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立志行大道——《論語》第18天

立志行大道——《論語》第18天

正確的理想

4.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仁者是能夠把握標準的人。苟志於仁矣,這是人性的覺醒。以父母對孩子為例,父母愛孩子會有很多的不同的表現形式。噓寒問暖是愛,有時候打罵也是愛。關鍵不在於噓寒問暖或者打罵批評,而在於父母內心中對孩子的愛。

以這份愛為前提,即使偶爾打罵也不能算惡。從另一個角度說,懷著一顆仁愛的心做事情,這件事情做成功了還是做失敗了,也都沒有問題。有時候成功反而是失敗,失敗反而是成功,關鍵就是有沒有志於仁。

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終食之間:片刻。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不管是倉促之間,還是顛沛流離之時,都不會丟棄仁。

嚮往富貴沒問題,問題在於是不是以其道得之。如果不以其道得之,那麼就會不處也。貧與賤大家都不喜歡,但如果採用偷雞摸狗的方式擺脫貧賤,也是不會成功的。

君子所要堅守的並不是貧和富。貧富都是變化的,所要堅守的是一顆仁愛的心。所謂「仁者,人也」,如果沒有了仁愛之心,連人都不是了,怎麼還能叫君子呢?如果能夠志於仁,人就開始有一種真正的能力——超越。

仁者因自覺和超越而自在。一個對於財富和地位患得患失,將希望和害怕都集中於自我的人,是不能鎮定自若地看待富與貴、貧與賤的。富與貴、貧與賤境況的變化都可能使他不知所措,摧毀他所應生活的世界。

去做才能做到

4.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孔子說自己沒見到過好仁者和惡不仁者。好仁者,因為內心嚮往真善美,就會主動追求真善美。惡不仁者,因為不喜歡做不仁的事情,所以不使不仁近身,不去做不仁德的事情。

但做到這兩點真的很難嗎?孔子為什麼說沒看到做到這兩點的人?孔子接著說:我沒有見到沒這個能力的人,只是沒有人願意肯花一天用力於行仁而已。

王陽明的一個學生曾經問老師:「天地間何善難培,惡難去?」天地間哪種好的習性不容易養成,哪種不好的習性難以改正?王陽明先生回說:「未培未去耳。」沒有哪種善性難養成的,沒有哪種善性難改正的,只是沒有去培養沒有去改正而已。

力量來源於真正的信仰,如果真的想去做,一定可以做到。去做,才能做到。不做,永遠做不到。

4.7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黨:分類。

通過一個人犯的過錯,可以推知他內心的境界。一件事情做得完美還是不完美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價值觀不能出現偏差。不過要注意一點: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不代表人人都要有一模一樣的價值觀。在該一樣的點上是一樣的就行了。

4.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上能夠看到天下有道,晚上走都沒有遺憾。這就是孔子的人生境界,急切地盼望天下有道,有著強烈的社會關切。老子講「道可道,非常道」,所謂「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聞道。」努力做一個上士之行,去做就好,不要糾結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

更高的目標

4.9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未足與議也。」

一個能夠志於大道、追求大道的人,會全力以赴,成敗得失就都不足掛齒了,哪裡還會為吃穿而發愁思慮。如果一個人天天擔心自己吃得不好,穿的不好,又怎麼會去記掛天下家國、蒼生百姓呢?

國家也是這樣,如果有志於大道,願意和其他國家共榮共生、共同繁榮發展,那也就不會想去其他國家殖民,去壓制其他國家。只有這樣能擔當大國責任,有大國風範的國家,才能有尊嚴的存在,屹立於世界之林。

4.10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適:可也。莫:不可。也有人解釋適為通「嫡」,是標準的意思,莫是自大的意思。但無論哪種解釋,都是要不偏頗的意思。如果有些事中你就去做,不中你就不去做。

4.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刑,通「侀」或者「型」,有模樣。

君子是心中有標準的人,一個真正自己心中有標準的人,不用靠別人就能約束好自己。自己做這件事情不論是對是錯,是得是失,是大是小,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內心有沒有真正的仁德標準,不是哪裡有利益就跟著哪裡跑。

向上仰望,不切斷和我們祖先的聯繫。

向下紮根,不切斷和一方水土的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黎明即起讀聖賢書 的精彩文章:

禮儀的表現就是道理的呈現——《論語》第2期第11天
對外在影響力的追逐取決於內在品性的建立——《論語》第10天
為政以德,自然群星環繞——《論語》第5天
真正的學習帶來真正的魅力——《論語》第2期第3天

TAG:黎明即起讀聖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