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樣學佛修行 無異於給佛法摻入毒藥!

這樣學佛修行 無異於給佛法摻入毒藥!

文/太橋旦曾堪布

如果我們每天吃的飯菜里含有慢性毒素,自己卻不知道,我們的健康會越來越受損,最終會中毒而死。

大家知道嗎,修行佛法也會中毒喲!食物中含有毒素,能斷送我們的生命;修行中夾雜毒素,會斷送我們的慧命。而慧命正是解脫、成佛的根本。

無始以來,我們曾經無數次地修行,但對於其中摻雜的一種毒素卻茫然不知,所以直到現在,我們依然沒能解脫,還要不斷地輪迴。

這種毒素是什麼?它分為兩個層次:淺層的自私和深層的我執。

很多佛弟子都努力修法、積極行善,很可惜的是,他們往往意識不到,修行中夾雜的自私和我執導致了一切善行的毀滅。所以,為了保護我們的善行不受損害,必須對治自私和我執,直至徹底清除。

初學者可能暫時做不到斷除深層的我執,但完全有能力去除淺層的自私。

自私有很多表現形式,比如「修持、行善時有貪圖回報之心」就是其中之一。從世俗角度看,這種心態是人之常情;但從佛法角度看,這種心態屬於毒素,應該堅決捨棄。

為什麼這樣說呢?

首先,因為因果不虛,我們所做的一切善行,即使不追求回報,回報也決不會消失,所以貪圖回報之心完全是多餘的。

回報是肯定會有的,但何時出現是由因緣來決定,不一定馬上顯現,可能多年以後,或者來世,甚至多生多劫以後才顯現。

但是我們凡夫做了一點善行之後,當場就想要回報,最遲不能超過明天,這樣的貪求是違背因果規律的。

打個比方說,在北京和康定兩個城市之間有一根很長很長的管子,如果你在康定向管子里倒一點水,希望水馬上從管子在北京的另一端出來,這可能嗎?

其次,回報的遲速和回報的大小,不是由善行本身決定,而是由發心決定,貪求回報之心反而會使回報受損。

因此,如果我們以不求回報之心來修法、行善,不貪圖此生的福報,也不期待來世的安樂,全心全意只為利益他人,這樣的修行就像無毒的食物,美味可口又營養豐富,讓我們在解脫大道上精力充沛地大步前進。

大乘佛法的核心是菩提心,菩提心的最大障礙是自私和我執,必須將其連根拔除。如果我們的修行都能以菩提心來攝持,所有善行都會像河水一樣,流向佛果的大海,每一次的努力,都離大海更近了一步。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念善知識 能以如是利益眾生
死亡無常不可控,所以要及時行樂,對嗎?
對子女應該以勉勵代替責罵
智慧的沉澱
拿捏好人生,勿因小失大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