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直腿坐松腰法明勁練法的預備功

直腿坐松腰法明勁練法的預備功

直腿坐松腰法第一步功:煉精化氣(明勁的練習)

I、明勁(又名剛勁)練習

直腿坐放鬆法的明勁練習是借用形意拳的明勁練法,通過肌肉的用力收縮來把周身的氣一步一步地縮回丹田(命門)。

一、下肢勁練習

(一)預備功

練直腿坐放鬆法之前要先準備一下。準備有二層意思:一是精神準備,二是形體準備。

1.鶴首龍頭。兩腿伸直,大腿、膝蓋和坐具貼實,兩膝、兩腳都要併攏,腳尖微微翹起。盡量把身體坐正。兩手捂在膝蓋上。松肩空腋,肩自然放鬆下沉。擺好坐姿後,集中精神做三個鶴首龍頭,使頭部氣充盈,而且使精神集中起來。此即《周身大用論》講的「一要心性與意靜」。

2.鳴天鼓。兩手上起,掌心捂著耳朵,手指捂在腦後相當於枕骨結節的地方,然後用二指、中指、四指來敲打。先用二指(食指)敲,再用四指敲,最後用中指敲。這麼敲1 分鐘左右,最後三個指頭一塊敲三下,然後一撒手,耳朵「嗵」一響。把耳朵捂上後,聲音的空氣傳導受到阻礙,而以骨傳導為主,聲音就比較響,象打雷似的,這叫鳴天鼓。鳴天鼓是聰腦健腦的。這麼敲一敲,腦子裡面很清亮,也比較舒服,精神也容易集中。

3.通腦開智。兩手重疊放在頭頂,順時針轉三圈,逆時針轉三圈,往下壓三下,再往上提三下。

4.聰耳。手下來,把耳廓壓扁了,食指壓在中指上,然後中指彈起來,食指落下來,彈二十四下。這麼一放一彈,耳朵就「嘭、嘭」響。古人管這個也叫鳴天鼓。(《十二段錦》:「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然後,食指沿耳輪腳轉入耳內,轉動時多摸摸耳朵下面和大腦皮層對應的部位。這麼轉到掌心朝前,大拇指和食指成鴨嘴勁,食指沿耳道的彎曲盡量往裡進,直到動不了了,就往裡面振,然後用力一拔,「嘭」地一響,這樣既聰慧耳朵,又通腦子。這也做三次。之後,把耳廓往上提,再順耳朵邊往外揪。最後再揪揪耳垂。

5.運動眼睛。兩手掐腎水訣,小指對著鼻子,集中精神看著小指,發現手指變成了一個圓錐,細看錐尖上面似乎還有一條線。兩手往外分,眼睛注意手指頭,分到看不著了,趕緊停住。然後兩手再很慢很勻地合回來,還沒碰上,視覺就開始交叉。兩手相合後再看那個圓錐,看清楚圓錐了,兩手再往外分,用眼角餘光往兩側看,越往邊上越好。當練得精神集中了,眼珠這麼一動,會帶著身體裡面的氣一開一合。所以不是光看手指頭,還要慢慢體會體內的氣機變化。這麼做三次,然後兩手掌心向內,小指相對,和眼睛離得很近。頭保持不動,眼睛隨著手的上升往上看,能看多高就看多高,等看不著了,停一會兒,手再下落至與眼睛相平。往上走往下落,這麼做三次,然後手再往下來。手下落至眼睛剛好看不著了,停一會兒,再上升至與眼睛相平。這麼往下落往上走,做三次,然後手與眼睛等高平著外拉,一般手離開眼睛一尺多,頂多臂伸直了,慢慢再拉回來。反三次。這是通過眼睛的運動來調整氣的運動。一開始感覺不到內氣的變化,不要理它,只要有這個意念,慢慢就會感受到。收功時也還有對眼睛的要求,前後加到一起,相當於視力保健。

6.鼻部揉按。手往下落,小指收起來,食指按著迎香穴正反轉各揉十圈。鼻子有毛病的同學可以多揉幾圈。然後手往下轉到鼻孔,食指按著鼻中隔(別把鼻孔堵上),正反轉各揉十圈。手下落,結成合印手或定印放在肚臍。

7.運動口腔。依次叩門齒、左側臼齒和右側臼齒各五十次,最後再叩門齒五十次。共叩齒二百次。如果牙齒有毛病,就多叩。叩齒時要精神集中,用意念支配上、下頜骨同時動。叩齒一方面能集中精神,另外一方面能強腎(腎主骨,齒為骨之餘)。過去把叩齒看得很重,說叩門齒是彙集百神,叩左側臼齒是去不祥,叩右側臼齒是戰邪惡。還有金鐘玉罄之說。

叩齒之後是攪舌。舌頭從上門齒中間開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女同學先沿右、下、左、上的方向。因男女氣血有一點差異,所以轉動方向不一樣,其實方向轉反了也沒關係)轉三圈,然後反轉三圈。

之後,舌尖依次點下顎、上顎和門齒縫各五十次(過去講點七十二次)。點下顎時注意點到肚臍和命門的連線當中或靠後,點上顎時點向天門。古人把點上、中、下三個點看得很神秘,說開三皇鎖(天皇、地皇、人皇)不能多點,點多了就把鎖簧給點炸了。過去我也沒敢多試它,所以在講課時沿用了傳統的講法。這些年我試了試,點多了也不炸,而且多點對氣機通暢有好處。

點完之後口裡有很多唾液,這時用唾液漱漱口 (人安靜後出來的唾液清涼香甜),分三口咽下。下咽時要配合意念下送,同時命門一松。咽第一口時,意念從體中直接送到命門;第二口,意念從左邊(女同學從右邊)劃個弧形下到命門:第三口意念從右邊(女同學從左邊)劃弧下到命門。

8.丹田起火。把手使勁搓燙了,捂在肚臍上。(如果穿著單衣,就感覺能熱到肚臍裡面去。)自然吸氣後,憋著氣(不出氣)發「吽(hong)」字音,等憋不住了,再慢慢把氣放出來,再吸氣發「吽」。發三個「吽」丹田裡面就熱起來了。尤其冬天天冷,這麼來幾個很管事。這在過去是丹田起火的方法。練傳統功法丹田氣足了,丹田一熱,真火就發生了。丹田起火也有竅門。拿手反覆搓,搓得越快、越有力,就越燙。通過自身的熱氣,加上發音和集中精神,丹田就熱起來了。《八段錦》里講「想火發臍輪」就是想裡邊有火,臍輪發熱。不光用意念想,還有調動丹田氣的方法。

9.擰轆轤。就把手放到兩側,掌心朝上,指尖向前,身體往前傾一傾,然後兩肘從下往後、再往上這樣轉。肘往上一來,會陰就收縮上提;一下來會陰就放鬆。同時要配合呼吸。這麼轉八次就行了,願意多做兩次也行。

10.把手放回到膝蓋上。

這些準備動作從頭開始,經眼睛、鼻子、嘴,然後到丹田,丹田氣足了,肘配合著呼吸一轉動,氣不知不覺會往後去,背部的氣就往上走,這在無形之中練了周天功。我們雖然不練周天,但做這個動作對身體裡面的氣是有意義的。

這就是總的預備功。後面每一步功的預備功都不完全一樣,還有它特殊的內容。

這麼一準備,精神集中了,氣也開始集中了,周身的氣往肚臍、命門處輸送,同時練津、咽津,聚津成精,把津液化成精送往命門。古人練津液還有很多內容,僅龍虎大丹就有各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咽氣、咽津液,咽津液為龍,空口咽氣為虎。怎樣咽津液、咽氣是有方法和訣竅的,不是隨便一咽就完了。沒有經過師傳的人不知道具體怎麼咽。有的人咽唾液時「咕隆咕隆」響,有的人說不能響。不同的功門中對這些東西講的是不一樣的。同學們先會叩齒和一般的咽津就行了。練直腿坐到三步功以後,可能就會講咽津液和咽氣,同時配合松筋、松骨。現在先不講這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大全 的精彩文章:

TAG:保健大全 |