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不早戀,遲早被婚騙

孩子不早戀,遲早被婚騙

1

這一周,漫天都是土豪級碼農蘇享茂被毒妻勒索跳樓事件的刷屏。

故事相信大家都里里外外轟炸很多遍了,不贅述。

蘇享茂雖然相貌平平,但天賦異稟,事業有成,身家千萬,

放到哪國都算得上是小半個鑽石王老五,

看樣子就老實,小三絕緣體,

橫看豎看,都會有大把漂亮妹子搶著要。

然而,看他和「白富美」毒妻的婚戀史,

婚戀方面的認知,可以說徹底不靠譜:

認識兩個月領證,婚後一個半月離婚,

從始到終才三個半月的時間。

如果「毒妻」是職業騙婚的,

從商業的角度,這個速度是很講究效率的,

但蘇享茂,好說好歹也是一個公司老闆+CEO,

怎麼就這麼拿衣服被她牽著鼻子走?

不久碼農的親哥道出了真相,弟弟是個天才極客,

戀愛經驗近乎為0。

蘇享茂雖然名頭是企業老闆CEO,

但更符合他個人特點的標籤——碼農。

碼農,尤其是天才級別的碼農,

是一個在婚戀領域容易呈現出重災區面貌的群體。

高天賦的頭腦讓他們本來思維模式就和常人不同,

工作中更是沒有什麼機會,

像銷售,HR,公關等一樣,

在高度的人際互動中領會真實的社會和人性

同時,戀愛經驗的稀少,讓他完全看不出「毒妻」的每一步主動出擊,

都是在引誘他一步步踩坑。

2

蘇享茂事件,可以說是我國「相親婚戀模式」結果最慘烈的一個事件,

至今為止,相親模式的結果,

最壞也就是到臨近「剩男剩女」的年齡,

病急亂投醫,隨便找個人,

然後像商業合作簽合同,各方面談談攏以後

閃個婚,之後嚼蠟一般湊合完一輩子。

這次倒是鬧出了人命。

相親婚戀模式在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中很普遍,

某公園相親角

究其原因,

有一個東西是脫不了干係的——

世界上本無早戀。

自從有了高考,

一堆控制狂父母、老師、校長,

硬是要把高考前談的戀愛起名「早戀」。

這個詞,不但中文獨有,而且僅僅存在於大陸地區。

我們的學校和家長對高考是極其重視的,

高考前,一個娃娃生的一切,都是圍繞高考,

又叫「以學業為重」。

所有不以高(學)考(業)為目標的行為

都可以歸為不務正業,耍流氓。

對早戀,連學校都是拚命打壓的,

今年年初,山東省廣饒縣兩名17歲的高三男女學生在樓道里說話,

被監控拍到,於是認定兩人是「早戀」。

校園很快張貼了女生違紀處分,勒令兩人退學。

女孩最後偷喝農藥,搶救無效死亡。

3

老師和家長是這麼想的:

瓜娃子年紀小,「拎不清」,

精力和時間又有限,

不能分散到對學(高)業(考)沒幫助的事情上,

更何況,青澀的初戀,大多是無疾而終的

青梅竹馬有始有終的少之又少,

所以更不值得為了一個

"沒有結果"的東西,

佔用本來貢獻給「高考」的寶貴時間了。

這個邏輯似乎也沒錯。

但作為過來人,我們自己也知道:

高中不試手,大學靠邊走。

少壯不戀愛,老大真無奈。

小時不早戀,老了被婚騙。

一進大學,好好讀書求不掛科,

學有餘力再背背英語,搞搞社團,找找實習

一個晃眼,四年內沒有鎖定終身對象,

畢業之後就更是進入Hard模式了:

找工作忙事業,可能還要在陌生城市奮力紮根,

下班都累成狗了,哪來的時間談戀愛。

迷糊一陣,有天就發現自己變成了另一種狗:單身狗

再迷糊一陣,就成了剩男剩女剩鬥士

這還不是最悲慘的,最悲慘的是,

完完整整,正兒八經,

有參考價值、實踐意義的戀愛經驗,

壓根沒幾次!

自己需要誰,該愛誰,適合誰,怎麼愛,

一堆問號。。。

面對「戀愛」這種事,還一副無從下手,茫然無措的德行,

就在家人、社會和自己壓力下,

糊裡糊塗地進入了婚姻。

說以你說,為啥朋友圈裡婚後女性的戾氣那麼大?

除了媽寶男、婆媳關係,巨嬰症這類時代病之外

婚姻質量本身不高,

夫妻間本來就不懂怎麼愛,

也是重要的原因。

4

為什麼娃需要早點積累戀愛經驗?

第一、

戀愛和用鎚子,打麻將,寫論文,騎單車一樣,

都是需要練習的。

情侶間特有的溝通、相處、表達關愛、解決矛盾、猜心思,為對方設身處地著想。。。

所有這些技能都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學來。

沒有談過幾次戀愛就進入婚姻,

簡直和第一次騎自行車就要拿環法賽冠軍一樣高難度。

第二、

以前Bing看過的一篇美國網站上關於婚戀文章,

說人一生至少要date18個人,

才能發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人是啥樣的。

好吧,18這個數字可能對於我們東方人有些誇張,

韋小寶都做不到。。。

但每次和不同類型的人約會的經驗,

就是一次次不斷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

才會讓我們真正意識到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伴侶,

組建什麼樣的家庭,度過什麼樣的人生。

而我們這代人經歷的是:上學時不讓戀愛,

畢業了逼著結婚,莫名其妙有了娃,

30幾歲才發現TMD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

然後父母開始勸:為了娃別離婚!離婚沒人要你的。。。

再然後就稀里糊塗地為了娃湊合下半生。。。

這樣的人生是何等操蛋?!

當然,

「早戀」之所以在中國猶如洪水猛獸,

說到底還是因為它雖然有好處,

但根據目前國情,對大部分人風險似乎更大:

一、如果兩個娃八字不合又非要

瓊瑤劇一樣愛得死去活來,

耗費大量精力咋辦呢?

二、男生青春期荷爾蒙旺盛,

一個沒把持住把閨女當白菜拱了咋辦呢?

我還不想抱孫子啊!

5

綜合來說,(只能說是根據我目前的觀察)

家長有三種策略:

下策:不管

這普遍發生在下層家庭,

最惡劣的情況可以看歐美低保家庭

有大量十來歲的未婚媽媽,

大部分連娃爸是誰都不知道,

這些未成年媽媽倒也高興

一來不用再上學,二來可以拿政府補貼,

錢不夠了就再生,簡直是惡性循環。

中策:嚴禁

這普遍發生在有向上精神的下層和下層中產家庭

家長對孩子還是有較高標準和要求的,(例如:考取名校)

然而而家庭資源也並沒有充足到任性的程度,

孩子必須集中精力努力拚搏,

經不起任何閃失。

所以風險最低的方法就是嚴禁,

也的確最適合這個群體。

上策:管制允許

普遍發生在中層到上層中產,

父母普遍具備高學歷,思想也比較開明,

和孩子溝通到位,隨時知道孩子的明戀暗戀對象,

我甚至還見過為不善言辭的8歲兒子做紅娘穿針引線的。

這類家庭對娃的教育資源和資金都比較充沛,

娃升學的壓力沒有其他群體那麼巨大,

所以允許孩子光明正大地「戀愛」,

「光明正大」就是說,

和成人戀愛一樣,雙方家長也彼此認識、經常溝通,(多數情況是同學、鄰居)

這種早戀受「官方認可+批准」,不像第一群體「偷偷摸摸「、」地下行動」,

肚子大了還不知道娃爸是誰呢...

這種「光明正大」模式,孩子反而會因為

父母的允許和信任,更加規矩老實。

可以說和彈鋼琴畫油畫一樣,

相當於「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是孩子「社會化教育」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早戀這玩意,

因為有風險,又沒有直接的短期收益,

(因為初戀很少會走到最後嘛),

所以是奢侈品,

奢侈品嘛,消費得起,那就沒問題!

我們這代80,90後爸媽,

只要家庭有條件,真的應該

允許孩子在戀愛最美好的時節——

豆蔻年華,談一次美美的戀愛。

別等到孩子們到了高考報志願的時候,

才開始思考自己想學什麼;

到了適婚年齡,

才發現自己所有的婚戀教育,

全部來自島國動作片 ,或腦殘言情劇。

等娃到了情竇初開的年齡,

你對娃能有多開放多容忍?

你的底線能到哪兒?說給我聽聽吧!

彩蛋來了

彩蛋來了!開學那幾天火得不行的

《天台告白》雖然可能大家都看過了

不過我還是發發,因為太萌了!

開學那天,日本某綜藝節目去到一所中學

和校長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天台表白大會!

想要表白的孩子們站在樓頂,

樓下則站滿了同學和那個自己心愛的人。

校長在大會開始前站在天台,

鼓勵孩子勇敢表白,別害怕失敗。

第一位上天台表白的是初二的14歲少年

「新學期開始了,看了下鄰座,那裡坐著個天使,

曾距離我30厘米的你,現在在距離我5.5米的地方。

這種遠距離戀愛我已經受不了了!

請和我交往吧!

GIF/660K

很遺憾,天使卻說了對不起。

女生也大大方方表白,

她喜歡的人已經有了女朋友,

所以在告白中,希望他為自己將來的戀愛加油。

GIF/676K

被告白的男生仰頭認真傾聽

溫柔回應了

表白大會最後登場的,是一個初一的小男孩,小小的他卻是全場最有爆發力的告白者。面對喜歡的女生,他狂喊了16次「喜歡你」!

這樣的青春還有什麼遺憾!?

GIF/1638K

女孩回應對不起,

男孩在被拒絕後哭了!!

。。。。

每一個細節,都如此動人。

如果不是視頻作證,很難想像這些極富電影感的場景,

會出現在真實的生活之中。

每個同學大大方方地表達出自己的喜歡

下面的同學認認真真地聽完,沒有亂起鬨,

只是給予鼓勵,被拒絕時,沒有惱羞成怒,禮貌地說謝謝,

下去後忍不住擦眼淚。

除了感動,還有感慨。

感慨的是,

有些孩子的青春可以自由地喜歡一個人,

自由地表達對這個人的喜歡,

而不是被找家長,記錯,退學,

真幸福啊!

最後附上完整視頻:

【知性逗比,歡迎關注】

開團ing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idrbing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考驗人性的地方:產房裡的故事
為什麼孩爸心裡好像沒有孩子?為什麼孩子和爸爸不親,總纏著媽媽?原因居然是……

TAG:hidrb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