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狀元」這個辭彙最早來源於唐朝

「狀元」這個辭彙最早來源於唐朝

每年高考、中考成績出來後,從學校到社會、媒體都熱衷於炒作狀元,包括狀元的基本資料、學習生活、出生籍貫、就讀學校等等,只要涉及到的都是一個博眼球的新聞,由此可見考試狀元在中國的熱度很高。對於「狀元」這個辭彙本身來講,它的來源和歷史也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單說這個辭彙的來源就不簡單。根據文獻記載,「狀元」這個辭彙最早來源於唐朝。

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考試文化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伴生於科舉制而來,有了科舉制就有了考試,有了考試就有了考試文化。準確來說,科舉制誕生後才衍生出考試文化,才有了狀元、進士、舉人等稱呼。科舉制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發明,在世界歷史上,科舉制的問世不亞於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北周外戚楊堅篡權後改國號為大隋,統一北方後又一舉跨過長江滅掉了南陳,結束了幾百年的南北對峙分裂狀態。統一後的隋朝面臨著人才緊缺的問題,隋文帝楊堅決定廢除歷史上的九品中正制改由考試選拔人才,科舉制正式問世,楊堅也被列入了改變世界進程的一百個人里。這個新興的社會制度方興正艾的時候,隋朝卻二世而亡,柱國公李淵起兵太原,消滅了其他分裂勢力,重新一統華夏建立大唐。大唐王朝接過隋朝科舉制的接力棒,發展和完善了科舉制度,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考試文化逐漸形成,其中「狀元」這個詞就誕生了。

「狀元」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投狀中的第一名,「狀」就是投狀、名狀,「元」是起始、第一。唐朝時科舉每年都要舉行一次,參加考試的人必須經過投狀才有資格,就像今天的學生參加考試前要先報名取得准考證。等到科考放榜的時候,榜上的第一名就稱為狀頭或者狀元。到了後來,狀元不再是成績第一的那個,而是皇帝在前三名中親自測試認定後的人才是狀元,這就是殿試。除了「狀元」外,後世還有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等辭彙顯示了中國悠久深厚的考試文化,在以後會慢慢介紹它們各自的來歷,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兩千年最有資格稱明君的五大帝王:哪些皇帝上榜
千年微笑,石頭上的虔誠
讀韋莊《台城》:無情最是台城柳,不懂人間苦與悲
古代的「全運會」,比現代人還會玩
一ha打斷三立櫃,也只有「唐小帝」了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