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新1篇Cell!施一公團隊解析酵母ILS狀態剪接體

最新1篇Cell!施一公團隊解析酵母ILS狀態剪接體

本文轉載自「BioArt」,原標題「Cell:施一公團隊解析酵母ILS狀態剪接體丨快訊」。

北京時間9月15日凌晨,Cell在線發表了施一公教授課題組題為「Structure of an Intron Lariat Spliceosome from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論文,解析了釀酒酵母平均解析度為3.5A的內含子套索剪接體ILS complex(Intron Lariat Spliceosome)。

內含子的去除主要是通過兩步轉酯反應來實現的,這兩步化學反應是由剪接體催化完成的(下圖a)。對於每一個內含子來說,為了調控反應的各個基團在適當時機呈現合適的構象從而發揮其活性,剪接體各組分按照高度精確的順序結合和解離,組裝成一系列具有不同構象的分子機器,統稱為剪接體。根據它們在RNA剪接過程中的生化性質,這些剪接體又被區分為E、A、B、Bact、B*、C、C*、P、ILS等若干狀態(下圖b

圖片引自:Shi, Y. (2017). The Spliceosome: A Protein-Directed Metalloribozyme.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429(17), 2640-2653.

剪接體由五個小核核糖核蛋白(snRNP)、十九號複合物(Nineteen Complex,簡稱NTC)、十九號複合物相關蛋白(NTC Related)和一系列的輔助蛋白所構成,共涉及到100多個蛋白質和至少五條RNA分子。在剪接的過程中,剪接體以前體信使RNA分子為中心,按照高度精確的順序進行逐步組裝並發生大規模結構重組,使之得以完成複雜的剪接任務。剪接是真核細胞進行正常生命活動不可或缺的核心環節,因此具有重大的生物學意義,獲取剪接體在組裝、激活、催化反應過程中各個狀態的結構是最基礎也是最富挑戰性的結構生物學難題之一(2014年初Nature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回顧晶體學一百年,將剪接體和核孔複合物結構視為今後最希望解析的蛋白複合物)。

2015年8月至今,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共報道了剪接反應中5個關鍵狀態剪接體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分別是3.8埃的預組裝複合物tri-snRNP、3.5埃的激活狀態複合物Bact complex、3.4埃的第一步催化反應後複合物C complex、4.0埃的第二步催化激活狀態下的C* complex以及3.6埃的內含子套索剪接體ILS complex。這5個高解析度結構所代表的剪接體狀態,基本覆蓋了整個剪接通路中關鍵的催化步驟,提供了迄今為止最為清晰的剪接體不同工作狀態下的結構信息,大大推動了RNA剪接研究領域的發展。2017年5月份施一公教授課題組還首席解析了人源剪切體的工作狀態(3.76A第二步催化激活狀態下的人源C* complex),闡釋了人源剪切體催化第二步轉酯反應的功能機理。

內含子套索剪接體ILS complex的解體標誌著剪接循環的結束,早在2015年8月,施一公教授課題組就解析了裂殖酵母(S. pombe)3.6埃的內含子套索剪接體ILS complex。而最新的這項研究表明,釀酒酵母和裂殖酵母的ILS complex在整體構象和蛋白組成成分以及RNA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下圖)。

釀酒酵母而非裂殖酵母的ILS complex包含三個Ntr複合物成分:ATPase/解旋酶Prp43、Ntr1/Spp382以及Ntr2,此外還包含剪接因子Cwc23.。而裂殖酵母包含四個蛋白:Cwf11、Cwf19、Cwf17以及Cyp1。除了Cwf19,其它三個蛋白在釀酒酵母中沒有對應的同源蛋白。

在釀酒酵母ILS complex的中心,Prp8、 Snu114、三個十九號複合體(NTC)蛋白(Cef1、 Clf1、 Syf2)以及6個NTC相關(NTR)成分(Cwc2、Cwc15、Bud31、Ecm2、 Prp45、 Prp46)與處於激活位點的RNA相互作用,C* complex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圖)。該結構對於認識ILS complex的解離方式提供了更合理的機制。

據悉,施一公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萬蕊雪、高精尖中心卓越學者閆創業博士、博士生閆創業為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大學、西湖高等研究院出現了在了署名單位中。

最後,祝賀施一公教授日前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附施一公實驗室有關剪接體的論文列表:

1、Yan, C., Hang, J., Wan, R., Huang, M., Wong, C. C., & Shi, Y. (2015). Structure of a yeast spliceosome at 3.6-angstrom resolution.Science, 349(6253), 1182-1191.

2、Hang, J., Wan, R., Yan, C., & Shi, Y. (2015). Structural basis of pre-mRNA splicing.Science, 349(6253), 1191-1198.

3、Wan, R., Yan, C., Bai, R., Wang, L., Huang, M., Wong, C. C., & Shi, Y. (2016). The 3.8 ? structure of the U4/U6. U5 tri-snRNP: Insights into spliceosome assembly and catalysis.Science, 351(6272), 466-475.

4、Yan, C., Wan, R., Bai, R., Huang, G., & Shi, Y. (2016). Structure of a yeast activated spliceosome at 3.5 ? resolution.Science, 353(6302), 904-911.

5、Yan, C., Wan, R., Bai, R., Huang, G., & Shi, Y. (2016). Structure of a yeast step II catalytically activated spliceosome.Science, aak9979.

6、Wan, R., Yan, C., Bai, R., Huang, G., & Shi, Y. (2016). Structure of a yeast catalytic step I spliceosome at 3.4 ? resolution.Science, 353(6302), 895-904.

7、Zhang, X., Yan, C.,Hang, J.,Finci, L.,Lei, J., & Shi, Y. (2017).An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Human Spliceosome.Cell,169, 1–12

8、Wan, R., Yan, C.,Bai, R.,Lei, J.,& Shi, Y. (2017).Structure of an Intron Lariat Spliceosome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ell,171, 1–13

綜述:

Shi, Y. (2017). The Spliceosome: A Protein-Directed Metalloribozyme.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429(17), 2640-2653.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首款偏頭痛抗體葯2期結果良好,有望近期上市
GEN:被過度濫用的20種藥物
PNAS:繪製情緒圖譜,人類內心的表情包其實很豐富
PNAS:治療糖尿病,或能從腸道微生物入手
刷新認知無上限:生物能自行將兩個基因融合成新的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