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哥大工程學院的實驗室里,藏著多少創新秘密

哥大工程學院的實驗室里,藏著多少創新秘密

哥大工程學院的實驗室里,藏著多少創新秘密

「去年年末,中國包頭鋼鐵集團高層來到了哥倫比亞大學工程院An-Hyung Park和周小舟的實驗室,考察了由他們合作設計的廢渣再利用模型的運行。他們兩位在哥大研發的技術,可以將將鋼鐵冶煉中產生的廢料轉變為可再利用材料,並能減少整體碳排放。他們也通過哥倫比亞大學技術風險投資辦公室(Columbia Technology Ventures)成立了一家名為GreenOre CleanTech LLC的衍生創業公司,並且正著手設計建造第一家能夠投入商業使用的試驗工廠。這座工廠計劃在明年建成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並將在2018年中期投入使用。」

正在說話的是Ivy Schultz,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創業項目副主任。在聽到小探請她介紹幾個優秀創業項目後,她並沒有過多思考,就以這個例子開了頭。

「我們就從這裡開始吧。」

在創業大潮中奮起直追的哥倫比亞大學

完成剛剛提到的「大項目」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的一位副教授與一位助理研究員。但如果你以為在這裡只有教授在創業,那就大錯特錯了。

「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研究員與全職教授,我們在為所有有需要的人提供必要的創業服務。而在這裡,絕大部分人都在創新。其中的許多人,將要或已經開始了他們創業的旅程。」

「從本科生開始就已經開始為創業做準備了嗎?」小探詢問道。

」準備嗎?不是,他們有人從本科就已經開始了,短短几年,他們已經取得了令我們非常驕傲的成就。」

Ivy提到的這個創業企業叫Kinnos,一個由三個大三學生成立的創業企業。他們的產品,HIghlight,誕生於201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之時。在當時舉辦的埃博拉疫情設計挑戰賽中,創始人們提出,每二十位死者中就有一位是醫護人員,這是否證明我們現有的消毒措施,尤其是防護服的消毒措施並不完善。

確實,傳統的對於醫療防護服的消毒措施就是噴洒以漂白劑為主的消毒藥水。可這些藥水都是透明的,消毒人員無法知道是否所有接觸到病毒的角落都被噴洒了藥水。所以,人們以為已經消毒完成了的防護服,其實可能還殘留有病毒,並最終導致醫護人員或是其他病人的交叉感染。而Kinnos的解決措施,就是一種會褪色的有色粉末。將它混合在消毒劑中,人們可以直觀的看到消毒劑的噴洒情況。可等到十分鐘後,防護服就又變回了他原來的樣子。

這一發明剛剛為Kinnos迎來了種子輪的一百萬美金。這三個從哥大工程學院走出來的本科生,已經在用便捷高效的方式改變著這個世界。

「我們為工程學院的學生提供了完備的資源。幫助他們找導師,組隊伍,並定期舉辦各種各樣的講座和工作坊。如果願意參與創業大賽,我們會為三輪下來的兩位優勝者提供五萬美金的啟動基金。可最重要的是,我們鼓勵每位有想法的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我一直認為,贏得比賽不是參與創業比賽最重要的目的。最重要的,往往是讓一個真實的團體聽到你的想法並獲得反饋。真的,你要說出來。」

「那麼這裡的教授和學生一樣對於創業充滿激情嗎?」小探繼續詢問。

「非常多的教授都在逐步意識到創業的重要性。雖然他們身上本來就有非常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他們仍然意識到,創業或許是能夠將他們的學術成果最迅速的轉化成實際產品的一條橋樑。而他們中許多人參與創業的方式,是通過他們的博士研究生。越來越多博士生畢業後將他們在學校研究的項目作為其創業企業的產品,並邀請他們的導師擔任公司的advisor。這樣,擁有超高科技含量的創業想法被源源不斷地孵化,並接受紐約的檢驗。」

「從學生到教授,再到學校的行政部門,我們都在追趕那些最早重視創業的大學的步伐。不得不承認,斯坦福和麻省理工早已緊跟創業潮流培養了一批著名的企業,而紐約的各個高校是從這個十年才開始啟動的。雖然晚了一些,可是憑藉著紐約的資源和哥大曆來出眾的表現,我們會越追越快。」

紐約的彎道超車

Ivy的話道出了一段紐約的辛酸過往。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熱潮席捲美國。當時的Silicon Valley與紐約的「Silicon Alley」同為科技浪潮的中心。然而,當泡沫散去,矽谷的科技巨頭撐起了整個灣區,而沒有誕生任何科技巨擘的紐約卻只能結結實實地敗下陣來。眼看著矽谷在之後的時間裡發展成了無人媲美的創新搖籃,紐約的創業生態,尤其是科技創業生態,甚至一度被波士頓反超。

或許要到十年前,紐約人開始意識到新的機遇來了。各種創業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政府也開始撥巨款優化創業環境,而享譽全城的New York Tech Meetup更是場場爆滿,只為了聆聽最新潮的團隊與投資人之間的唇槍舌戰。直到今天,紐約已經數次在年度全球創業生態評比中位於第二,而評論家們也開始竊竊私語,在這個每個產業都主動擁抱科技打破自身束縛的今天,作為金融、時尚、媒體等等產業中心的紐約,會不會是新的創意之都呢?

紐約能否彎道超車,很大程度上要看科技人才的儲備。而地處紐約中心的哥大,自然承擔著最為艱巨的任務。在這場紐約與哥大雙重的翻身仗里,兩方自然都在竭盡所能互利互惠。最典型的例子,是剛剛提到的New York Tech Meetup的創始人之一現在也在哥大擔任著孵化新創意的職位,並且指引著哥大優秀的創業企業進入Tech Meetup宣講。

在去年六月,哥大工程學院創業中心的一個明星項目,Vidrovr就曾經站上了這個舞台,並且獲得眾多肯定。Vidrovr專註於視頻的識別和分類。他的兩名創辦者都是哥大的博士。而他們的導師,多媒體領域多有過人建樹的張世富教授,則成了公司的技術顧問。CEO Joseph Ellis表示,他們的技術將主要用於幫助記者找尋他們需要的視頻資料,讓機器理解視頻,從而更好地成為人們工作的幫手。在那次宣講之後,Vidrovr如今已經是2017 NYC Techstar,並且成功拿到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撥款。這條在紐約的創業之路,似乎一直都在一個正確的軌道上。

「當然,哥大已經畢業的校友是我們另一項無可比擬的資源。但是誰會想要在畢業以後還回到這個他們每天趕論文的地方呢?(小探默默點了點頭)可是每當我們要舉行新的創業大賽時,校友們總是非常樂意回來幫忙。在與年輕的創業者共同工作時,他們紛紛感受到了一股別樣的動力。他們聆聽學生的創意,了解他們的訴求,並且盡其所能和他們擁有的資源對接,以幫助這些優秀的想法進入真實社會。

「當然,我們的學生也會從這些校友那裡知道創業的艱辛。這是一條非常非常曲折的路,我們一直這樣和將要創業的學生說,今天我也想告訴可能再度這篇文章的中國學生。哥大會非常歡迎那些有著創業夢想並已經開始探索的人。但是請不要美化這個過程。你要去了解你的市場,你的客戶,你還要知道有多少人失敗了。只有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你才有可能打贏這場仗。」

學術準則VS產業潮流

在感謝了Ivy為中國學生讀者的建議之後,我小心地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在哥大,人們會因為某一些概念的流行而去追逐產業潮流嗎?例如近些年最火的人工智慧,會是更多的人追逐的目標嗎?」

「與其說是追逐產業潮流,倒不如說我們在教育哥大的學子最大限度的使用哥大和紐約已有的資源,充分發揮自己的獨特優勢。就工程學院來說,基於我們獨特的師資,我們這裡做得最好的其實是醫療科技的創業。這個行業,需要最頂尖的技術和大量的投資,卻也擁有最為誘人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要在高校做好對於新產品的監督,保證他科技的真實和實際的療效,為患者把好關,我想這是一個高校的責任吧。」

翻開哥大工程學院創業項目的Startup列表,果然有將近一半都是醫療科技創業公司。從簡易廉價易推廣的嬰兒生命體征探測器,到操作簡單卻能拯救無數產婦的產後出血治療器。從3D列印器官,到使用自體組織培養骨骼。許多創始人都在權威報刊上發表了其技術的相關論文,從而支撐他們產品的進一步發展。(許多矽谷醫療創業公司都因為一直延遲其技術論文的發表時間而備受詬病與質疑。甚至有評論家直言,投資人對於利潤的盲目使得人們要對矽谷的生物科技產品更加小心。)小探這才發現,哥大的工程學院里,藏著的或許不是最能賺錢的點子,卻是最有可能讓人變得更有尊嚴的技術。

從環境到疫情再到每個人都要經歷的病痛生死,小探在哥大工程學院的實驗室里,沒有看見被剝奪工作的恐懼,卻只看見了,科技在不遠的未來可能給我帶來的更好的生活。

這好像是一個實驗室里,能藏下最大的秘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未來人們將如何採買食物?讓最In的概念市集告訴你
無線充電技術解讀
紅杉.真格 AI 雙城記
為什麼我不會買 iPhone X?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