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兒童感統失調來勢洶洶?專家建議先就醫再培訓

兒童感統失調來勢洶洶?專家建議先就醫再培訓

9月剛開課,幼兒園和小學裡,有一些孩子會出現不愛說話、平衡感差、愛推搡別人、性格比較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特徵。「孩子可能是感統失調。」於是,不少家長紛紛把孩子送到相關的培訓機構。對此,專家提醒,確實有三成左右的孩子會出現感統失調的情況,就是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專家建議,在送孩子去培訓機構之前,最好先去正規的醫院,讓專業醫生診斷一下。

是否感統失調 不好判斷案例1

朱女士的兒子今年4歲。當年為了懷上這個孩子,本身是不易受孕體質的朱女士,打針、吃藥沒少受罪。生產時,因為胎位不正,她不得不選擇剖腹產。這幾年的帶娃經歷,辛苦自不必說。朱女士越來越發現,孩子的注意力非常不集中。一家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孩子很可能是感統失調,「這個癥狀幾乎所有孩子都會存在,應該參加感統訓練」。

不過朱女士對早教中心的建議有些懷疑。她告訴記者,因為自己工作忙,兒子從小是老人幫著給帶大的,不知從何時開始,孩子的脾氣變得特別不好,稍不如意就哇哇大哭,而且很難安安靜靜坐下看會兒書。

為了把問題搞清楚,朱女士專門去試聽過一節感統訓練課。訓練師向她講解,沒有經過產道擠壓刺激,以及出生後單元化的居住環境,限制了與外界的接觸,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孩子感統失調。兒童在12歲前是糾正感統失調的好時機,錯過了,就會使問題定型化。「說的挺嚴重的,可我也弄不清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調皮,還是確實感統失調。」

其實朱女士遇到的問題很有普遍性,不少家長發現孩子出現上述問題後,都是一頭霧水。

案例2

有些家長看書 自行診斷

也有的家長,喜歡通過看書、查資料來判斷孩子是否出現了感統失調的問題。

在西三環附近的一家早教機構,劉女士送兒子樂樂(化名)在此做訓練。她告訴記者,自家孩子的癥狀更明顯一些,動作很不協調。「拍球都拍不好,跑步像個大笨鴨子,一站上馬路牙子都感覺害怕。」劉女士為此買了不少書,惡補之後判斷,孩子確實有感統失調的問題。於是,她趕緊將孩子送到一家早教機構,進行感統訓練。

專家支招

先去醫院測評 看行為是否異常

丰台婦幼保健院兒童早期綜合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陳艷傑說,判斷孩子是否需要接受感統訓練,還是要看有沒有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學習,特別是要和同齡人進行比較,看行為是否異常。

如果出現平衡感差、愛推搡別人、性格比較暴躁、注意力不集中等明顯的行為問題,或是左右不分、挑食等特殊表現,最好先篩查一下。「可先帶孩子到婦幼保健醫院做一個的測評,不要隨意就讓孩子參加培訓班進行感統訓練。」

培訓機構

感統訓練很火 每年9月是高峰

記者走訪了北京市多家不同規模的早教機構,發現很多家都開設了針對嬰幼兒的感統訓練課程,這個領域很熱。

「我們這兒的課程主要是通過運動等方式,訓練孩子的感統能力,起到治療作用。每課時長1小時,200元一節課。」西三環一家早教機構工作人員說。

記者看到,這家早教機構面積不大,有六七個孩子正在這裡訓練。有的跳繩,有的拍球,有的爬滑梯。早教機構的老師說:「平衡木、爬滑梯、穿隧道等,都可以訓練孩子的專註程度和平衡能力。」如果家長嫌貴,可選擇一對多訓練,比如一個老師訓練三個孩子,那麼每節課就是150元。

家長劉女士說,「這家機構每年9月會有一個小高峰。因為孩子剛入園或者剛上學,容易表現出與他人不同的地方,家長就會將孩子們送過來培訓。」不過劉女士也感覺到早教機構還有不足之處,因為上課的老師多是20歲左右的小姑娘,主要帶孩子做做運動,多是效仿台灣的早教感統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那點事很重要 的精彩文章:

孩子反覆咳嗽,警惕鼻後滴漏綜合征
糖尿病、肝硬化患者健康飲食靠「計算」
警惕「精油豐胸」變「激素美容」
專家:「一個月內治癒灰指甲」廣告不可信

TAG:健康那點事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