,我就會跟媽媽一起哼起這首歌。

爸爸是名軍人,常年在外,印象中小時候每年只見得到爸爸一兩次,要麼是春節,要麼就是中秋節。於是,這就成了我最喜歡的兩個節日。

「爸爸什麼時候回來?」

「滿月的時候,爸爸就回來了。」

這樣的對話,我和媽媽持續了很多年。

所以從小,比起星星,我更喜歡月亮。因為那一輪滿月意味著「團聚」。

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我第一次翻開這本講中秋節的立體繪本時,就覺得特別暖心,剎那間,思緒飄飛。縱使穿越數年,天空那輪圓月皎潔依舊。

傳統節日和繪本故事相結合

《中秋節》以遙遙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過中秋節的故事為線索,介紹了中秋節的起源、習俗、飲食等相關文化知識。串起了兔兒爺的故事、嫦娥奔月、月餅起義等一系列小故事,形成了一條晶瑩美麗的故事珠串,溫暖人心。在敘述故事的同時,還穿插了祭月、賞月、吃月餅、看燈展等一系列民間習俗,讓孩子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手腦並用,趣味互動

本書還運用「翻翻」「拉拉」「插卡」「轉盤」「立體」等有趣的工藝設計,讓孩子手腦並用,與圖書互動起來。

GIF/1K

月餅「翻一翻」

GIF/1K

月相「轉一轉」

GIF/1K

嫦娥「拉一拉」

GIF/1K

燈謎「拉一拉」

GIF/1K

美食插卡

立體夢境

月相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從月初盼到月中,才能看到月圓,月亮圓了,家人也能團圓了。小時候我只知道「滿月」和「下弦月」,知道滿月是因為月圓是家人團聚夜,知道下弦月則是因為單純覺得這三個字拼一塊兒好好聽,好文藝,好喜歡......膚淺的省略掉了月相的科學意義。

一直到小學上科學課時才知道,原來還有「新月、娥眉月、上弦月、殘月」等等月相的說法,以及形成這些月相的原因。這麼一回想真是些許尷尬,心中默念:我的孩子一定要讓他早早知道這些。

祭月、賞月、嫦娥奔月

嫦娥姐姐,可以說是我小時候的女神了,那時總愛纏著外婆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

當然作為嫦娥的小迷妹,不模仿是不可能的,而且裝備一定要齊全。夏天的小涼被當披風,媽媽的絲巾當仙帶,再拿上外公的蒲扇,此刻我就是嫦娥......話說回來,嫦娥奔月的故事小時候聽過無數次,雖然故事中所蘊藏的許多情感是年幼時無法體會到的,但這個故事會像一顆種子潛藏在心裡,等到長大後的某一刻,在某一瞬間,這顆種子萌動了,由此滋生的感慨隨之而來。

書中我們也會跟著遙遙一家人去祭月、賞月,聽爺爺奶奶給遙遙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配合著書中生動精緻的拉拉來感受下吧~

嫦娥奔月的故事

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苦不堪言。後裔射下了九個,拯救了蒼生。王母娘娘送給後裔一顆仙藥。一個人吃了能成仙,兩個人分吃可以長生不老。蓬蒙趁後裔妻子嫦娥獨自在家時來搶奪仙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了仙藥。她飛到了月亮上成了仙。人們得知後紛紛拜奉她,祈求幸福平安。

兔兒爺

「在街上『香艷的』果攤中間,還有多少個兔兒爺攤子,一層層地擺起粉面彩身,身後插著旗傘的兔兒爺——有大有小,都一樣的漂亮工細,有的騎著老虎,有的坐著蓮花,有的扛著剃頭挑子,有的背著鮮紅的小木櫃……這雕塑的小品給千千萬萬的兒童心中種下美的種子。」

老舍先生在《北平的秋》里寫到的兔兒爺,在本書里也有專門的呈現。兔兒爺雖然成為孩子們中秋節里把玩的小禮物,但它的誕生卻有著久遠的歷史。書中也將兔兒爺的來歷詳細做了介紹。

兔兒爺「拉一拉」

GIF/1K

兔兒爺的傳說

有一年,北京城裡鬧瘟疫。玉兔化身為一個少女,挨家挨戶給大家看病。她每到一個地方就換一身打扮。瘟疫消除後,人們為了感謝玉兔給大家帶來的吉祥和幸福,每到八月十五這天都要供奉她,還親切地叫她「兔兒爺」。

月餅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小時候各種各樣的兒歌唱得滾瓜爛熟,長大後幾乎全都忘光了。但奇怪的是,唯一讓我能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就是這首和月餅有關的。這大概可以稱之為「吃貨本能」吧。

中秋節可以說是約等於月餅節。因為除了家人團圓外,月餅毫無疑問是中秋節的主角。那麼中秋為什麼要吃月餅呢?本書中也為小朋友們講述了月餅的由來,以及朱元璋月餅起義的故事。

月餅起義的故事

元末時,朱元璋聯合各路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十分嚴密,消息很難傳遞出去。軍師劉伯溫想了一個辦法:命人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到餅子里,分頭送到各地起義軍中。八月十五晚上,起義軍們一齊響應。起義成功了!朱元璋十分高興,把傳遞信息的那種「月餅」賞賜給起義士兵。從此,「月餅」就成了中秋節的時令點心。

看燈展、猜燈謎

錯過了元宵節,本書主人公遙遙和她的家人在中秋節的夜晚去看了燈展。你還記得起小時候猜過的燈謎嗎?

猜燈謎不僅能啟迪孩子們的智慧,又能讓他們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本書中利用「動手拉一拉」的形式讓孩子們感受猜燈謎的樂趣。

家長們也可以上網去搜一搜有趣的燈謎考考孩子們,增加親子互動很重要喲~

繪本精緻細節

古典畫風

UV暗紋印花

精品裝幀

從一本講述中國傳統節日的繪本里,我們看到中國鄉村一個普通家庭的現狀,也從中讀到相聚之歡與離別之痛。

在這本書里,有對親人團聚綿長的渴望,也有對童年童趣無限的懷念。對於孩子來講,最重要的莫過於成長過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與親情的滋養。當孩子把長久的思念寄托在只有月亮圓了才能見到父母的唯一希望中時,我們能從中讀到孩子內心深處深深的期盼與無奈。

【 為什麼要和孩子講民俗 】

人生的第一本書如果是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那麼給孩子帶來的將不僅是樂趣,還將有助於他的一生,讓他時刻記住自己是個中國人。

李一慢

深耕閱讀研究院院長

新教育實驗學術委員

老祖宗留下來的一些美好的東西,正在被現代文明以快捷、多元的方式取代。是老物件不好嗎?並不是,只是現代文明走得太快,讓人們趨之若鶩,而忽視了古老文化的精華。

告訴孩子民俗的由來、文化傳承的原因,其實,就是在告訴他我們的民族從哪兒來?我們千年的文化之根在哪兒?

我們不是一個盲目的民族,我們是一個能夠追本溯源的民族,我們的歷史有跡可考,我們的文化代代傳承。我們傳承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多元的世界保持自我,不會失去個性,不迷失前路。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不知道四大發明,不知道李冰、蔡倫,不知道李白、蘇軾,那麼,我們這個民族,可能就成為了一張白紙。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難道不可悲嗎?

當承襲千年的傳統節日時至今日依然被紀念,它已經成為滲入血液的民族溫度。希望這本書能帶給孩子一個傳統節日的氣氛,同時通過這樣的方式,留住中華傳統文化里那些精緻的技藝。希望,即使孩子們長大後遠離家鄉漂泊在外,也能夠因為擁有這些與「團圓」有關的記憶,而不會感到孤單落寞。讓他們知道,「家」永遠都在,家人隨時等待他們歸來。

溫馨提示:

*訂單查詢方式:在尹建莉父母學堂公眾號後台菜單欄媽媽空間寶寶市集,可查詢您的訂單;

* 非質量問題,恕不接受退換,每次團購訂單量巨大,請一定謹慎下單;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於增值稅發票開具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16號)的相關規定索要發票時,請您提供所在單位的納稅人識別號。另本店僅提供電子發票,不再提供紙質發票,發票將於購買之日起一個月內開具。有發票需求的用戶,請您留意手機簡訊,電子發票相關信息會以簡訊形式發送。感謝您的支持與理解;

*每件商品都單獨發貨,一個訂單買多樣商品的話,商城只能給一個物流追蹤單號,如果想追蹤每樣東西物流信息,請分開下單;

*注意留可以有人簽收的收貨地址,防止無人接收丟件的情況;

*請各位讀者收到貨,當著快遞員檢查驗收,如有問題,可當場拒收或者當場拍照,並與我們的客服直接聯繫反饋,以便我們及時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尹建莉父母學堂 的精彩文章:

「敏感期」?可不可以別嚇唬自己!
你假裝不明白,只是因為沒有勇氣認錯
你的孩子其實不屬於你

TAG:尹建莉父母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