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為什麼說中醫是小兒養生與治病的首選?

為什麼說中醫是小兒養生與治病的首選?

文章來源/網路整理

導讀:

自遠古先賢創建了中醫,就有了小兒科。綿延至今,中醫在小兒病領域早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小兒生病,首選中醫。

一、關於小兒養生

1.小兒養生要注意保護好陽氣

若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年,兒童時期即是一年的春天。春天對應於五行的木,孩子得木氣而生機勃發。順應天地自然規律,春天的養生當重視養陽氣的生髮;同理,孩子養生,也要把陽氣養起來。陽氣最怕寒邪,寒邪侵襲,陽氣先虛。

因此說,孩子要避寒,包括少吃生冷,不喝冰冷的飲料,不吃冰淇淋等等。

2.避免過度關愛

以前養孩子,多是放養式的,父母要勞動,沒有精力過多地照顧孩子,但孩子生病的卻不多,即使感冒發燒了,也多是自愈,而不會濫用藥物。現在孩子成了家裡的寶貝,對孩子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雖然孩子得到了關愛與照顧,但過度關愛,反而讓孩子更不健康了。

3.小兒的穿衣原則

孩子的爺爺奶奶因為年紀偏大,往往怕冷,然後想當然地認為孩子也怕冷,結果讓孩子穿太多的衣服,導致孩子汗出淋漓,這時稍受風寒,非常容易感冒。孩子到底該穿多少衣服,其標準就是參考孩子的爸爸就行了(孩子的爸爸生病了不算數)。

4.少吃保護脾胃運化功能

不少孩子的家長總怕孩子營養不良,讓孩子多吃,並且補各種營養品,卻忽視了孩子能否吸收,會不會影響臟腑陰陽的平衡。結果有的孩子越吃反而越瘦,體質越來越差了。這是傷損了脾胃運化功能。再者,有的孩子吃的太胖,也是脾陽不運,濕濁內滯的結果。

5.慎重就醫,保護好孩子正氣

有孩子的家長認為,只要孩子稍有風吹草動,就要馬上就醫,甚至認為吃藥片不如掛水速效。卻不知,掛水後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生病了。孩子為稚陽之體,其陽氣尚且弱小,若濫用掛水,最傷陽氣。陽氣一傷,面色變暗,手腳變涼,食慾變差,精神不振,接著就會反覆感冒發燒,希望孩子們的家長都能有所認識才好。

生活中不少孩子的面色或是萎黃,或是青暗,總之,不夠紅潤,這都是陽氣不足的表現。雖然孩子精神還可以,但稍吹點風寒,就容易感冒發燒。有的一去幼兒園或學校就生病,這些都是正氣變弱,衛外不固的表現。西醫認為是抵抗力下降,中醫則認為是正氣不足,營衛失調。

二、關於小兒治病

1.小兒生病最好治

陽氣是孩子健康的保證。孩子生病了,不管是外感還是內傷,都要重視養陽,要溫養陽氣,以宣發透邪為主,而絕不能濫用寒涼。寒涼藥物的危害有兩條,一則傷陽,陽氣一傷,體質即下降;二則寒涼會遏制邪氣外透,導致病情纏綿難愈。

聰明的媽媽在為生病的孩子選擇醫療手段時,最需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我的觀點是,每位年輕的媽媽都有必要學點中醫,既可保證孩子健康,又能判斷醫療的正確與否。

其實,小兒病最好治,正邪交爭時輕輕一撥,邪氣一退,即豁然痊癒。

2.孩子生病最不應該選擇掛水

孩子感冒發燒,可用的治療方法很多,比如,小兒推拿、中藥水煎洗澡、針刺或艾灸、內服湯藥等等,都可根據具體病情或小兒的實際要求而選擇,但最不應該首選的就是掛水。掛水絕非治病的首選,掛水與手術一樣,永遠是最後的不得已的選擇。

3.小兒生病針灸是最佳選擇

小兒能不能針灸?某小兒發燒,建議針灸,其爺爺說,我活了七十歲,沒聽說三歲小兒也能針灸。針灸能治病,且特別能治小兒病。小兒一出生就能掛水,怎麼會不能針灸呢?

小兒出生後即可針刺,並不限制年齡。而且,小兒稚陰稚陽,天真未散,經絡敏感,其針刺的效果遠較大人為好。雖針刺略痛,但可不留針。若是方便,建議所有的小兒病都可首選針刺治療。一則療效好;二則不用吃藥,不傷脾胃;三則不用掛水,不傷陽氣。況且對小兒來說,針灸是最沒有毒副作用,又最有療效的治病手段。有的人擔心針灸會傷人,寧肯讓小兒吃藥掛水,卻不肯針灸,殊為可惜。

小兒稚陰稚陽,其得木氣,生機最旺,陰也在長,陽也在長。當邪氣外襲時,正邪交爭,病情往往會變化迅速,其根本原因在於小兒本身的陰氣與陽氣處於動態變化之中。因此說,小兒病針灸最好。因為針灸可以實時把握小兒的陰陽狀態,可以手下見功,應針取效。小兒的常見病症如感冒、發燒、咳嗽、腹痛、腹瀉、驚風、納差等等用針灸最可速效。還有,小兒外感推拿按摩和刮痧等傳統治療操作簡單,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每個媽媽學點中醫很有必要。

——END——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醫生越是敢冒風險,患者的收益就越大

血管堵沒堵,彎腰摸這裡就知道!一個小動作,把奪命血栓嘩嘩沖走

揭秘患癌後還能成為百歲壽星的養生秘訣~你絕想不到!

淺談針灸放血療法

扁鵲六不治,怎麼樣的病人是無可救藥的?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