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本投巨資建印度高鐵,安倍與莫迪「熊抱」之下難掩各自算盤

日本投巨資建印度高鐵,安倍與莫迪「熊抱」之下難掩各自算盤

30分鐘的機場等待,一個熊抱,一頓露天晚宴,一場月下散步,8公里的公路表演,25個表演舞台,9000名警察,數萬名的當地民眾,概括了印度總理莫迪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準備的歡迎式。

為了迎接因第四次日印峰會而訪印的安倍晉三夫婦,已經與安倍在各種場合會談高達10次的莫迪,仍然拿出了十二分的心思來歡迎安倍第二次執政上台以來的第三次印度之行——這也是不久前,剛與中國結束長達3個多月的對峙後,第一個到訪印度的外國首腦。

9月13日傍晚,被艷麗鮮花所裝飾的白色吉普車,緩緩行駛在莫迪家鄉艾哈邁達巴德的街道上,這座位於印度西部的工業城市尋常的一個傍晚,卻終於迎來了等待已久的客人:藍色馬褂下套著白色長襯衫和長褲——身著印度傳統服裝的安倍站在露天吉普車的中央,在他的左右兩邊邊,身穿白色長衫的莫迪和絳紅色印度麗紗的安倍夫人,正朝簇擁在8公里街道上的數萬民眾揮手致意,手握印日國旗的民眾呼喚著,沿路的傳統歌舞音樂響徹雲霄。

「隨著日印雙方進一步將眼光聚焦在正在東亞不斷崛起的中國時,印度和日本之間的關係似乎到了綻放的時刻。」日本《讀賣新聞》稱,日印關係似乎到達了一個高峰。

對於莫迪來說,攜帶厚禮訪印的安倍,即將給印度帶來的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日本新幹線高鐵的技術,意圖牽制「一帶一路」的「亞非增長走廊」的共建;而對於安倍來說,他緊盯的或許並不是等額的經濟回報,而是不斷帶來濕潤海風的印度洋。

高鐵外交或「血本無歸」

9月14日上午,安倍和莫迪共同出席了連接印度經濟中心孟買和艾哈邁達巴德之間的高速鐵路的奠基儀式,這也是印度境內首條即將投入建設的高速鐵路。

當地時間2017年9月14日,印度艾哈邁達巴德,印度總理莫迪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高鐵項目奠基儀式。 視覺中國 圖

《日本時報》稱,安倍向莫迪表示,將為採用日本新幹線方式的「孟買-艾哈邁達巴德」之間高鐵和城市交通建設提供總計約19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3億元)的日元貸款。日本為拿下該項目破例大幅降低利息,從以往通常超過1%的年息降低到0.1%,甚至把通常30年的償還期延長到50年。

「今天對於印度和日本來說,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在該條鐵路的奠基儀式發言中,莫迪表示,感謝安倍前來印度進行投資,印度的高鐵夢想將要從今天起飛,這對於印度的高鐵事業也是載入時刻的一天。安倍則回應稱,日印是印度洋上的重要合作夥伴,很高興能參與該項目。

事實上,從自動化到在印度東北部的基礎設施投資,日本近年在印度的投資不斷增長,如今,日本已經成為了印度第三大外國投資者。

但日本所期盼的遠遠不僅如此,日本還在期待著在印度這個具有潛力的大市場中,自己的高鐵技術能夠在與其對手如中國和德國的競爭中拔得頭籌。《讀賣新聞》稱,安倍此次訪問,就是希望在中國曾經一度希望涉足但並未取得太大成功的印度國內,作出不一樣的成績。

2015年的時候,中國曾經贏得了一份合同,通過這份合同,中國可以對在印度新德里和孟買之間長達一萬里的鐵路線路中的一部分高鐵線路建設進行評估,當時未能競標成功的安倍倍感沮喪。

儘管印度政府本周表示,印度將不遺餘力地爭取比計劃提前一年,在2022年前完成該條路線地建設。印度鐵路部長還表示,日本的技術將給印度的交通領域帶來變革和改變。但專家表示,受制於印度國內因素,安倍下血本的貸款並不一定能順利推進印度的高鐵建設。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洋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印度問題專家樓春豪樓春豪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雖然莫迪在國內提的經濟建設口號比較多,日印雙方想合作的意願也比較強烈,但是由於印度的土地徵用非常困難,加上勞動法等方面的規定,印度煩瑣的行政體系,以及由於廢鈔等政策引起的經濟發展速度低於預期,估計並不能輕易達到預期的效果。

甚至日本國內也有批評者尖銳地表示,安倍與其投資印度高鐵,還不如將投資用於世界上第四大的鐵路系統——印度原本緩慢而又搖晃的鐵路系統的現代化上。畢竟,印度曾經發生過因為鋼鐵廠無法生產足量合規的鋼鐵而導致高鐵建設項目無法進行的事件。

投資印度或為獲得戰略支持

9月13日晚,莫迪在陪同安倍夫婦參觀印度聖雄甘地的凈修所(Gandhi Ashram)時,安倍曾在凈修所的留言冊上寫下了「愛與感激(Love and Thanks)」。

「我相信日本和印度的關係將是世界上最具潛力的雙邊關係,我已經下定決心日印兩國將領導南洋-太平洋地區,甚至世界走上和平和繁榮的道路。」莫迪也在推特上發文稱。

但更多的證據證明,今日莫迪對和平與繁榮的認知已經和彼時的甘地有所不同。

「莫迪上台執政印度之前,印度的外交政策是奉行不結盟政策,也註定與日美保持一定的距離,莫迪上台後,出於地緣政治的變化和考量,莫迪在靠近美日上的態度也開始變得比較積極。」樓春豪指出。

《印度斯坦時報》14日報道稱,自從莫迪2014年執政以來,在過去的三年里,日印關係已經真正地發生了改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就是,日印之間達成了民用核條約,這也是日本第一次同意向未加入防止核擴散條約的國家推廣民用核技術,而這對於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後,日本民眾對核技術持強烈反對的情況下更是不易,這都表現出了日本對印度的重視。

另據日媒報道,除了投資巨資建設高鐵,安倍還將就航空自由、升級兩國安全對話,甚至計劃將日本武器解禁後第一次向海外售賣武器的對象確定為印度——日本政府擬計劃向印度出售飛機。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盤古智庫學術委員及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林民旺認為,其實日印走近各有自己的小算盤,安倍對印大量投資的目的主要出於戰略考慮,希望進一步拉攏印度而不是獲得經濟回報。印度則希望日本進一步投資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果能看到中日在印度形成競爭,印度在其中左右逢源,對於印度來說也是樂見其成。

但他對澎湃新聞指出,「在印度投資高鐵幾乎要倒貼錢的情況下,安倍此次投資印度高鐵,更多是出於立起形象工程的考慮,考慮到中國高鐵進軍東南亞已經比較成功的情況下,剛結束與印度對峙的中國若先觀察日印的行動,也未必不是好事。」

日印「蜜月期」背後的隱憂

樓春豪認為,由於莫迪提出的大量國內經濟計劃需要日本的投資,加上日本和印度的外交戰略利益在東亞局勢越發緊張下進一步契合,日本拉攏印度符合雙方的安全需求,此外,安倍和莫迪氣息相投:兩人都是政治強人,這些都促使日印關係自莫迪2014年上台以來不斷走進。

事實上,日本和印度都是有大國夢的國家,兩國均在爭取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國關係近年來不斷密切,在民用核能技術、軍事和海上軍演等領域加強合作。但追求實現大國夢途中,由於國家利益不同,當前看似朝「蜜月期」不斷深化的日印關係背後也有隱憂。

《印度斯坦時報》稱,儘管日印關係在莫迪上台後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如果聚焦兩國之間的貿易、人員交往情況,日印之間的親密關係卻顯得不那麼真實。

「日印關係並沒有達到一段真正夥伴關係所需要的平衡:兩國在安全問題上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是在經濟和商業合作商卻不盡如意。」

從數據上看,日印的雙邊貿易僅僅達到150億美元——這僅是中印之間的四分之一,甚至在過去的若干年還呈現下降的趨勢。目前日本只是印度的第三大投資國,從1980年開始,也並沒有在印度境內出現日本企業將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跡象。儘管存在文化差異,但是雙方人員之間的交往、學生交換的規模一直不大。

林民旺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印度的營商環境與東亞、東盟國家相比差距巨大。世界銀行於2016年10月25日正式發布的《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人人機會平等》報告顯示,在所有國家中,印度排名130位。很多日資企業從中國轉移出去後,寧願去東南亞,也不願意去印度。這就造成了日本和印度之間「政熱經不熱」的現象。

他還指出,日印之間的確有很多分歧,但目前這些分歧不會構成影響兩國大的關係方面,兩國現在能走到一塊,是因為都跟中國有領土主權的爭端,加上美國目前在亞太不再提及再平衡戰略,因此「日印的走近更像是彼此的聯合自保,互相都買一個保險的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美媒:美商務部長羅斯9月或訪華,為特朗普打前站
《教父》的浮華表面下,是《宮心計》的幼稚內核
央視主播因信用卡全額計息告建行一審敗訴,法院:無法律依據
專家解析莫迪的「熊抱外交」:並不只是展示親密那麼簡單
比特幣中國將於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