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專欄:中國古詩詞排行榜·勵精圖治

文化專欄:中國古詩詞排行榜·勵精圖治

勵志詩詞TOP15

15.上堂開示頌

朝代

作者

黃檗(bò)禪師

原文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坯子說

關於梅花,宋范成大《梅譜·前序》說:「梅,天下之尤物,無問智愚賢不肖,莫敢有異議。」「尤物」,這裡指特別珍異的花卉,也就是說,梅是一種品質高出群芳的植物。

在本詩中,黃檗禪師用梅花來象徵一種精神,這象徵本身已包含某種哲理;倘再就其經受的「徹骨寒」與最終獲得的「撲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則作為喻體的「梅花」,更寄寓著另一層深刻的道理: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表達對堅志修行得成果的決心,說出了人對待一切困難所應採取的正確態度——奮勉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

14.雪梅·其一

朝代

南宋

作者

盧梅坡

原文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坯子說

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中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徵。但在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佔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緻,出人意料,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罷全詩,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13.竹石

朝代

作者

鄭板橋(原名鄭燮)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坯子說

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還是一首題畫詩,題於鄭板橋自己的《竹石圖》上。這首詩在讚美岩竹堅韌頑強的同時,隱寓了他藐視俗見的剛勁風骨。詩中的岩竹實際上也是鄭板橋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他正是這樣一種與下層百姓有著較密切的聯繫,嫉惡如仇、不畏權貴的岩竹。

「千磨萬擊還堅勁」一作「千磨萬擊還堅韌」。

12.石灰吟

朝代

作者

于謙(存疑)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坯子說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治。但英宗復辟後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千錘萬鑿出深山」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或「千鎚萬擊出深山」;「粉身碎骨全不怕」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或「粉身碎骨渾不怕」或「粉骨碎身全不怕」。

11.自嘲

朝代

近代

作者

魯迅

原文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坯子說

在這首詩中,作者魯迅從自己深受迫害,四處碰壁中迸發出的憤懣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擊了當時國民黨的血腥統治,形象地展現了作者的硬骨頭性格和勇敢堅毅的戰鬥精神。

10.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朝代

作者

林則徐

原文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坯子說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則徐因主張禁煙而受到謫貶伊犁充軍的處分,被迫在西安與家人分別時為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感以及性情人格而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共兩首,其二最為著名。

本詩淳厚雍容、平和大度,頗合大臣之體,表達了林則徐願為國獻身,不計個人得失的崇高精神。

9.南園十三首·其五

朝代

作者

李賀

原文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坯子說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

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賀的詩作想像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

由於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李賀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

8.夏日絕句

朝代

北宋南宋

作者

李清照

原文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坯子說

李清照的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

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一種「可殺不可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如此慷慨雄健、擲地有聲的詩篇,出自女性之手,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鬚眉幾人可以匹敵?

7.病起書懷

朝代

南宋

作者

陸遊

原文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坯子說

《病起書懷》貫穿了陸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中華子民熱愛祖國的偉大精神,揭示了百姓與國家的血肉關係。「位卑未敢忘憂國」這一傳世警句,是詩人內心的真實寫照,也是歷代愛國志士愛國之心的真實寫照,這也是它能歷盡滄桑,歷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詩人想到自己一生屢遭挫折,壯志難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著深深的慨嘆和感傷;但他在詩中說一個人蓋棺方能論定,表明詩人對前途仍然充滿著希望。

6.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朝代

作者

劉禹錫

原文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坯子說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於敬宗寶曆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後,回歸洛陽,途經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後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顯示出劉禹錫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朝代

作者

杜甫

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坯子說

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又輾轉經同谷(今甘肅成縣)到了巴陵。公元760年(唐肅宗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描繪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情景,真實的記錄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但並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在狂風猛雨無情襲擊的秋夜,詩人腦海里翻騰的不僅是「吾廬獨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讀者的心靈,並發生過積極的作用。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作「吾廬獨破受凍死意足」。

4.行路難三首

朝代

作者

李白

原文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簪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台?

行路難,歸去來!

其三

有耳莫洗潁川水,有口莫食首陽蕨。

含光混世貴無名,何用孤高比雲月?

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

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坯子說

「行路難」是樂府古題,多詠嘆世路艱難及貧困孤苦的處境。李白這組《行路難》詩主要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情懷,在悲憤中不乏豪邁氣概,在失意中仍懷有希望。

3.望岳

朝代

作者

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坯子說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杜甫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遊生活。他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是其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2.過零丁洋

朝代

南宋

作者

文天祥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坯子說

這首詩見於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當作於公元1279年(宋祥興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興元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北五坡嶺兵敗被俘,押到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作此詩。隨後又被押解至崖山,張弘范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傑、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表現出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來,人世間誰能免於一死?只求留下一顆赤膽忠心,永遠照耀在史冊上。此句慷慨陳詞,直抒胸中正氣,表現出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昂揚鬥志,因此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

1.滿江紅·怒髮衝冠

朝代

南宋

作者

岳飛

原文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坯子說

關於此詞的創作時間,有人認為是岳飛第一次北伐,即岳飛30歲出頭時所作;有人認為是公元1136年(紹興六年),岳飛第二次出師北伐壯志未酬,鎮守鄂州(今武昌)時所作;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岳飛入獄前不久。

岳飛此詞,真實、充分地反映了他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這首愛國將領的抒懷之作,情調激昂,慷慨壯烈,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屈辱、奮發圖強、雪恥若渴的神威,從而成為反侵略戰爭的名篇: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感染了中華兒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

PS

除去以上這十五首列入排行榜的勵志詩詞,尚有許多佳作「滄海遺珠」,比如長篇的《前出師表》、《滕王閣序》、《離騷》等等。坯子希望列位看官能夠用心閱讀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從而由衷享受到形神的愉悅。謝謝!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坯逆翹楚的盜閑居 的精彩文章:

文化專欄:中國古詩詞排行榜·悠然採菊
天人鬼:「八仙」原來不簡單,裡邊真的好多料
天人鬼:古代究竟有幾人名「食其」
天人鬼:詩文誇「王婆」,內中有玄機
天人鬼:女子身懷「六甲」這種事,原來你不懂

TAG:坯逆翹楚的盜閑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